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系统思考
O、引言
当我说倒一杯水,你脑海中浮现的是否是这样的一副画面。
但是,在系统思考者眼中它是这样的。
倒水不再是打开水龙头接满就行,系统思考者能洞察到它背后的关系结构。
从简单的事物中看到复杂,然后从复杂的事物中洞察简单,这就是系统思考的美妙所在。
本文将谈到以下内容:
什么是系统?
什么是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的价值是什么?
系统思考的三个维度。
一、什么是系统
认识系统思考之前,首先得认识系统。
(一)、系统的定义
系统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Systema,由几部分或成员组成整体。后来转为英文System,再翻译为中文。
从中文字面意思来看,“系”为关系、联系,“统”为统一。
所以,可以把系统定义为:系统是一组元素相互连接构成的整体。
(二)、系统的三要素
系统有三大要素:元素,关系/结构,功能/目标。
元素:系统的组成部分。
关系/结构:通过元素之间关系和结构形成系统。
功能/目的:系统实现的功能和目的,比如计算器的功能是计算,公司的目的是为了赚钱。
在三大元素中,元素是次要的,虽然有关键元素,但目的和关系更加关键。
比如,对于一个球队来说,球员缺失有替补,但要是团队关系不合,或者背后有黑幕交易,让球队的目标改为踢假球,这就不一样了。
(三)、系统的输入输出
对于一个非孤立的系统来说,它还拥有另外两个关键要素:输入和输出。
比如计算器输入数字,输出运算的结果。又比如人通过阅读输入知识,通过写作输出作品。
输出往往对应着系统的功能和目的,如果我们只输入不输出,只考虑系统的元素,不考虑它真正的功能和目的,那么往往便会本末倒置。
(四)、运用系统的两种视角
运用系统有两种视角:黑盒视角和白盒视角。用计算器时,无需关心它怎么造出来的,怎么算的,只要按键看结果就行,即在使用系统时,不关注系统的内部元素和结构,而只关心系统的输入输出,这是黑盒视角。
白盒视角往往是在分析系统时,比如分析一个问题,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案(输出),更要关注问题的原因(输入、元素、关系)。
(五)、系统的三特征
系统有三大特征,适应性、自组织和层次性。
适应性:系统可以调节自身以适应更大的系统环境,如人的免疫系统能抵抗外界的病毒。
自组织:系统的元素自发形成组织,比如人类形成团队、部落、国家,生物形成群落。
层次性:在自组织的过程中逐渐突出层次,比如国家、公司的组织层次。
当然,你可能会反驳,国家明明是人组织出来的,怎么会是自组织呢?它的关键问题在于,从整个历史的长河来看,为什么会出现国家?
(六)、系统的涌现
没有比“涌现”一词更能体现系统之美了。如果你去分析单个神经细胞,没什么特别,放一起也就是一团浆糊,但组成的人脑居然能产生意识,并且还时不时的蹦出灵感,而这就是涌现。而涌现源自什么呢,涌现源自系统的自组织,就如同神经细胞自组织出的人脑。
(七)、系统的反馈和延迟
当谈到系统中元素的关系,本质上是基于反馈和延迟。比如,在洗澡时,调节水温的场景。水变冷了,赶紧调大,得过一会才感受到又太热了,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调节到合适的水温。
正因为反馈常常出现延迟,所以带来的常见问题是,我们往往没耐心等到系统给我们反馈的那一天,挖井挖一半发现没水就放弃了,也许就只差一点点。
(八)、构建知识体系的关键
经常有人说要构建个人的知识体系,我也曾用两年去探索这个问题。
而从系统的角度来看,知识体系的关键在于,从底层的知识开始,加速知识的自组织和分层,以此实现知识的适应性,也就是可迁移的能力,并让时间延迟去催化知识的涌现,反馈给自己源源不断的收获。
就好比系统思考这一个能力,能投射到任何领域里,终生受用。
二、什么是系统思考
什么是系统思考,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概括性的解释是这样的:
系统思考就是从整体上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各种力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思考,以培养人们对动态变化、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
更深层次的解释是,系统思考源自整体论。
整体论是人类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另一种是还原论。比如看一只大象,只有两种方式,一站远点看整体,几吨重的大家伙,另一种是凑近点看局部,看象鼻子。
当然,你也可以看得更细,把大象解剖了,去研究它的器官和细胞。
但细胞不是大象,只有一整头大象在眼前,才能看得出来,这样才能是活的大象。
整体的思考,动态的思考,这就是系统思考。
三、系统思考的价值
正如前面所说的系统三要素中,系统的元素是次要的,系统的目的和功能更关键。
那么,在深入系统的思考之前,我们得先思考,系统思考本身的目的和功能是什么。
也就是系统思考的价值是什么?
