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春节 是我国最为隆重的 传统节日 ,临近春节,越来越浓厚的节日气氛令人激动。那么大家知道2019年春节的具体时间是几月几号吗? 2019年春节是几月几号 农历2019年春节的日期:2019年02月05日 星期二 (己亥年(猪年)正月初一 春节的起源与发展 春节形成于古人在岁首举行的祈年祭祀。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上古干支历法的制定为节日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原始信仰与祭祀文化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岁首拜岁的习俗,新年期间盛大的拜神祭祖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丰厚文化内涵。年节文化作为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上古(天皇氏):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上古干支历纪元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夏商周:夏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阴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阴历)。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唐都等二十余人分工协作制订了《太初历》,并吸收了节气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为岁首恢复为以春季正月为岁首。经历代发展,后人在早期历法基础上逐渐完善为当今使用的夏历(1970年以后称农历)。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后来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干支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称为元旦。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思想精华。
2019年春节是几月几日 2019年春节是新历几月几号
导语:春节是按照传统的农历计时的节日,我们都能知道大年初一是春节,但是2019年春节是新历几月几号很多朋友就要蒙圈了,毕竟每年的春节新历时间都是不一样的,那么2019年春节是几月几日呢?答案就是2019年2月5号,2月4号是除夕,这个时间要记好了啊! 2019年春节是几月几日 2019年春节是新历几月几号 2019年春节是2月5日,星期二。 春节假期放假时间是从除夕到初六。即:2月4日至2月10日,共7天。 其中,2月5日、2月6日、2月7日是法定假日。 2月2日(星期六)、2月3日(星期日)上班。 春节年夜饭吃啥 (1)年夜饭吃鱼。鱼是祖国各地年夜饭餐桌上最常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食材,因为它的寓意吉祥,寓意“年年有余”,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一切都很宽裕。 (2)年夜饭吃汤圆。元宵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 (3)年夜饭吃甜食。甜食往往作为年夜饭的最后一道菜出现,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4)年夜饭吃饺子。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5)年夜饭吃馄饨。吃混沌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6)年夜饭吃长面。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寓意寿长百年。年夜饭的目的并不光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对来年的期盼和对家人的祝福,一碗长面希望家人能够长命百岁。 (7)年夜饭吃火锅。火锅也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一道菜,年夜饭的饭桌上也吃一道常见的身影,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春节吃年夜饭的由来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称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时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地齐全,许多远在外地的家庭成员也总要在年夜饭之前赶回家中,因此这顿年夜饭又称“团年”。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吃团圆饭的习俗。旧时,由于生活水平较低,平时做不到饮食丰厚,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改善一下,因此对年夜饭的质量和内容要求较高,饭菜要尽可能丰富,一是为了解馋,二是这种充实感预示着来年的丰衣足食。 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 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 每到冬天,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欢庆平安。这样代代相传,“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为了庆祝过年,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