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三毛

时间:2024-12-17 11:03:53 编辑:莆仙君

三毛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啊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三毛,一个身世凄凉,饥寒交迫,受尽欺辱,贫穷得只剩下三根头发的漫画儿童形象,于1935年诞生于中国杰出漫画家张乐平之笔。故事讲述了苏北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在解放前的上海,故事讲述的是流浪儿三毛,为求得营生,从苏北农村来到了上海,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总是受人欺侮,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但是他总是那么的负责,没有生出怨恨之心。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扩展资料《三毛流浪记》创作于1947年,当年在《大公报》上连载。作者凭着一只笔,几张画,无需一个文字甚至符号,把这个流浪儿童在旧社会被奴役、被欺负、被凌辱、被残踏的悲惨遭遇表现得淋漓尽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间的冷酷、残忍、丑恶,欺诈与不平,更为宝贵的是,它强烈地刺激着每一个善良的同情心。

三毛的结局是什么?

1991年1月4日凌晨两点,著名作家三毛在台湾一家医院自杀身亡。这是台湾警方的结论,也是绝大多数人所认可的。但最近香港国际书画出版社负责人、三毛研究者张景然出语惊人,他说,三毛死于谋杀。7月28日,张景然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说,他的20万字专著《三毛死于谋杀》已经完成。\r\n\r\n张景然告诉记者,一年前他曾经针对马中欣的《三毛真相》,写了专著《诡话——剖析三毛真相》一书,予以反驳。之后,他就对三毛之死产生兴趣,便开始专门的研究,其间他采访了三毛的家人、大量的三毛研究专家及三毛的生前好友等等。张景然掌握了大量的鲜为人知的资料,最后得出结论——三毛并非死于自杀,而是死于谋杀。\r\n\r\n张景然列举了“三毛自杀说”的众多的疑点,如:三毛真的决心要死,为什么还要到医院治疗?三毛临终前,为什么求生的表现十分强烈?三毛之死的环境为什么缺乏自杀氛围?台湾警方说三毛是用自己的丝袜吊死的,但事实上这种自杀方式是不足以毙命的;三毛曾经宣告——“有责任的人是没有死亡的权力的。”\r\n\r\n张景然还指出,三毛根本没有自杀的计划。三毛在死前,曾经把当年的工作安排好了。而在《不死鸟》中,三毛明确拒绝了死亡。当然,三毛“自杀”之后,根本没有留下遗书。\r\n\r\n张景然说,台湾当局警方下的结论是:三毛死于自杀。但三毛的母亲谬进兰明确表示,三毛不是自杀。三毛的弟弟陈圣说,三毛不可能自杀,三毛的意志力非常坚强。那么,三毛是被谁谋杀的?张景然说,只要你看了《三毛死于谋杀》这本书,就会把三毛之死搞个八九不离十。因为这部书刚刚脱稿,正在与有关出版社商洽出版事宜,所以有些内容目前还须保密。


大家对作家三毛的一生怎么看待?

因为一个姓马的人,大家说荷西是编造的,说三毛是神经病,是多重人格。这样的人,如果不是为了博得眼球,就是没有认认真真的看三毛的作品。荷西不完美,他重面子,大男子主义,甚至有些妈宝的感觉,只是在大的方面,他做的很好,他觉得养太太是理所当然的,一直深爱三毛没有变过,他和三毛之间也是经常吵架,也有不完美,他们过的是平凡夫妻的生活,从来没有完美过,我们父母那一代不就是这样的爱情吗?至于要受到那么大的怀疑吗?而且陈家一家人几乎都有给三毛写过文章,都在作假,为了出名,我想陈家不至于,想出名还不简单,但没见过陈家的哪一个分子去拿三毛做噱头,字里行间都能显现忠厚的一家,你一定要用阴谋论去揣摩吗?

再就是李敖写三毛伪善,那么按照李先生的想法,这个世界上最不值得帮助的应该是动物保护协会的人,因为宁可保护动物,而不帮助人,比三毛去帮助黑人而不帮助黄种人还要过分。李先生还直指三毛克夫,一个男人啊,这样去直击一个孀居女人的痛楚,用白虎克夫的字眼,是有多狠的心,多尖酸的嘴脸!有人说三毛的生活过于完美,完美吗,做学生的时候,吃黑面包,白水煮蛋,为了让父亲少辛苦,站到脚肿,和荷西在撒哈拉被各种占便宜甚至欺负,吃块蛋糕,喝点牛奶,觉得生活好得不得了,用棺材板子做家具,吃咸水煮饭,这样叫完美,只不过是三毛能够苦中作乐,一带而过。还有说三毛夸张的,夸大身体的痛苦,那大家请移步追忆似水年华的作家,那位更夸张,如果一个人不能敏锐的感觉欢乐与痛苦,又怎么描述给别人呢?