(一)、行为
你可能会说系统思考,自然是用来系统思考问题的,这没错,但不系统。
要抓住系统思考的本质,先得认识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这个基本形式叫 行为 ,无论是生活、工作、学习,无论是动手的还是动脑的,一切都叫行为。
有行为才证明你活着。
那行为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行为是由决策决定的。
但当我们谈决策,往往认为决策是政府、公司的领导者干的事情,但并非如此。
比如说今天午餐是吃面还是吃饭,然后你决定去吃饭,才会有去饭馆的这个行动。这就是决策,只我们没有认真对待,只在表面上思考。
《系统之美》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决策者的系统思考”,它的含义就源于此。
(二)、行为与反馈
当然,既然是系统思考,就不是简单的决策决定行为,这是线性思考的方式。我们系统来看,先引入了理解和解释两个概念,然后展开。
有这么几条关系:
决策决定行为。
理解和解释影响决策。
行为会反馈影响理解、解释和决策。
举个例子,拿人饿了去吃饭来说,表面上看只是一个饿了,然后去吃饭的行为。但你饿了的时候,为什么会想去吃饭呢?这里面有这么几层意思。
因为你知道,人饿了就要吃饭,可能是学来的,也可能是本能。(理解饿和吃饭的关系)
所以当你饿了的时候,你会说,唉,我现在饿了,这是要吃饭了。(给出解释)
我去XX地方吃饭去吧。(作出决策)
假设你去的那家店超难吃,你就会获得新的理解和解释,这家店难吃,下次不去了,从而影响下次吃饭的决策。(行为的反馈)
系统思考的价值,是作用在人的理解、解释和决策之上,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一切行为。
那么为什么系统思考有助于理解、解释和决策?
理解:能从事物的系统组成、输入输出上予以理解。
解释:通过系统的理解,输出系统的解释。
决策: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决策,而不是流于表面和局部。
最后,对这段做下总结。当我们说,我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力,提升决策能力,想改变自己时,系统思考可以给你答案。
你可能还听说过结构化思维,金字塔原理,问题解决方法等等,这也只是系统思考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掌握了系统思考,这些基本都有了,就算没学也差不到哪去。这就是系统思考的价值所在
四、系统思考的三个维度
理解系统思考,可以从动态思考、深度思考和全面思考三个维度来认识。
(一)、动态思考
当我们思考问题时,有这么三个层次。
由结果到结果,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也就是平时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由原因到结果,也就是发现问题,先思考问题的原因/本质是什么,从原因上找答案。
因果循环,复杂问题往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问题的原因是另一个问题的结果,而问题的结果是另一个问题的原因,这个是动态思考的关键。
比如说养成早起习惯这个问题。如果从结果思考,那就是直接定闹钟了,每天无论如何都在闹钟中起床。
从原因上思考,你可能会认为是睡得太晚,调整下作息时间。
而动态的思考则是,是什么要让自己调整作息时间,而调整作息时间又能带来什么了。比如能不能降低通勤时间,能不能通过花钱换时间,能不能改善睡眠,能不能不早起等等。
这样就不会从表面上的早睡早起来思考,从而能够找到根本的解决方案。
(二)、深度思考
所谓深度思考,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看事情不要只看表面,那要看什么呢?
要看到事物背后的趋势和模式,区分目的和手段。
1、识别趋势
什么是趋势,也就是一件事情是究竟是现在才发生,还是历史的重演;事情是在变严重,还是在变温和。
比如说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研究生跳楼事件, 如果是才发生的,孤立的现象,那你可能归因于学习的心理素质不行,要加强心理辅导。
要是看趋势呢,那就去找历史的信息了,我从百度指数查询了”研究生跳楼“这个词。
你会发现2015年的还有次影响更大,当然,固然也有被现在的其他媒体分摊了流量的原因。
但绝不是孤立的现象,甚至可以想到里面的每个一小波动,都有可能是一条生命,只是关注度不高而已。
并且也能看到,每次事件后发生不久,关注度迅速下来了。虽然挺残酷的,但历史趋势告诉我们,事实就这么简单,也这么复杂。
这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就不会从当下的,单一的事件的角度的思考了。
2、从表象到模式
深度思考的另一个解释叫识别模式。
什么是模式,通俗的解释,模式是看似不同事物背后那些相似的规律。
比如,人有这样种模式。
看别人的文章总喜欢挑错,反对不了,错别字也要找几个。
跟别人观点不同时,第一反应是反对。
孩子犯错时,第一反应是批评。
遇到不公正时,第一反应是抱怨社会。
这其实是人的一种模式,姑且称为批评模式。
这种行为模式不是孤立的,背后受到能力、身份等多方因素影响。一个人会在不同场景表现同样的模式,如果你能识别出这种模式,就更容易理解一个人。
当然,这也能用来分析自己的模式,从而更深层次的优化自己的行为。
3、区分目的和手段
深度思考的另一个关键是区分目的和手段。
前面也谈到的系统的元素不是关键,目的才是关键。不这么思考,就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叫做手段目的化。
举个例子,我们办公室坐久了,腰就容易出问题,所以我们定了个目标去锻炼,然后方法是每天去跑步。
但是锻炼和跑步不是真的目的,目的是改善腰椎,跑步能改善腰椎嘛,不一定啊,它不是锻炼的腰的,甚至如果是在坚硬的马路上跑,反而会压迫腰椎。
去做针对腰的康复训练其实更好。
再谈解决问题,我们说分析问题,要找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除了找它的因,还可以找它真正的果,就是我们要解决的这个问题,它究竟是为了什么?
