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吴仲华

时间:2024-12-17 20:00:57 编辑:莆仙君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介绍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位于中国北京市海淀区,系吴仲华先生1956年创建的中国科学院动力研究室发展而来,是应用基础与应用发展研究有机结合的战略高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动力和环境等领域的研究,内容涉及工程热力学、内流气动热力学、燃烧学、传热传质学等学科。1截至2014年底,该所共构建有7个实验室;共有职工453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15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正高级37人,副高级102名;共有在读研究生23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9人,硕士研究生132人。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2010年,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7项,授权发明专利29项;发表论文312篇,其中SCI收录76篇、EI收录219篇。 2011年,该研究所争取科研任务75项,共申报国家发明专利64项,授权发明专利29项;发表论文327篇,其中SCI收录83篇、EI收录188篇。 2012年,该研究所新争取科研项目94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94项,授权发明专利31项;发表论文365篇,其中SCI收录67篇、EI收录118篇,出版专著2部。 2013年,该研究所新争取科研项目8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2项,授权发明专利43项;发表论文367篇,其中SCI收录77篇、EI收录128篇,出版/参编专著3部。 2014年,该研究所全年共新争取科研项目110项,共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02项,实用新型专利54项,外观专利1项,PCT国际阶段专利3项,PCT国家阶段专利6项,申请软件著作权10项。授权发明专利63项,实用新型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国外专利4项。全年共发表论文425篇,其中SCI收录147篇、EI收录130篇。 《工程热物理纵横》创刊于2007年1月,是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内部综合性月刊。据2016年1月该期刊官网显示,该期刊开设有特别报道、综合新闻、专家讲台、科研动态、合作与交流等16个栏目,该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汐潮任主编。 《工程热物理学报》在2014年获得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授予的“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全国前10%学术期刊)”称号。

中国女科学家,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为何成了美国院士?

