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马惇靖

时间:2023-07-07 00:31:19 编辑:莆仙君

在我国近代历史上,有两支臭名昭著的土匪军,一是西北的马家军,二则是豫西的镇嵩军,这两支军队,都是由地方土匪升格的军阀军队,不同的是,马家军成形较早,镇嵩军直到民国建立后才正式组建。

西北马家军以残忍、反动闻名于世,在晚清到民国的诸派军阀中,这支军队绝对排得上号,特别是号称为青马的马步芳,长期盘踞于青海、甘肃一带,并对西北当地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那么,这支横肆西北的悍匪是怎么兴起的?它们的主要领导人都有谁?后来的结局如何?

一、兴起于西北的地方恶匪

西北马家军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晚清时期,民族、阶级矛盾尖锐,在这样的情况下,广西金田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并席卷了整个东南。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运动,本来,这次起义主要是为了推翻满清王朝而进行的,可到了运动后期,由于清政府将主力调往了江南平乱,我国西北遂爆发了叛乱。

当时,陕甘一带有捻军活动,以河州地区为主导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遂趁机兴起,他们趁着清军南下攻打太平天国的机会,在甘肃、青海等省组建了民兵团,因为有捻军的支持,这些人为祸西北,逐渐发展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864年,清军攻破天京,太平天国覆灭,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政府开始腾出手来解决西北问题,于是,马家军也就成为了清军镇压的对象。

马家军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河州本地的回民,且都以马姓居于首领地位。在平时,这些首领常常因为地盘而相互厮斗,一旦有外敌入侵,他们却出奇地团结,并一致对外。所以,清政府在最初几年的平叛中,皆是屡战屡败。

直到左宗棠主政西北,这种局面才有所改观。

左宗棠是湘军悍将,新疆就是被他所率领的楚勇收复的,不过,面对马家军,这位民族英雄最初也有些吃力,由于马家军以骑兵居多,速度较快,清军在镇压叛乱的过程中,往往找不着北,并屡吃败仗。

为了彻底剿灭这股恶匪,左宗棠在权衡利弊之后,只得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他一面派出地方官稳住河州当地士绅,一面又调集主力从内部瓦解马家军首领,终于,在他的一番苦心经营下,西北叛乱终于被平定。

西北的叛乱虽然被清除了,但面对招抚过来的回民武装,左宗棠本人又犯了难。鉴于河西当地民族习俗,左宗棠随后并没有将马家军彻底解散,而是选用以马占鳌家族为首的河州军阀当上了清政府的西北代理人,自此,横肆西北九十年的马家军阀遂正式形成了。

二、活埋、火烧、砍头,马家军对待俘虏无所不用其极

和一般性的军阀不同,马家军是一支由少数民族组建起来的军队,而且,他们是家族传承,马姓家族首领,同时也是整个支系的军事长官。

马家军阀在清末民初有“老五马”、“小五马”之分,“老五马”,指的就是曾任晚清青海诸镇守护使的马福祥(宁夏护军使)、马廷勷(凉州镇守使)、马安良(甘州提督)、马麒(西宁镇守使)、马璘五位旧马氏护军使;“小五马”,指的是民国初年割据一方的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仲英、马步青五位新派马家军阀首领。

其中,马鸿逵、马鸿宾属于马福祥一系,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宁马”。马步芳、马步青、马仲英属于马麒、马麒兄弟一系,也就是“青马”。

青马和宁马虽然同属马家军阀,但因为家族支系不同,这两派军阀常常是不对付,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两派军阀甚至出现了火并的现象,直到彭老总率第一野战军将他们彻底消灭。

在马家军阀中,马家军的首领多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就算是各师的团长、营长、连长,马家军也有严格的规定。

不过可惜的是,马家军虽然自成一系,却并没有形成严格的道德观念和信仰,他们纵横西北九十年,到处烧杀劫掠,对西北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据史料记载,西北群马曾一次次地砸碎道德的底线,他们在西北驻扎期间,不仅残酷地镇压各族平民百姓,还发明了各种刑具,如果一旦有人背叛,他们就用这些刑具残酷折磨受害者。

