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介绍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武则天于624年出生于四川广元,她的家境还算富裕,父亲是大唐开国功臣武士彟,母亲出身于隋朝的皇室。 公元637年,武则天14岁,因为仪容体态优美,被唐太宗召进宫,封为五品才人。后来李世民赐名“武媚”,后人称之位武媚娘。但是媚娘没有得到唐太宗的宠爱,从进宫到唐太宗驾崩,总共12年,地位始终没有提高。在唐太宗病重的时候,当时的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产生了感情。 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入感业寺为尼,但她和李治的感情并没有断。 650年,李治入感业寺进香,再次遇到了武则天,两人互诉思念之情。651年,武则天再次被召唤进宫,在进宫前,她就已经怀孕了,后来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李弘。 入宫后的武则天,迅速争宠,打败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并亲手杀死自己的女儿嫁祸给王皇后,使得唐高宗大怒,废掉了王氏的皇后之位,想要立武则天为后,但是朝里的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一些大臣极力反对,而唐高宗为了打破那些大臣的压迫,重振皇权,就和武则天联手,开始打击元老大臣是势力。结果她俩胜利了,武则天终于成为了皇后。 公元660年,唐高宗的风疾经常发作,于是就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了武则天处理,这期间他们的感情似乎也出现了危机,武则天的后位也差点被废。后来,武则天建议让她一起上朝,合成二圣,这也逐渐积累了她的政治经验,为她后来做皇帝埋下伏笔。公元674年,唐高宗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之后武则天上表建议十二事。 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留下遗诏:“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太子李显继位,也就是唐中宗,武则天尊称为皇太后。之后武则天开始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先是废黜李显,立李旦为帝,但实则还是武则天自专朝政。 公元691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尊号圣神皇帝。在她当皇帝期间,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705年,爆发神龙革命,武则天被迫退位,太子李显再次继位,武周就这样结束了,唐朝复辟。同年12月,武则天病死,享年82岁,尊称“则天大圣皇后”,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
武则天传位于谁了
01 唐中宗李显 武则天最后把皇位传给了唐中宗李显。历史上李显总共当过两次皇帝,唐高宗李治死后,李显即位,不过只过了一两个月的皇帝瘾就下台了。公元705年,武则天将皇位又归还给了唐中宗李显。 众所周知,武则天60多岁才正式称帝,而活到了八十多岁高龄的她,不光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且也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当时许多人都以为武则天会从武姓宗室中选立皇储,大家也万万没有想到,武则天最后会把江山又重新还给了李氏。 李显是唐高宗李治跟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历史上李显总共当过两次皇帝,唐高宗李治死后,李显即位,不过只过了一两个月的皇帝瘾就下台了。公元705年,武则天重病垂危,将皇位又归还给了唐中宗李显。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以宰相张柬之、羽林大将军为首的多人带兵诛杀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氏兄弟二人,武则天被逼传位于唐中宗李显,李显复辟的同年十—月份,武则天崩逝,享年82岁。
林语堂著的几个版本的《武则天传》有什么区别?
林语堂只写了《武则天传》一个版本。
《武则天传》简介
《武则天传》由 林语堂所著,林语堂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传记文学作家之一。
《武则天传》代表着林语堂在传记文学创作方面的最高成就。 林语堂写这本武氏传,是对智能犯罪做一项研究。 一个典型的家族故事,一方面是唐朝王公李家,一方面是武后武家,是这两家的仇恨故事。这本书中,带有强烈的作者主观意识,称不上传记。
林语堂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世间》《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如何评价林语堂的《武则天传》
