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数学美

时间:2025-02-25 08:16:14 编辑:莆仙君

数学之美

01

读书的时候,对数学的概念是这样的:

> 数学学的好的人,脑子都比较聪明。




本以为自己对数学的定义也就是这个样子了,不会再有多少改变。但工作之后,通过读书,和牛人沟通慢慢发现,数学这个学科太牛了。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学习和运用。

正如伽利略所说:

> 宇宙这本书是用 数学语言写成的。……除非你首先学懂了它的语言,……,这本书是 无法读懂的。




这个时候恰巧出版了一本很火的书《数学之美》,于是乎感觉应该读一读,好好学习一下。




读书过程中,经常是赞叹不绝,数学居然还可以这么运用。但每个案例运用数学的逻辑,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脉络。最后读完这本书的感受是:这是一本好书,但对自己用处不大。




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

> 沉浸在《数学之美》的故事里,却迷失在《数学之美》的逻辑中。




02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去了好几年,突然又遇到另一本和数学有关的经典之作《随机漫步的傻瓜》。




也许是英文翻译成中文的原因,也许是作者的写作手法的原因,总之看书的过程,并没有行云流水的感觉。




但细细品味才会发现,书中结合故事,很流畅的讲述了概率的一些概念,以及概率在投资等实际操作中是怎么运用的。不禁感叹:

> 能用概率视角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人才是真的牛人。也许,概率视角就是上帝思考的角度之一。




读罢此书,再回味以前所接触的理论,所观察到的现象,才发现一切都完美匹配。




03

面对不确定的事情,同时可以反复做的事情,也许只有靠概率才能解决问题,比如股市。




得到上有一门课程《像交易员一样思考》,其中讲到的一种稳定盈利策略是:

> 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重复做。




这个策略从概率的角度可以这样解释:

> 将操作策略简单化为一个可以重复的事情,同时努力提高盈利的概率,以及每次盈利的幅度,然后重复执行这种策略,达到总体盈利的目标。也可以表示为这种策略的期望值是正值,







很多成功的投资者都是成大功,避大险。即使操作中有亏损,但必须只能是小幅亏损,追求的目标是如果盈利就要有巨大盈利,即使这种事件概率不高。




从概率的角度可以解释如下:

> 假设采用某策略重复操作,操作了1000次,900次都是亏损,亏损的值是1。只有100次盈利,每次盈利是100。

> 这种策略的期望值为(-900*1 + 100*100)/1000=9.1。仍然可以达到盈利的效果。




04

不仅仅是股市,任何地方都可以从概率的角度再思考一遍。




比如你想赚取高薪,或者取得成功。你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也可以选择在小城市奋斗。




在哪里奋斗,都不能保证你必然成功。如果用既成事实的观点去思考,必然没有明确的结果,但如果用概率的角度去思考,结果就一目了然。为什么呢?




对于同样的十个机会,在大城市这十个机会中,高薪的占比就要高。或者说成功的概率要更大。而在小城市,高薪机会的占比或者成功的概率就要低很多。







你和朋友相处,你总是先付出,很多时候可能你的付出会打水漂。但一旦能结识一个很牛的人,对你认知的提升,眼界的拓宽都有极大帮助。这时你的所有付出就能收回,而且可能成倍的收回。




如上面列举的那个公式一样,这些行为的期望值是一个你所期望的正值。




05

数学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如此高度抽象的理论,如果能够真正理解,可以很好的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




但我们不应该止步于此,更应该追求的的段位是:

> 用数学思想去指导我们的生活。




也许这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吧。


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


德国数学家高斯有句名言:数学是科学的皇后。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

我喜欢数学,我喜欢你的简洁明了;

世事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广大,点线面体包含。

我喜欢数学,喜欢你的实用清楚;

数字、字母、符号、是你最美的五线谱,

式子,方程和图形,是你探索自然的金钥匙,

精确的计算,严谨的逻辑,缜密的思维,

让我有一种优美而崇高的体验。



为什么数学美没有被历史上的美学家所研究,一直没有被纳入传统美学的体系呢?首先,自然美最易显现,艺术美较自然美难显现,但比数学美容易感受,因为他本身就给予人们一种形象。而数学美是最难感受的美。因为数学以抽象的形式反映和谐的自然图像。这种形式是抽象的,所以是一种抽象的美感。美是一个丰富的、完整和谐的整体观念,自古希腊流传至今。但是,丰富的、完整和谐的数学理论体系的创立,不但需要长时间跨世纪的工作,而且这个工作还需要由成千上万的世界各地的数学家来完成。这样数学的美相对于其他形式的美就显得姗姗来迟。再者,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知,人们一开始研究美学时也就开始研究数学美了。“那里有数,哪里就有美”的断言,就是证明。



“数学美”这浩瀚的海洋,虽难以在这海洋中遨游,但偶涉浅滩,在海滩上拾到了一些精美的贝壳。现将这些贝壳连成小串献给我的同仁们,以期通过我们——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让青少年学生对这些小小贝壳,能从艺术和思维的角度来鉴赏,首先感受到“数学美”,并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得到感情的共鸣和思维的启迪,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



下面就来欣赏两组简单的数学之美:

98765 x 9 + 3 = 888888

987654 x 9 + 2 = 8888888

9876543 x 9 + 1 = 88888888

98765432 x 9 + 0 = 888888888













1 x 1 = 1

11 x 11 = 121

111 x 111 = 12321

1111 x 1111 = 1234321

11111 x 11111 = 123454321

111111 x 111111 = 12345654321

1111111 x 1111111 = 1234567654321

11111111 x 11111111 = 123456787654321

111111111 x 111111111 = 1234567898765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