轻则,受害人终身受残,重则,受害人甚至全家人都要遭殃。

正是凭借着这种几乎泯灭人性的军事独裁和连坐的恐怖政策,马步芳、马鸿逵等人才得以长期控制青宁,并持续为非作歹。

在马家军身上,看不到一丝关于人道主义的精神,他们对于俘虏,常常采取活埋、砍头、剥皮、抽筋抽胆等残酷的刑罚。若是女人落到马家军手上,结局会比男人更惨。

马家军的战斗方式,就连小说都不敢写,在他们的眼里,只有地盘和钱财最重要,号称是宁死上万人,不丢一寸土。

对于马家军阀的残忍,我们最为熟知的是打败西路军并残杀红军将士的“血债”。

在红军西路军出征河西期间,我军将士与马家军作战战死者就达7000余人,在被俘的万余人中,大部也遭到了这股恶匪的残害。这其中,就包括原红四方面军第9军军长孙玉清、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董彦俊、红5军参谋长李屏仁、红5军13师师长叶崇本、红9军参谋长陈伯稚和红30军89师师长邵烈坤等人。

三、马家军阀覆灭

马家军阀从咸丰年间组建,到1949年被我解放军消灭,共经历了九十余年,这期间,马家军参加过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战斗、国奉战斗、四马拒孙战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其内部首领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

青马最后一任首领马步芳是残杀我西路军将士的刽子手,此人阴险狡诈,长期在青海作恶,深为西北各族人民所唾弃。1949年,为了解放西北,彭老总率领一野部队进军西北。

面对着我西北野战军的雷厉攻势,驻扎在兰州的马步芳、马继援父子妄图依靠手里的军队负隅顽抗。同年8月,在我一野部队的强力攻击下,兰州获得解放。

此役,我一野部队以伤亡8700余人的代价,歼敌2.7万余人,彻底打通了进军青海、宁夏和河西走廊的门户。

兰州战役后,马步芳、马继援父子乘坐飞机流亡海外,不久,他们在麦加定居,并最终客死异乡。

青马的覆灭,为宁马集团敲响了警钟。1949年9月,本着军事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策略,彭老总发起了宁夏战役,宁马首领马鸿逵、马敦静父子仓皇坐飞机逃亡香港,宁夏获得了最终的解放。

青宁的相继解放,宣告了马家集团的彻底覆亡,不久,彭老总在河西主持土改,青宁的历史遂翻开了新的一页。

四、贼心不死,数次叛乱

1949年我军解放青、宁、甘三省时,是本着政治攻势为主、军事攻势为辅来对待马家军的,对于一些罪大恶极者,我军予以坚决消灭。而对于大部分投诚或缴械投降的马家军,则给予宽大处理,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原马步芳、马鸿逵麾下的一些部将。

我军为马家军重新创造投诚机会,是希冀于他们改过自新,投效河西经济建设。可解放后,依然有一些人过不惯普通生活,他们妄图通过反叛的方式,重新恢复自身特权,并与人民为敌。

为了彻底粉碎这股人的阴谋,从1950年到1958年,我河西人民解放军连续八年进行了五次镇反平叛战争,并彻底解决了马家军残匪的问题。

解放后,西北马家军残匪曾先后发动了五次大规模叛乱。第一次是在1949年11月,由原马家军第100师师长谭呈祥、骑8旅旅长马英和骑14旅旅长马成贤等联合发动的叛乱。不过,在我人民解放军的强力追剿下,这几股土匪很快覆灭,马英、马成贤、马振武(马家军190师师长)被击毙,马元海、赵遂(马家军82军副军长)、谭呈祥、韩起功(新编骑兵军军长)、杨修戎(129军357师师长)战后被处决。

第二次叛乱发生于1950年5月8日,由原马家军82军旅长马云山引发的,战后,马云山被其同伙击毙。

第三次发生于1952年4月2日,为原马家军西吉县马国瑗、马国琏密谋叛乱,战后,我军击毙叛乱分子151人,并俘叛乱分子首脑马国瑗、杨年子等数人。

第四次是1956年甘南马家军残部的一次叛乱,我军击毙暴徒298人。

最后一次是1958年,我军毙伤俘匪万余人,完全解决了马家军残匪叛乱的问题。

马家军阀曾在河西走廊以残酷手段对待我西路军将士,他们有此结局,也是其长期作恶的结果,也是罪有应得。

五、马家军主要将领概述

马家军阀作为民国时期的地方军阀,也出现了一些重要将领,下面这几位就是当时这支部队的主要代表。

马廷贤。马廷贤,甘肃河州临夏人,原“老五马”之一甘州提督马安良第四子,曾任马家军甘肃联军陇南路司令,国民革命军讨逆军第15路军第1路纵队司令等职。马廷贤是马安良娇生惯养的儿子,此人一生作恶多端,深为西北人民所唾弃,1928年,马廷贤联合马仲英杀害了许多无辜藏民,不久,他又投靠蒋介石,并借着中原大战的机会两度劫掠天水城和礼县县城,杀害礼县县长马绍棠。1931年3月,马廷贤与部下韩起禄内讧,吴佩孚趁机联合川军黄隐部发动了倒马战斗,马廷贤战败后逃往宁夏,后又长期躲藏于天津、河州等地。新中国成立后,马廷贤被人民政府逮捕,1962年,其被处决于临夏县,终年66岁。

