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子弟兵

时间:2025-02-19 07:24:47 编辑:莆仙君

人民子弟兵什么意思

“人民子弟兵”是老百姓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包括陆、海、空、火箭军、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卫部队,机动部队,海警部队)的亲切称谓。饱含着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人民子弟兵”的涵义不仅指解放军来源于人民,更重要的是指解放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武装。赞美人民子弟兵的名言:1、敬爱的人民子弟兵,你们不顾危险,不顾家人,宁愿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多么伟大的大无畏精神!2、你们是一支钢铁般不可战胜的队伍! 人民子弟兵在灾难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若等闲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强军只为国门固,保境安邦磐石坚。4、国耻不能忘, 硝烟未淡然 莫道人间无大爱,铮铮礼敬子弟兵 奇儿女,如松柏。上参天,傲霜雪 长缨高擎忠诚在,捍卫江山真豪迈。5、他们是一个平凡而敢作敢为的群体,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聪明机智、不怕困难的性格,在中国军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人民子弟兵是什么意思?

“人民子弟兵”是老百姓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包括陆、海、空、火箭军、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内卫部队,机动部队,海警部队)的亲切称谓。饱含着人民军队和老百姓之间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人民子弟兵”的涵义不仅指解放军来源于人民,更重要的是指解放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的武装。军民鱼水情:2008年,为保障广州火车站春运秩序和滞留旅客安全,驻粤某部1500余名官兵紧急前往车站维持秩序。雕塑家许鸿飞在看到一张4名战士因劳累过度靠在栏杆上熟睡的照片后深受触动,以此为题材创作出了雕塑《九天九夜》。2012年去世的“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是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专家,扎根戈壁大漠52年,参与了我国全部核试验。在生命的最后几小时,他还9次要求下床工作,反复叮咛资料要整理要保密。2018年被中央军委增加为全军挂像英模。“当巡逻的脚步送走除夕,妈妈,我送给你这本日记。孩儿一年的征尘、四季的足迹,全部忠实地记在这里……”,读着王建川烈士浸透烽火的战地诗和英模们的感人故事,大家更加懂得了“人民子弟兵”的含义。

子弟兵是什么意思

旧指由领兵将帅本乡本土壮勇所组成的军队,现代指对人民军队的亲热称呼。在现代,“子弟兵”的称谓来源于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元帅领导的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率领3千余人的武装,在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创建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根据地后,聂荣臻立即着手扩大人民武装力量,在当时的晋察冀便出现了不少带有地域色彩的部队,如“回民支队”、“平山团”等。这些部队拥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大家怀着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顽强地打击日寇。1939年5月,聂荣臻发布通令,嘉奖平山团是“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这是“子弟兵”一词首次用于称呼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扩展资料:子弟兵发展:1939年底,晋察冀军区冬季反“扫荡”战役取得胜利,社会各界发来大量祝贺函电,盛赞聂荣臻将军指挥有方,屡建奇功。聂荣臻在《抗敌报》上复信指出,晋察冀成为敌后抗战的坚固长城,是“全边区父老和子弟兵的血肉所创造出来的”。晋察冀军区创办的《抗敌三日刊》,也改名为《子弟兵》。著名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1940年春到晋察冀考察之后,撰写了《华北敌后——晋察冀》(同年出版)一书,书中称颂道:“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坚决打鬼子的抗日部队的兄弟,是在晋察冀生了根儿的抗日军。”后来,“人民子弟兵”成为人民对我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的亲切称谓,并一直沿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民子弟兵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弟兵

子弟兵什么意思

子弟兵拼音zǐdìbīng,意思是:
1、旧指由领兵将帅本乡本土壮勇所组成的军队。张鷟《朝野佥载》:“恩州刺史陈承亲,岭南大首领也,专使子弟兵劫江。”
2、现代对人民军队的亲热称呼。陈毅《在志愿军司令部度春节·再敬酒》:“雄豪尽是无双士,卫国保家子弟兵。”
例句:人民子弟兵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
子弟:
1、子与弟。对父兄而言。亦泛指子侄辈。《左传·襄公八年》:“民死亡者,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2、泛指年轻后辈。《荀子·非十二子》:“遇长则修子弟之义。”
3、指从军者,兵丁。《史记·淮阴侯列传》:“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
4、谓风流子弟。关汉卿《金线池》:“我这门户人家,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
5、旧指戏曲艺人。白朴《梧桐雨》:“高力士,你快传旨排宴,梨园子弟奏乐,寡人消遣咱。”
兵:
1、兵器;武器。《诗经·秦风·无衣》:“王于兴师,脩我甲兵,与子偕行。”
2、军人;军队。《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3、军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
4、战斗。《史记·赵世家》:“赵四战之国也,其民习兵。”
5、战争。《礼记·月令》:“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 上一篇:schemes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