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三九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8-18 10:10:00 编辑:莆仙君

三九天是什么意思 三九代表什么含义

三九天

三九天,是指从冬至逢壬日算起的三个寒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

三九天的算法是以冬至逢壬日(干支历)为起点,每“九天”算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计算三九寒天这方法自古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

数九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就写道:“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从冬至逢壬日算起,到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已经到来。

为什么要数“九”呢?为什么不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的消长,阳长阴消就象征暖来寒去。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春已深矣”了。

三九天为什么冷?

在冬至时期,白天最短,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最小,单位面积的地面受到的日照强度最小,因此地面每天得到的太阳热量最少,地面日热量收支逆差尚未达到最大值。而冬至以后,虽然白天日趋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却很缓慢,从冬至到“三九”这一时期,平均每天只增长约一分钟,同时,太阳直射角度与地面夹角增加也很缓慢。地面日热量收支仍处在逆差状况,所以继续失去热量,地温继续下降。地面总热量收支逆差在“三九”时节才达到最大值。由于空气的温度主要受地温影响,这就导致了“三九”时节气温最低(当然,并非全国如此,年年如此,具体因地区、因年岁而异)。另外,“三九”前后,西伯利亚地区的冷气团也发展到极为强盛的阶段,强冷空气的频频入侵也是造成气温低的原因之一。

三九天

地球白天吸收太阳辐射来的热,到夜里就把它散发出去了。夏天,白天吸收的热多,晚上散发的热少,这样,每天都能积一些热。冬天,白天吸收的热少,晚上散发的热多,每天不但不能积存,还要把夏天积存下来的热用掉一些。冬至这一天,白天吸收的热量少,可是地球上还有一些储存的热。过了冬至,储存的热越来越少,到“三九”,地球热的储存是一年最少的时候,所以也就最冷。

三九天气候特点

一般三九天时期正好是小寒到大寒时期,小寒节气的时候,我国北方地区大部已经在冰点以下了。东北偏北一带地区平均最低气温在零下30度,最冷时还会达到零下50度。所以,这一带地区为我国最冷地带之一。其他西北或东北地区,平均气温在-10度到-20度之间。这个时节,即便是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也在零下7度左右,就北京地区来说,平均气温在零下5度左右,最冷的时候可能会出现零下15度。秦岭淮河线上的地区温度在冰点上下徘徊。南方个别地区偶尔会出现零度以下的温度,但是比较少,像江南地区一般在4、5度左右。相比于上述地区,华南地区就比较暖了,除非有强冷空气下来,不然10度以下的气温是非常少的,几乎温度都在10度以上。尤其冷空气走后,回暖非常快,所以华南地区冬季真正寒冷的时候是非常短暂的。但是,这样忽冷忽暖的天气是有危害的,不仅会影响农作物成长,还会影响到人体健康,容易感冒。

大寒节气的时候,气温是比小寒要高一点的,这也足以证明,大寒节气之后,气候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对于一些地区来说,上升一度体感并没有太大区别。北方地区仍然是保持着较低温度,仍然是万里冰封的景象。冷空气照样非常频繁。雨雪天也经常出现。此外,大风天气这时候也刮得甚是猛烈。防寒保暖工作不能松懈。进入大寒节气之后,已经开始迎来“四九天”,这四九天其实和三九天的寒冷程度是不分上下的,有些地方的人们甚至认为“四九”比“三九”要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