马璘。马璘,字玉清,甘肃东乡北庄人,曾任清朝凉州镇总兵和甘州镇守使,是马家军早期著名将领。马璘早年曾随马占鳌抗击侵略者,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他代替马安良坐镇甘州,并派军进攻陕西革命军,自此便成为了民国甘州镇守使。1925年,冯玉祥派西北军刘郁芬进入甘肃,马璘被撤销职务,长期担任闲职。1931年,马璘在留外回国途中病逝于香港,终年78岁。

马呈祥。马呈祥,字云章,甘肃临夏人,原青宁马家军首领马步芳的外甥,曾担任马家军骑兵第5师师长、整编骑兵第1师师长、骑5军军长和“中国回教协会青年部干事长”等职。马呈祥毕业于青海军官教导团,他参加过抗日战争,1949年赴埃及,1950年又转入台湾。1991年4月15日 马呈祥因病去世,终年78岁。

卢忠良。卢忠良,甘肃临夏人,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中原大战,曾担任过北洋军第5混成旅排长,国民联军第7师干部教导连连长、团长,第64师379团团长,马家军72师1旅旅长和第15路军第7师19旅旅长、第168师1旅旅长等职。卢忠良是马家军中一位开明将军,在抗战时期,他曾率领所部整编第9师参加战斗,并重创日军辎重部队。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北,卢忠良率第128军在宁夏中卫起义,从此加入了我军队伍。新中国成立后,卢忠良长期在甘肃任职,他曾担任过甘肃省人民政府农业厅副厅长、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全国政协常委,并为甘肃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988年,卢忠良在兰州因病去世,享年86岁。

马惇靖。马惇靖,字立青,甘肃河州临夏人,马鸿宾第三子,曾任国民革命军35师103旅205团团长、103旅旅长,国民革命军81军少将参谋长、81军军长等职。马惇靖在抗战时期参加过绥远抗战和包头保卫战,在这次战斗中,他率领所部重创日军,并收复五原、临河等地。1949年,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9月19日,马惇靖与其父马鸿宾共同在宁夏中宁县起义,并投入了人民的怀抱。马惇靖在建国后长期在宁夏任职,他曾担任过宁夏省军区司令员和甘肃政协副主席,并为宁夏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72年10月1日,马惇靖在兰州病逝,享年66岁。

马廷勷。马廷勷,字少翰,甘肃临夏莫泥沟人,原“老五马”之一甘州提督马安良第三子,曾任清朝西军分统、北洋政府甘凉观察使、凉州镇守使、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27师师长和第15路军总指挥等职。马廷勷与弟弟马廷贤一样,都是马安良娇生惯养的儿子,其虽然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但生性残忍好杀,所以其也遭到了西北百姓的唾骂。1926年,冯玉祥率西北联军进甘,马廷勷举兵反对冯玉祥,不久即被击败,并逃出了凉州城。1929年,马廷勷辗转投靠蒋介石,由于其反复无常,再加上民愤极大,1930年,马廷勷被冯玉祥处决于河南焦作,时年40岁。

马禄。马禄,字福山,青海化隆县人,参加过抗日战争,曾担任马家军骑兵第5师1旅旅长、骑兵暂编第1师2旅旅长和骑兵第2师师长等职。马禄是著名的抗战英雄,在保卫运城、开封和郑州等地战斗中,他率部与敌血战多日,并多次给予日军以重创,因为其深明大义,又对我八路军友好,且坚持抗战,1939年,毛主席亲笔题写“抗日英雄”锦旗一面,并送予他,并赞誉其抗日有功。

马禄虽曾参加过进攻我西路军的战斗,但他却不像其他马家军将军一样,残害我军将士,而且,在红军战士被俘后,他还给予一定的优待,并不准麾下战士打骂红军,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回到延安的原红30军的参谋长黄鹄显少将。1947年,马禄将军因病去世,终年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