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打仗时要听从号令,一旦过河,就不能退回。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卒过河歇后语是什么,欢迎查看!
小卒过河歇后语是什么
①小卒过河—顶个车
②小卒过河—横行无阻
③小卒过河—有去无回
④小卒过河——横冲直撞
有关河的歇后语
1、纸糊的人过河——衣烂架不到
2、张飞撤退长坂坡——过河拆桥
3、站在河边撒屎——随大流(比喻跟着多数人说话或行事。)
4、站在河边撒尿——随大流
5、站在河岸捞月亮——白搭工
6、玉帝讨河神——尽是天兵天将
7、鱼钩抛在河中心——放长线钓大鱼
8、爷俩掉到河里——各扑腾各的
9、鸭子下河滩——呱呱叫
10、鸭子过河——随大流
11、行船进了断头浜(bang——小河)
12、小卒子过河——有去无回
13、小河里捞石头——摸底
14、小河沟里撑船——一竿子*到底
15、向河里泼水——随大流
16、瞎子背拐子过河——两全其美(比喻两方面都照顾得很圆满。)
17、虾子过河——谦虚(牵须)
18、捂着屁股过河——小心过度(渡)
19、外乡人过河——心里没底;不知深浅
20、兔儿爷过河——软瘫了
21、投石下河——探探深浅;试探深浅
22、童男童女(旧时殉葬用的纸男纸女)跌河里——架子不倒
23、跳下黄河——洗不清
24、跳河闭眼睛——横了心
25、跳到黄河洗不清——太冤枉;冤枉
26、太行山上看运河——远水不解近渴
27、水牛过河——露头角
28、树叶子掉到河里——随波逐流:
29、手捧鸡蛋过河——小心过度(渡)
30、上山砍柴,过河脱鞋——到哪说哪
31、山西猴子河南人耍——各有拿手好戏
32、山洞里开河——只进不出
33、三月的*河——开了动(冻)
34、染匠下河——大摆布;摆布
35、蛐蟮过河——弯弯曲曲
36、千条*河归大海——大势所趋
37、骑兵掉河里——人仰马翻
38、菩萨掉大河里——留(流)神
39、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40、泥娃娃跳黄河——洗不清;洗不净
第2篇:八仙过海歇后语是什么八仙过海歇后语是什么: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资料: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原指八位仙人法力无边,在过东海时铁拐李建议将各自法宝投于水面各自过海,结果八仙各自渡过了东海。现引申为做事各有各的办法,也有各自拿出自己的本领比赛的意思。
“八仙过海”虽然用的是神话传说的手法,但与古代蓬莱寻仙活动一样,表达了人们探寻自然奥秘、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因此,没有古代海上寻仙发源地的影响,也不会产生八仙在蓬莱过海的历史传说。所以说,八仙的故事因蓬莱而产生,蓬莱也因八仙过海而扬名海内外。
第3篇:什么是歇后语歇后语,是我们*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群众的聪明才智。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是广大*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脍炙人口,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如:
一个巴掌打不响——孤掌难鸣
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
泥菩萨过*——自身难保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曹*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