古时崇尚女子无德便是才,为防止女性崛起,封建教育将女子培育成男子的附属品,在这个在家从父、出嫁从父、夫死从子的年代,女性得不到文化熏陶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时至今日,封建思想早已彻底废除,女性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在很多方面她们做的比男性还要出色。李爱珍生活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此时女性地位早已不逊于男性,她接受高等教育,将自己的一身才华都奉献给祖国,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为祖国科技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李爱珍是中国著名的女科学家,她曾四次被中科院拒之门外,无奈之下,李爱珍只能去美国做了院士。李爱珍的经历李爱珍是个出色的人,她思想灵活从不拘泥于形式,在中学时期她便展现出了自己的不同,老师的问题她总能举一反三,同学们还在为考试忧心时,她便立志要考入复旦大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寒窗苦读,李爱珍终于考入了复旦大学。在人才荟萃的复旦大学,李爱珍的才华也未被掩盖。因其在校期间表现突出,毕业之后她直接被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在寻常人看来研究所的工作枯燥无聊,可李爱珍却乐在其中。她仿佛是天生的科学家,她喜欢与材料打交道,喜欢一个人闷在实验室中做研究。许是天赋秉然,没过几年,她便坐上了学术委员会主任之位。李爱珍不满足于只做研究,她明确知道自己做的研究于国家而言只是杯水车薪,纵观世界大环境,我们国家的科技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无数科技人才为追求更好的发展远赴他国。而且我们国家正值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根本支撑不起太多的实验,所以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她又创建了半导体微材料实验室,在她的努力下我国科技迅速发展,李爱珍也在这个圈子里打响了名声,就连美国的学者也来找她交流探讨。她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努力便会有收获,她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没过几年她便被派到美国做了学者,她被美国的大环境吸引,与实力相当的人互换经验,在顶尖的实验室里工作。聪明如她怎会不知晓自己留在美国会有更好的前途,可她却做不了这个决定,因为无论在何地她都是一个中国人。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是有国界的,她想为之奉献一生的是中国而不是美国。回国后,她将自己在美国的所见所想说给身边的人听,她大方地说科技不是闭门造车,我们国家虽然处在落后阶段,但她对我们国家有信心。李爱珍的经历鼓舞着每一个科学家,他们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与顶尖学者的差距,都开始奋发图强起来。李爱珍申请加入中科院中科院汇集了国内外顶尖学者,它是无数科学家梦中的仙境,就连李爱珍也不例外,她曾四次申请加入中科院却都没有成功。要想加入中科院,首要条件便是在科技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其次便是热爱祖国。李爱珍虽然做出了很多贡献,但她与中科院的标准相比还相差甚远。她初次申请被拒后,曾有些迷茫,她本以为自己已经是顶尖人才,却没料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经此一事,她彻底放下了自己的高傲,开始专心钻研。李爱珍虽是一介女子,但她却继承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不服输的精神,被中科院拒绝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她,但也鼓舞了她。经过多年准备,她又申请加入中科院,不料又被拒绝,李爱珍身上有韧性,中科院越是将她拒之门外,她越是拼命想要证明自己。她最后一次申请加入中科院时,因年龄过大再次被拒绝,之后美国发现了她的闪光点,她也顺水推舟做了美国外籍院士。李爱珍并不是忘本的人,她虽然是美国院士,但她却一心向着中国。很多人不解李爱珍为何做美国的院士,甚至有人根本不了解内因便辱骂她为卖国贼。其实,李爱珍做美国院士也是为了祖国科技的发展,不可否认,美国科技在全球都位于领先水平,没有比较就看不出差距,若我们不了解自己与强国的差距,那便没有动力,如果不与其他国家交流,那便如同闭关锁国。故李爱珍做美国院士为的不是自己的荣誉,而是国家科技的发展。试想,若她真是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何还要保留中国国籍?纵使没有成功加入中科院,她也在为国家做出贡献,于她而言加入中科院是荣耀,但这不意味着不加入中科院便不能为国付出。李爱珍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她身上有数不清的优秀品质,最让人赞叹的便是不图名利不断丰富自己。她一路走来,也曾遇到过利益诱惑,可她从未被利益蛊惑,因为她知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从前,若你问孩子你的梦想是什么,他一定会骄傲地回答“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可现在,很多孩子的梦想变成了当网红当明星。网红明星虽然有他们的价值,可祖国的发展从来不是依靠电视作品。落后便要挨打,我们曾因科技落后经历过一段灰暗的岁月,这段岁月填满了先烈的鲜血,如今我们的生活日益变好,但我们不应该好了伤疤忘了疼,我们更不应该忘记他们的付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追星与科技发展并不冲突,但我们应该知道谁更值得追。如李爱珍这样默默无闻为科技奉献的人比比皆是,可你又知道几个呢?他们是生活中的正能量,若没有他们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怎会生活的如此安逸。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向这些科学家学习,做一个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15岁读中科大,40岁身兼3个院士衔,她是谁?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这句话常常被网友为用来为那些为了科学研究,不惜放弃中国国籍的科学家们作为辩词。不过,他们往往忘记了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便是“科学家,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是世界第一留学大国,每年都会向国外输送大量的优秀学子。但祖国精心培养的这些人才,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会愿意在毕业后选择回到国内工作,给出的理由往往是国外的科研水平更高,或者是是为了人类的进步等等,甚至有一部分人选择了加入他国国籍,不惜放弃属于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庄小威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她于1972年1月,出生于我国江苏省如皋市的一个文化世家。从小,庄小威就展现了自己在学习方面过人的天赋,她学习能力极快,并没有读幼儿园,就直接上了小学,不仅如此,在小学期间,她还常常自学高年级的课程,而且毫不吃力。上了中学之后,庄小威也是刻苦努力的学习,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学习是一种乐趣,她将各科成绩达到100分是为目标而奋斗,每次考试在班里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这也使得庄小威从小就成为了其它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1977年,年仅15岁的庄小威被保送到了著名的科大少年班,能进入这里面学习的,都是罕见的少年天才,足以见得庄小威的学习能力了。此后,她的学习生涯,可谓是顺风顺水,先是收到了美国加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进入了该所世界名校深造,而且是硕博连读。毕业后,庄小威又受到了哈佛大学的邀请,成为了其中一名助理教授。2001年,年仅34岁的庄小威便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是真正的年轻有为。2007年,40岁的庄小威成为了美国科学院院士,一年后,她又入选了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2010年,祖国也授予了她中科院院士。自此,庄小威身兼三个院士头衔,可谓是风光无限,可惜的是,为了让自己在美国的科研之路走得更为顺畅,庄小威却放弃了中国国籍,选择成为了一名美国人。而她辛辛苦苦奋斗出来的科研核心成果也都只能够率先被美国所使用了。网友不禁疑惑,美国会愿意将这些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同中国乃至全世界分享吗?答案不用我多说,显而易见。为何像庄小威这样的高级人才,大多不愿意回到祖国呢?或许正如他们所言,国外的科研环境较好,也或许如众多网友所言,国外给的待遇更高。但不管怎么说,他们放弃了中国人的身份,是不值得提倡的。中国现在的确同世界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可在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之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钱学森、邓稼先那个不是留学归国的,就连一直被网友所诟病的杨振宁,在晚年也选择了回到中国,一心投入教育事业,培养属于中国自己的科研人才。我们无从批判庄小威的个人选择,但在这里,笔者也真心的希望,今后能够更多的留学高级知识分子,回到祖国,建设祖国,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