当找到真正的果时,这个问题也许根本不用解决。
比如前面谈的早起,这个问题的真正的果,在于平衡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时间,就睡眠而言,10点睡6点起,和0点睡8点起没有任何区别,如果能解决平衡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早起的问题。
(三)、全面思考
全面思考是系统思考的最后一个维度,它是一种格局,也是一种能力,我们说的眼界决定境界,大局观,说的就是这个。
如果说动态思考、深度思考是形成系统思考的一个平面,那全面思考则让系统思考立体化。
我们前面谈系统时,分析系统的元素、关系和功能,输入输出等,都是简单有效的全面思考方式,可以通过画系统的组织图,输入输入图来分析,这里不进一步阐述了。
1、跳出系统看系统
全面思考另一个启示,我们称之为跳出系统看系统。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而系统思考不仅能让我们从系统的白盒视角,深入分析一个事物。本身也在让我们随时跳到系统之外,去看到系统真正的目的,以及输入输出。就如同我们前面谈的早起,如果从本质上解决生活平衡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早起。
这其实把跳出了问题所在的层次,把问题变成不再是问题了。
当然,还有另一种跳出问题的方式,那就是解决出问题的人,这也跳出了系统,不是吗?
五、结语
就系统思考而言,本文也只是一篇入门式的简介,仅围绕着什么是系统思考这个问题,如何系统思考,更深入的系统思考,我们后面再聊,你也可以从以下的参考资料,阅读更多有关系统思考的内容。
什么是系统思考
系统分析思考,英文名Analytical Thinking ,是一种在欧美私人和公共组织的咨询分析师广泛运用的决策思考方法。大家都知道,我们要成功解决问题都是要遵循一系列科学严谨的流程的,思考问题要有框架和整体大局观,而不是像西瓜皮一样,滑到哪里算哪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遗漏问题的任何一个方面,也才能更加深入的思考,采取有效行动。既然普通人都懂得道理,专业的分析师理所当然的也知道,并且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地炉火纯青。专业分析师同样也遵循如下科学的作业流程:1、定义问题2、提出假设3、观察事实收集数据4、指导分析问题5、开发解决方案我写了一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提供一种底层逻辑方面的方法,来告诉读者,系统分析思考的方法是到底怎么运作的。明确在解决问题的周期循环里,咨询分析师能够使用的具体工具和技能。给分析师提供一个完整的解决项目问题框架(从识别到解决)。读者在仔细看完并思考后应该能够达到如下的水平:1、懂得解决问题的系统思路;2、学会在一开始就要明确定义问题;3、聚焦在问题背后的驱动因素;4、知道如何使用具体的工具和技能,比如头脑风暴法、SWOT分析和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5、在正式方案实施前,知道怎么样验证你提出的解决方案;6、知道怎样为解决关键问题提供一种可衡量的解决方案。内容很全面,百度知道篇幅有限,我把链接发给大家。相信看完以后,您就完全明白如何科学全面系统分析问题了。除了运用思维导图,您还知道如何系统全面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吗系统分析思考需要哪些工具才可以呢?系统分析思考需要哪些工具呢?(续)
系统思考的四项特征
《如何系统思考》邱昭良
面对当今世界日益复杂而动态变化的系统性问题,很多哲学家、科学家和管理学大师都呼吁人们建立新的思考和行动范式,尤其是培养将世界视为一个复杂系统的能力。
他们认为,如果人们有全盘的世界观,人们的行为就会和整个系统长远的最高利益相一致,可以更深刻地识别系统的高杠杆作用点,避免对政策的抵制。因此,系统思考被誉为现代思维的革命。彼得·圣吉称其为“第五项修炼”,是“心灵的转变”和看世界的“新眼睛”。
系统思考就是从整体上对影响系统行为的各种力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思考,以培养人们对动态变化、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的理解和应对能力。那么,系统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呢?
我认为,系统思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思维范式,而是具备下列四项特征。
系统思考的首要特征是整体思考,这也是系统最根本的特性。系统思考是“见树又见林”的艺术。要想了解一个系统,预测并影响、控制其行为,你必须将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系统割裂开来,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非系统思考的。
“真正深入、独特的洞察力,来自认清楚系统本身正是导致整个变化形态的因素”。
系统思考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它可以让人们看清潜藏在事件或趋势背后的“结构”——正是结构(“所以然”)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变化(“其然”),而不是仅仅停留于关注个别事件的表面层次上。因此,系统思考是使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技术。
系统思考的另外一个特征是动态性,它可以让人们看清事物发展变化的动态,而不是只看到一个个静止的片段或侧面。尤其是借助于系统动力学软件建模与仿真技术,甚至可以在行为或对策实施之前,提前预见到系统可能的变化或结果,从而使人们“看见未来”,实现“预见性学习”。
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将思考当作一门“技术”,而不是“一时的想法”,但他同时指出,多数人都不具备逻辑严谨、结构清晰、有说服力的思考的方法。运用系统思考的基本工具及其规则,人们可以条理清晰地思考,并运用共同的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杂乱无章或挂一漏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