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风吹雪花飘

时间:2024-12-29 23:26:49 编辑:莆仙君

小雪的诗句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诗句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有关于小雪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夜泊荆溪》   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   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小雪   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沁园春·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十二月十日暮小雪即止   宋陆游   夜来一雪苦匆匆,千里浓云忽扫空。   换得月明良不恶,未须过计虑蝗虫。   咏廿四气诗—小雪十月中   唐—元稹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   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   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小雪》   唐·戴叔伦   花雪随风不厌看,更多还肯失林峦。   愁人正在书窗下,一片飞来一片寒。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小雪日观残菊有感   元—方回   欲雪寻梅树,余霜殢菊枝。   每嫌开较晚,不道谢还迟。   早惯饥寒困,频禁盗贼危。   少陵情味在,时讽浣花诗。   小雪作   宋张嵲   霜风一夜落寒林,莽苍云烟结岁阴。   把镜渐无勋业念,爱山唯驻隐沦心。   冰花散落衡门静,黄叶飘零一迳深。   世乱身穷无可奈,强将悲慨事微吟。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宋—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廖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系统学习”是什么意思?

所谓系统学习法,是指把所学内容当成是一个系统看待,力求从大方向出发指导学习,这样,在学习和复习的时候不是按部就班按章节行进,而是先模糊概括,再逐渐在大框架下逐步明晰细节、完善结构、针对缺陷和不足专攻的学习方法。\x0d\x0a\x0d\x0a一、系统学习法的层次\x0d\x0a系统学习法有四种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x0d\x0a1、树状结构。\x0d\x0a最初,树状结构从大轮廓理顺。这可以看书的目录。\x0d\x0a其次,是心中有了这种轮廓,对书本以最快速度阅读。自己在心中找出脉络,归纳总结重点,有所取舍。\x0d\x0a大轮廓,即第一层分支(章)了解以后,可以理第二层分支(节)。掌握的标准是能够离开书本不杂不漏地口头复述。\x0d\x0a对于课本或应试复习,第三层分支一般是指每一个知识点的概念、定义、特点和状态描述、另外形态、适用范围、来由和出处、引申和发展、分支、作用、交叉归属、历史和方向这几个方面。在看书、理关系的时候就要不断地提问自己这些问题,为自己找到答案。如果这些方面在教材上讲的不具体不全面,可以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相关的材料,和同学探讨,也可以询问老师和经验丰富的人。\x0d\x0a经常回忆轮廓甚至整一棵树,发现有含糊、不明确的部分要尽快翻阅教材或相关资料,在模糊处再看一次。掌握的标准是能够清晰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述。\x0d\x0a初学者可参照课本的目录,理顺关系。系统学习法用得熟练以后,应该是自己归纳总结出树状结构。\x0d\x0a\x0d\x0a2、网状联系。\x0d\x0a在学习的时候,应该有这种观念:任何学习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任何出题都不过是这些关系的形式转化(变形)、叠加而已。\x0d\x0a因此第一步就是找出各部分间的直接联系,把网络结构初步地建立起来。但是有些部分和其他部分并不一定能够建立直接的联系,那么还需要发掘第二层、第三层关系。\x0d\x0a要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综合运用。\x0d\x0a要在这过程中学会给自己出题,或者出题给别人做。讲究出题的水准。\x0d\x0a这个阶段掌握的标准是能够把大的网络通过适当的语言充分地表述出来,能够让别人通过你的叙述听懂这些关系。\x0d\x0a\x0d\x0a3、由点及面。\x0d\x0a由于各部分间存在着联系,由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拉起树状结构。\x0d\x0a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是中心,都可以是基础,都可以充分有效地发散开,让其他部分为其服务。\x0d\x0a这已经是游刃有余的境界。\x0d\x0a\x0d\x0a4、包容。\x0d\x0a引入其他学科,或生活实践。\x0d\x0a这样,学习一门学科可以提高其他学科]的认识和境界。\x0d\x0a在我们碰到一个学习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力图将它统一到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体系中。分析以上三种层次,其实不过是将学习内容清晰化,找出种种特征,共性和外界关系的接口,从而在邻近的知识域中与自己熟悉的内容结合,并启发思维,拓展认识空间。以火把的更多加入照亮更广阔的空间。黑暗中,智慧和希望就是光明。\x0d\x0a学科之间并不是割裂的。教育中把他们区分只是为了更清楚地看到他们,了解他们,不被复杂的联系蒙住眼睛、理不出头绪。但它们本身就是社会的各方面,甚至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视角。它们能够结合,是理论的必然,如果能够结合,我们将会迅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可以说是“悟”,在“知”和“行”的基础上让人豁然开朗。\x0d\x0a这样学到的东西,是真正自己的东西,谁都抢不去。哪怕会有遗忘,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捡起。\x0d\x0a\x0d\x0a所谓层次,是针对境界来说的,因为我认为,学习就是一种境界的提高,只不过是看量变有没有积累到质变而已。在还没有真正掌握系统学习法的时候,可以简单地把层次理解为步骤。按照这几种步骤来学。\x0d\x0a我们可以看到,前两个层次可以归类为认知层次。如果能清晰认知,细致关联,要应付并考好各类考试是不成问题的。\x0d\x0a后两个层次更多的是知识的组织和再造,可以归类为认识创新。这不但是要懂得,更多地是要思考,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x0d\x0a人都存在着发展需求。人对发展的放弃,并不是由于他不想发展,而是他看不到希望,失去了信心。如果给他以比较殷实的基础,他不会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他会追求自我实现。系统学习法就是为了最快、最有效地结构这一基础。我们没有必要在开始的时候强调后两个层次。等前两个层次都比较出色地达到以后,人自然而然地会从认识的限制中跳出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这时稍加指点,就会愉悦于后两个层次豁然开朗的光明境界,渐渐凝聚自觉、系统认知的动力。


小雪的诗句

1、原玉:七律·小雪(一介耕夫)  雾锁江淮菊色微,逢闻塞北雪狂飞。  虹藏秃岭寒云积,气降荒原远树稀。  柳岸行吟怜露叶,星窗坐读觅冬衣。  年年节日平常过,却见霜烟两鬓霏。  2、初寒(陆游)  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3、小雪日戏题绝句——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4、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5、小雪诗句——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6、小雪——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7、小雪——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  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  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  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