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周伯仁

时间:2023-06-30 18:47:03 编辑:莆仙君

伯仁就是夏侯尚(?-226年),是曹魏重要将领。

曾收复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后又升任征南将军,在江陵击败吴国诸葛瑾。其婿司马师是曹魏权臣,和其父司马懿共同发动了高平陵之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典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这里的伯仁指的是周顗(269-322),而这个故事发生在东晋。在王敦发动叛乱之际,王导带领全家向朝廷请罪。此时正巧周顗上朝,王导便想让他说点好话而周顗假意不顾,实则暗中为他担保。

在王导上台之后,因为他的不负责,最后导致周顗含冤而死。直到周顗为他辩白的奏章重见天日,王导幡然醒悟,悔恨不已,于是有了这则典故。

三国伯仁是谁

周顗

字伯仁。汝南安成人。两晋时期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

周顗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虽同辈之人相互亲昵狎玩,但却不敢轻慢放肆地对待周顗

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其弟王导及家族受牵连,为了请罪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

可进宫之后,周伯仁不再冷酷。从一见到晋元帝,他便开始力陈王氏宗族的功绩,强调王导的忠诚。晋元帝听闻,“纳其言”“意乃解”。周伯仁跟晋元帝聊得开心,君臣二人又把酒言欢一直喝到深夜,当周伯仁被人扶着醉醺醺地走出宫门时,王导一家人仍旧在宫外跪着。此时,王导再次低声下气地对周伯仁说:伯仁兄,一定要救我们啊!结果周伯仁又是毫不理睬,还因酒醉自言自语:“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

然而王导对此一无所知,对周顗怀恨在心。不久王敦大败周顗等人朝廷大军,占领建康,王敦召见周顗,并对他说:

“伯仁,你有负于我啊!”

王敦入京,王氏一们重新得志,王敦对名望甚高的周顗十分忌惮,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王导沉默。最终王敦下定决心,将周顗等人逮捕,押至石头城南门外处死。临行前周顗面色不变,举止自若,旁观的人见此都伤感流涕。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周顗死后不久,“王敦之乱”被平定。此时,晋明帝已经继位,王导大义灭亲成为有功之臣,又得到重用。

在王导心中,始终有一个谜没有解开。

5、伯仁为什么会死

作为多年的老朋友,关键时刻伯仁有不有为自己求情感觉应该会,但是为什么他两次会那样对我甚至还说了“杀了那些人弄个大官当当”的话王导百思不能其解。

于是,为了找寻谜底,王导入宫查看前皇晋元帝的奏折。

结果,真相让他崩溃了!于是,他边哭边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

伯仁为什么会死

性格即命运!周顗之死与他的狂士、酒徒性格有关。

周顗从来不自比为凡人,也瞧不起凡人的人情世故。因此面对王导的求助,他依旧清高而气傲,一副爱搭不理的模样,其实内心已汹涌澎湃。

作为王导多年的好友,他认为帮上一把不应求任何回报。默默付出,才是最好的答案,让时间去证明自己吧,他不想在王导之间夹杂上凡夫俗子热衷的人际关系,但求心安,不图回报。

正因如此,王导得知真相后才会放声痛哭。一来,他知道世界上真有纯粹的、如冰雪般透明的情谊。二来,他明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映照出来的是自己的庸俗甚至愚昧,这在以清雅、高洁为重的两晋士人眼里,几乎是无可救药之病了。

那些表面笑咪咪的面孔,也许后面藏着一把会捅杀你千疮百孔的尖刀。那些看似冰冷的面孔,也许后面是足能温暖你一生一世的火焰。

人们的选择总是习惯流于表面,却自以为是地忽略了底层深处的真相。这是自古以来人类的通病,所以才产生“假如生命重新来过,我的一生将不会留下任何遗憾”的感叹。

前几年很流行过一句话:如果没有在深夜痛哭过,就不配谈人生。

也许,王导对此深有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