武则天是一个有争议的政治人物,她的上位之路是血腥铺成的,这点毋庸置疑。但就像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里说的那样,政治与道德无关。武则天是一个类似于曹操的枭雄类人物,而本书中仅仅展现了武则天“狠毒”“工于心计”“杀人如麻”等的一面,却没有展现她作为政治家的一面。虽然书中也聊聊带过几句,但总是被一句“但是”转到负面。
此前写《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对他所不喜欢的王安石,也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但因为主线不是王安石,所以我忽略了作者强烈的主观倾向感。
当然,作者这么写的目的,或许是因为他的叙述视觉不是中立的历史书写者,而是以“武则天的皇孙”身份进行的。因为这个“历史的参与者”的角色,而且这个历史的参与者确实因为武则天而家破人亡颠沛流离,所谓的“当局者迷”,确实很难做到所谓的“中立”等。
林语堂《武则天传》
此书以章怀太子的儿子邠王的视角来写,重现他祖母武则天的一生,因为章怀太子为其母武则天所害,所以此书也未述其功,多书其害。
对于她的形象,我大多数是从文学影视作品里得知。杀子、淫乱、酷吏与佛。
很多人尤其是男人,对此人都不大感冒,就像很多人不喜欢宋朝与明朝一样。它们都代表着弱,宋明是朝廷弱,武周是男人弱。
这个皇帝也表现出了女人的地方——多变。她太喜欢改自己的年号,有时一年三改,想改就改。她不止改自己的,李治当政时,她也要改。改的不只是年号,她要一年中从十一月开始,后来又改回了正月。还把刑部、工部、吏部、户部、兵部、礼部改成了天部、地部、春部、夏部、秋部、冬部。改了东都成了神都。
她是个女人,喜欢报复。李世民留下褚遂良与长孙无忌辅佐李治,结果褚遂良因为反对她当皇后,被她一贬再贬,贬到了越南河内。李绩并没有表明是否支持他,但当后来李绩孙子谋反时,武则天把他的尸体挖出来——戮尸。
她是个女人,需要男人。李世民在位时,就与李治鬼混,为先帝守孝尼姑时,就怀了李治的孩子。这一点林语堂还着重说是做过考证的。
林语堂这个坏人。
武则天虽是个女人,但是个要强的女人,是要当皇帝的女人,虽然她本来就是皇帝的女人,但前者重音在于“皇帝的”,后者着重于“皇帝”。
武则天的发迹是从李治把她从尼姑庵里拯救出来开始的。本该受阻的她反而异常顺利,因为当时的王皇后,觉得狐媚子萧淑妃太嚣张,就想找个帮手——驱虎吞狼。
不过,这虎不是一般的虎,在扳倒萧淑妃后,武则天就盯上了王皇后。三番两次计策不成,武则天就黑化了。她生了一个女儿,成了扳倒王皇后的契机。皇帝的妃子当然想生个儿子,毕竟母凭子贵。武则天就不想要这个孩子,当王皇后来看望过她以后,武则天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王皇后就这样栽了。
王皇后与萧淑妃还没有下线,因为他们的丈夫李治突然想起了他们。但武则天知道了以后,质问李治,并把自己的两个情敌手脚全砍了绑到了身后,泡到了缸里。李治想起了将情敌制成人彘的吕后,从此郁郁寡欢。
后来李治迷上了自己妻子的姐姐——死了丈夫的魏国夫人。魏国夫人理所应当地被毒死了。
李治再次寡欢,魏国夫人十几岁的女儿韩国夫人成了他唯一的寄托。从封禅泰山归来后,这位武则天的侄女也下线了,和她母亲一样的死法。
李治也下线了,没有被毒死,可能是抑郁症死的。
皇帝武则天从双圣临朝走到了今日的君临天下。统治前期搞特务政治,酷吏搞死了大半个李唐宗室和无数的忠臣志士。他们只有一招栽赃陷害。而且只捡着一只羊毛薅。先是燕王李忠——王皇后的儿子。只要想搞谁,他便变成了叛党李忠的余党。李忠很无奈,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谋什么反。以此为借口几年后,羊毛薅光了,她盯上了另一只羊——她的儿子章怀太子,因为他聪慧、得人心。
她的高压统治是为了镇压反对他的人。但对于狄仁杰、张柬之、魏元忠等有能耐的人,只是贬,没有杀,因为她知道这些人才是她武家能千秋万代的核心。
感谢武家没有大才,尽是些酒囊饭袋,要不然李唐想光复,简直是痴人说梦。武家的人确实不是人杰。武承嗣竟然心甘情愿地给薛怀义牵马。薛怀义原名大宝,是卖大力丸的,身材健硕,精通房中术。后成了太平公主的姘头,公主又举荐给了她母亲——一同享用。
打字都嫌恶心。
武承嗣竟然牵马。
武则天作为皇帝,天不怕地不怕,却怕大宝,对大宝言听计从。先是给大宝剃了度,令他成了白马寺的住持。白马寺住持是有权利自由进宫的。大宝受恩宠,无事不恶、无恶不作。但后期反了天了,在白马寺给天哥带绿帽,在皇宫里鞭打大臣,武则天只是说了句知道了。她怕丑事天下知。
跟着大宝,武则天信了佛,大宝称她弥勒佛在世。可能是她的大肚子和弥勒佛太像了。
这是林语堂的调侃。
大宝死了,被太平公主诛杀的。
当然是武则天授意。大宝正月十五给武则天立了一个大佛像,结果当夜武则天没来。武则天瞒着他在跟新欢厮混!大宝一怒烧了佛像。武则天当然知道是谁,杀机已现,但不能逮捕审讯,否则秘史泄露,何以自处!太平公主前来解忧,找了二十个健壮的妇人,拿着扫把、绳子在瑶光殿的走廊诛杀了此贼。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狄公保留了反周的武装力量,由张柬之除了张宗昌兄弟,软禁了武则天。
武则天结束了罪恶的一生。
林语堂在文中夹枪带棒,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看的津津有味,对武则天突然有了感兴趣,可能就是常言说的,现在的人不是暴露狂,就是偷窥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