我觉得自己能理解三毛一些,因为偶尔发文章,今天一个朋友说我过的是贵妇的生活,因为写了2015年开始听民谣,会买花插,会做家乡菜,大量看书,可是这很稀有吗?谁不烧饭,不听音乐,不看书,不偶尔装饰一下生活?难道要把自己工作时被三五遍的痛骂,低声下气去求客户都写出来,喜欢写作的人,多多少少愿意传播一些情感,只写自己的不如意,那是怨妇记帐本,不用三毛来写,左拐去找七大姑八大姨吧!

最后想说,我喜欢三毛,我觉得她是真实的,她没有精神分裂,她有良好的教养,有学识,有风度,我认识的中产家庭出来女孩子很多会像他,热情,不吝啬,不奢侈,不会陷到被害人角色中,话说这是问三毛的一生的问题,我已经跑远了。

她的一生很美好,不管有些人信不信,她就是过了你们想过又过不到的生活!


作家三毛的简介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汉族,浙江舟山人,1943年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黄角桠。“懋”是族谱上属她那一辈分的排行,“平”是取之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三岁。后来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r\n\r\n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享年四十八岁。\r\n\r\n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r\n\r\n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可能为乾卦-见《我的快乐天堂》哈尔滨出版社)。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r\n\r\n人生年表\r\n1943三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重庆,浙江省定海县人,取名为陈懋平\r\n\r\n1946因为觉得“懋”字麻烦,三毛就把它去掉。改名陈平\r\n\r\n1948随父母迁台,入台北国民小学读书\r\n\r\n1954入台北省立女子中学\r\n\r\n1955初二,受墨汁涂面打击,以及为看小说开始逃学。后休学在家\r\n\r\n1956一度复学,後正式退学。开始练习写作、音乐、绘画,切腹自杀获救\r\n\r\n1962以陈平名义在现代文学发表第一篇作品《惑》\r\n\r\n1964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初恋\r\n\r\n1967初恋失败,赴西班牙马德里文哲学院留学。圣诞初结识荷西\r\n\r\n1968与荷西分别。漫游欧洲、巴黎、慕尼黑等地\r\n\r\n1971返回台湾,任教於文化大学和政工干校\r\n\r\n1972与一德裔男子相恋,结婚前夕,未婚夫心脏病突发猝死。冬,再赴西班牙,重遇荷西\r\n\r\n1974进入撒哈拉沙漠\r\n\r\n1974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r\n\r\n1974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r\n\r\n1976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r\n\r\n1979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海底捕鱼时意外丧生。回到台湾\r\n\r\n1980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r\n\r\n1981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r\n\r\n1982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游记《万水千山走遍》出版\r\n\r\n1984赴美度假治病\r\n\r\n1985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r\n\r\n1986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r\n\r\n1988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r\n\r\n1989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滚红尘》\r\n\r\n1990《滚滚红尘》获金马奖八项大奖\r\n\r\n1991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丝袜绕颈窒息身亡。享年四十八岁。\r\n\r\n个人履历\r\n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重庆。\r\n\r\n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韩湘宁、邵幼轩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r\n\r\n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r\n\r\n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r\n\r\n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r\n\r\n1974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r\n\r\n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r\n\r\n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r\n\r\n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台湾省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r\n\r\n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r\n\r\n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r\n\r\n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r\n\r\n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年仅48岁。\r\n三毛作品\r\n文集:《倾城》《温柔的夜》《哭泣的骆驼》《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背影》《我的宝贝》《闹学记》《万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记》《随想》《谈心》《我的快乐天堂》《高原的百合花》《亲爱的三毛》《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三毛的书信札与私相簿》剧本:《滚滚红尘》\r\n\r\n有声作品:《三毛说书》《阅读大地》《流星雨》\r\n\r\n译作:《刹那时光》《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两\r\n死因相关\r\n台湾女作家三毛已去世多年,可是她的确切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近日,一本名为《三毛死于谋杀》的图书纷纷出现在上海各家书店中。但其中对三毛的很多事都进行质疑,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用三毛助自己出名的动机。\r\n\r\n三毛一生“流浪”过54个国家。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宫内膜肥厚,住进台湾荣民总医院,3日开刀完成手术。4日清晨,医院清洁女工进入7楼妇产科单人特等病房,打扫浴室的时候,看见坐厕旁点滴架的吊钩上,悬挂着三毛被尼龙丝袜吊颈的身体。她身着白底红花睡衣,现场没有任何遗书。\r\n\r\n法医推断三毛死亡的时间是凌晨2时。第二天,台湾所有的报纸都报道了三毛的死讯,香港80余家报纸也对此作了详细报道。然而事隔不到半年,就有各界人士对三毛的死因提出疑问,认为警方的现场勘察太匆忙、“因病厌世、自缢身亡”的结论太武断,会不会有真正的凶犯逃脱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