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带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注意多音字“圈、钻”的读法和“窟窿”、“街坊”的轻声读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课文内容。 3、体会寓意,懂得应该听从别人的劝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4、了解这则寓言,初步感悟寓言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一读词语。 亡羊补牢 悔恨 海浪 接连不断 钻研 窟窿 钻牛角尖 堵车 羊圈 结结实实 狼狗 街坊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1—4)自然段。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一)羊圈破了个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6)指名背。(指导方法) (二)街坊劝告,他不听。 (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3)引导评议,齐读。 (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 桌分角色朗读。 (6)指名读,评议。 (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1)指名读第4节,评议。 (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3)齐读第4节。 (4)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1.教师出示重点语句: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在这句话中,你能提什么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呢? 学生①:他后悔什么? 学生②:街坊劝告他什么? 学生③:他修了什么?…… 师:此时,养羊人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这里有一道判断题,大家来判断养羊人是哪种意思。①他很后悔,觉得不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2、教师简要介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句式。板书:接受. 师:⑴他接受了街坊的劝告,他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⑵你觉得哪个词语要提醒养羊人注意的,晚了就会重蹈覆辙。找一找,画一画。板书:赶快. “从此”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说一句话。 3. 教师手指着“后悔”、“接受”、“赶快”提问:想一想,从这三个词语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你想对养羊人说些什么?把自己的感想跟小组成员说一说,议一议。(对有困难的小组,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让学生悟出寓意。) 4.小结:教师揭示寓意:像养羊人这样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在我们的生活或学习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举个例子吗?(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5. 师: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未为迟也”。自己读一读,理解它的意思。板书: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6、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五.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第一天:满不在乎————→亡羊 养羊人{ ↓ 第二天: 后悔→接受→赶快→补牢 ↓ 未为迟也 《亡羊补牢》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蕴含着讽刺意义的简短故事,寓意是对故事中的具体形象和故事情节作的最高概括,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个跨度的,为了帮助学生迈过这个跨度,必须重视情境创设,因为学生只有在耳闻目睹之后,才会真正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正确地对故事角色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才能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寓言向我们揭示的道理。情境创设多以美为突破口,先声夺人,寓言中的情境创设比其它课文中的情境创设有绝对优势。通过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犯了错,及时改正,还不算晚。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学生的年龄情况,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导入设计富于情趣,吸引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采用情景教学, 一上课,学生便会兴志勃勃地投入学习,思维随之会活跃起来,通过质疑创设问题情境,也就应运而生,各个疑问代表了学生学习寓言的求知欲,这些也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开端。如教学《亡羊补牢》一课时,理解题目字义和题目意思,让学生读课题提出问题,使学生能产生学习兴趣,形成探究的动机。 2、注重对词语的理解: 在这篇课文中,我设计了“练习说话”的环节,体现了我对字词教学的重视,而这恰恰又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这句式说话,让学生在运用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积累。 3、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要优化课堂教学,必须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寓言课的课堂教学要达到最优化,必须抓住寓言文体的特点,选择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读懂故事,明了寓意的教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是既能发挥寓言文体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寓意,调动学生主动性的一种教法。因此,在寓言课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是十分必要的。 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我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读,抓重点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教学过程中,读好两次丢羊的经过。第一次他是满不在乎,街坊劝说的话,他没当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觉得应该按照街坊说的去做,并立即动手将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把寓言中所表达的几个层次的意思读出来。在朗读的形式上,先让学生自读,再分角色读,通过反复地读,达到理解寓言含义的目的。我用课件让学生深入理解寓意,知道错的原因再改正,才不会走弯路。 综合上述,就我上《亡羊补牢》一课的教学,通过课堂的设计,启发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生又明白了寓意。然而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不免还存在着一些遗憾,从教学设计中,我重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的做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的意识,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教案 《亡羊补牢》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亡羊补牢》教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生生讨论、师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读的魅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正确理解词语,积累运用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则寓言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 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学过寓言吗?(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个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是包含了道理的故事,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我们二年级下学期学过的两则寓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先看动画片吧。(播放动画片)大家刚刚看了有趣的`动画片,这个有趣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板书:亡羊补牢] 齐读课题--《亡羊补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相信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么在字词学习上, 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学生汇报自己预习所得,交流字的读音,写法。) 老师这里也有几个词语,相信大家肯定会读,谁愿意来读给其他同学听。 寓言 羊圈 劝告 街坊 窟窿 结结实实 叼走 后悔 (一位同学读,别的同学听,读对,出示正确的拼音,读错,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整体感知 老师相信这些词语同学们肯定都会读了,那这些词语回到了课文,你还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请五位同学读课文,适时纠正读音。重点解决①圈是多音字②窟窿读轻声③叼的最后一笔。 3.语言训练: 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说 《亡羊补牢》 讲了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提示,第一次丢羊---第二次丢羊---最后--- 表扬能用简洁语言概括的同学,对说得比较详细的同学要加以引导) [师适机板书:第一次 不补 第二次 修补] 三、读中感悟,理解寓意。 1.我们已经知道养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那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仔细读读文章,寻找他丢羊的原因。 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说说第一次丢羊后,养羊人的表现。(出示课文1-3自然段,同学默读)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你读出了什么?(养羊人毫不在乎) 养羊人有那么多人,只丢了一只羊,他当然不在乎,而他的好街坊却着急了。他劝告他说--- (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你能来当一当这个好心的邻居吗,来劝一劝这个养羊人。 (请几个同学读,指导朗读。分角色读对话,注意语气。) 2.养羊人的满不在乎,以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学习课文4.5自然段,去那里寻找答案。 女生齐读4.5两段,说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狼又钻进去,又丢了一只羊) 3.为什么狼有第二次机会钻进羊圈? (养羊人不听劝告,不修补羊圈,狼才会再次进来。)最后。他后悔了,听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4.养羊人还会丢第三次羊吗? 不会,他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讨论:现在补牢迟吗? [不迟,因为他的羊以后再也没丢过。] 5.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故事我们学完了,那谁可以解释一下亡羊补牢的意思。羊丢了才把羊圈修好。比喻在受到损失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损失。亡,丢;牢,羊圈。 通过养羊人这个故事,你们知道了一个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并不算晚。) 四、给予提纲,讲述故事 1.这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讲给别人听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帮助,自己先练习下。 ……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 ……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2.请几位同学讲述故事。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古代寓言两则》。 2.抄写课文两遍,并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 不 迟 知 第一次 不补 错 就 第二次 修补 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