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严监生人物形象

时间:2023-07-12 21:07:13 编辑:莆仙君

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分析

严监生是清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小说作者是清代的吴敬梓,他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人物描写一组》课文中的一个片段,本组教材选取三个人物描写片段作为本组的精读课文。三个片段是三种人物的代表,从人物描写的方法来看,有动作描写、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现将严监生的人物分析如下:

严监生,是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名严大育,字致和,是广东省高要县的一位监生,严贡生之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严监生是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讽刺艺术在严监生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严监生的性格中既有吝啬成性、外柔内奸的一面,还有富有人情味、慷慨大方的一面。在书中,严监生是个极其吝啬之人。人们常常把严监生和世界上的吝啬鬼放在一起做比较。

严监生在临死前,只为那两盏灯草,舅舅伸出两根手指,当赵氏挑掉一茎时,严监生登时就没了气,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严监生连自己小命不保,却还害怕浪费那一茎灯草。这种行为实在是常人难以理解,难道这短短的灯草竟比他的性命来得重要。其实严监生的死与他的吝啬有很大的关系,如文中写到“过了灯节后,就叫心口疼痛。初时撑着,每晚算账,直算到三更鼓。后来就渐渐饮食少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人参。”明明家财万贯的严监生,此时生病时竟舍不得银子吃人参,令人啼笑皆非。他对自己吝啬到变-态的心理确实是到了极点。严监生对待自己是极其吝啬的,他对自己的小儿子也是极其节省的。从他与两位舅爷的对话中,他说平时家里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次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哄他。不管严监生只是对舅爷说些穷酸的话,可是未免也太过于节省了。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严监生不仅仅是对自己很吝啬,对自己的骨肉也不大方。

课文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两个指头、两笔银子、两位亲人、两个舅爷、两茎灯草有极强的讽刺意味,形象地刻画出了严监生这样一个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

形象概括

严监生是广东高要县监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严贡生之弟,是一个复杂立体的人物形象。

严监生是临终之际,伸着两根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以及奶妈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直到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他方才点点头,咽了气。这细节说明了严监生对自己的吝啬。当然,我们也应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至于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他爱财、聚财,但有时慷慨。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他说:“我死之后,二位老舅照顾你外甥长大,教他读读书,挣着进个学,免得像我一样,终日受大房的气。”临终前的一席话,可谓是他人生经验的总结。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的一面,又时有慷慨,不乏人情味。对严监生这个人物的多层面发掘,有利于全面领会作者深邃的用心和婉转多姿的笔力。直到现今,他的形象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临死前的严监生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两茎灯草》还被纳入小学5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依据这篇文章,一般将其解读为“中国经典的吝啬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