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机缘巧合下,本人开始了广西大运转,从广铁/宁局的界碑探访到走进中越凭祥国门,历时9天。运转的第一站,则从这趟湘桂老线曾经的非空“套跑车”开始。
广铁曾经的非空“套跑车”当年大运转的第一程有点运气成分,选择曾经的“上行首班车”K528次到衡阳站中转5379次,换乘时间差只有半小时。这就意味,如果K528次晚点,本人将错过这趟非空绿皮车的体验。
当年K528本务机车SS8-0240
机后一位
俗话说得好,怕什么来什么。临近衡阳,列车在周家坳一个急刹车,停了10多分钟。所幸这一天K528次早点,本人侥幸赶上了下一班车。
5379次恰好停在衡阳站一站台,本人通过地下通道换乘,顺利登车。
当年的5379次是趟“套跑车”,也是湘桂线广铁管辖内少有的非空绿皮车。
对面某红皮
作为湘桂线广铁境内的“站站乐”,5379次的上座率还是比较可观的。
14:17分,5379次缓缓离开衡阳站,驶入湘桂老线。
当年的“老虎头”牵引K150次
短暂的复线区间在进入湘江大桥前合并
列车缓缓通过衡阳湘江公铁大桥,这是湖南省第一座,中国第二座续武汉长江大桥之后建成的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它历尽坎坷,从1937年开始兴建,直至1957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
对面是新建中的新公路桥
原始的湘桂线即使是进入了21世纪,湘桂线沿线车站在南来北往的旅客眼中一直保持着上世纪70年代的原始,仿佛旧时光都停留在这条铁路线上。
衡阳西站独特的两面站牌
小站朱家堰的站房在上方
列车飞驰的湘桂线并不算是最老的线路,沿途可以看到一些废弃的老线。
小站三塘,对面的站台长满了青草,宛如铺了一条绿色的“地毯”。
小站五塘停车,列车并没有停在站台上,下车的旅客需要跨过铁路线。
某小站停车,对面的站台以树为雨棚,形成独特的原始风。
当年的祁东站,站牌与衡阳西站同为双面牌,一站台有雨棚。后来由于衡柳线新祁东站投入使用,老站改名为祁东北站。
祁东站一站台停的是长沙-永州的K9095次管内双层,在当年,双层车还是比较常见的。
列车缓缓驶出祁东,继续往广西方向。
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有路,小站风石堰这座长满杂草的站台不正是如此吗?后来它改名叫祁东西站,嗯……有点东西。
天气虽然不太好,下小雨,但窗外风景还是值得一看。
白地市站,这座四等小站却建有一座较为体面的站房。由于方向没坐对,没拍到。
老线上的主角祁阳站在湘桂线衡阳至永州区间颇有规模,崭新高大的站房却与简陋的站台格格不入,下车的客流不少。2013年1月8日,祁阳站改名祁阳北站。
DF4D-3107牵引T6次通过祁阳站,关于DF4D-3107机车还有另一个名字——“撞车大神”。
2006年牵引T6次列车经过全州县才湾镇鲁板桥道口时撞到农用车;
2017年牵引K315次运行至湘桂线矮岭至坡寨区间时遭公路桥坠落的卡车撞中……真是多灾多难。
那年的T6次原色25K,南宁铁路局招牌特快之一
列车离开祁阳后,车上乘客不到一半,沿途基本都是下车客。
小站大村甸临停
小站水口桥停车,列车同样是没停在站台线上,旅客下车不得不跨线。
“武警”机车是沿线的主角之一。
雨中抵永州小站黄阳司通过,此时列车已经进入了永州境内。
小站高溪市,一座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乡村小站。当地人已经将这趟车当做是进城的“公交车”。
从高溪市到永州区间,原本的湘桂老线已经废弃,列车驶入了修好一半的衡柳线(高溪市-银子塘-永州区间)。尽管该区间仍未完工,却令湘桂线南来北往的列车无需在永州站换向。
远眺湘桂线老桥
列车飞驰在当年尚未完工的衡柳线上
过了银子塘站,不久便见到洛湛铁路益永段,最后与衡柳线、湘桂线汇合。
18:26分,列车缓缓驶入终点站——永州站,当年永州站为了配合衡柳线修建,站台进行升高改造。
永州站下车的乘客寥寥,本人也在细雨绵绵中结束了这段简单的首程旅途,这只是当年运转的一小段。
编者按随着后来衡柳线通车,客货分流,如今广铁管辖的湘桂线仅剩货列。在动车高铁飞驰的时代,老铁路日薄西山,成为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记忆与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