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蒙自三小的作文
千奇百怪的丽江蝴蝶山让我知道了山的形状,闻名中外的玉龙雪山让我知道了冰川,久仰大名的老山给我讲述了革命先锋的英勇事迹。它们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如果你想让我告诉你哪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就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它就是蒙自南湖。
蒙自南湖是在红河州蒙自县,这里是我童年快乐生长的地方,还有我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伴随着我成长。蒙自南湖是许多小朋友和老爷爷、老奶奶避暑的好地方,暑假到了我从文山和爸爸妈妈赶回了老家——蒙自。第二天早晨我的爷爷、奶奶步行来到了南湖,早上鸟语花香、普阳四照,南湖是由一片大湖,大湖中心有一座小岛组成的,每座桥都有一扇门,关着陆地上的桥头,分别叫做前门和后门。我和爷爷奶奶来到小岛中,里面的娱乐工具有鸭子船,鸭子船可以在湖里划着游览小岛的美丽地房。我和奶奶说:“我们也去划鸭子船吧!”奶奶说:“那就走吧!”我们划着鸭子船游览了小岛的每个地方。蒙自南湖真是鸟语花香,迷人透顶啊!
这就是我游蒙自南湖的美好回忆,虽然这只是回忆,但是我永远都停留在那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我童年中一次美好的经历。
我眼中的蒙自三中作文
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这下,可惨了!可是
当刘朋抓我的时候又刮到了挂图,薄薄的挂图立时碎成几片飘到了地上。这时,同学们都看到了,全以为是刘朋弄坏的。我趁机幸灾乐祸
地说:“老刘,你惨了。”他也要哭。正在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走了进来。老师看见挂图坏了便问是谁弄的,同学们都一口认定是
刘朋。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又叫他罚站,我心里开始后悔了。虽然没有人知道弄
豫剧情缘阅读短文答案
豫剧(英文:Yu Opera)起源于中原(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近几年,豫剧跟随河南卫视,河南豫剧院,台湾豫剧团等演出团体走过了世界诸多国家,如到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加拿大、委内瑞拉、新西兰、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演出,被西方人称赞是“东方咏叹调”,“中国歌剧”等。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从清朝末期至今已经形成四大声腔,即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心)、豫东调(以商丘为中心)、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沙河调(以沙河流域为中心,即河南东南部、安徽北部等地)。
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据文化部统计 ,中国由文化部门直接管理在编的豫剧表演团体就有220多个。 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以及新疆、台湾等省市区都有专业豫剧团分布,民营豫剧团不计其数。豫剧在台湾舞台上与歌仔戏、京剧呈三足鼎立局面。 2006年,豫剧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将(豫剧六大名旦)依次列入在册:陈素真,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
豫剧情缘中,短文的哪些地方体现了我对豫剧的喜爱,请概括的写一写。
“有为王我金殿上观看仔细,殿角下吓坏了王的驸马……”昨日上午,浔阳晚报记者路过滨江路时,被一阵歌声吸引,在一个小广场上,记者找到了正在唱戏的刘义兰老人。只要一唱起豫剧,她立马精神抖擞,姿势、眼神、唱腔都有模有样。“我跟豫剧有深厚的情缘。”家住白水湖社区的刘义兰告诉记者,她出生在河南,今年73岁,年轻时曾经是一名专业的豫剧演员。
14岁学唱豫剧,苦中作乐
刘义兰的老家在河南省开封市,父亲靠卖豆腐脑维持生计,家境十分窘迫。1957年公私合营,刘义兰的父亲转至小食堂卖食堂票,那时在小食堂附近有个戏园子,戏班和剧团经常来此演出。“我小时候就一直想学唱豫剧,家人对此也很上心。”刘义兰告诉记者,有一次,一家豫剧团来戏园子表演,中午到小食堂吃饭。生性开朗、好结交朋友的父亲找到剧团,想让刘义兰进剧团拜师学艺唱豫剧。剧团团长见刘义兰喜好豫剧,是棵好苗子,就答应下来。从此,刘义兰离开家门,与戏曲结缘。
挨戒尺,住破庙……14岁开始学戏的刘义兰没少吃苦。刘义兰回忆,她们演出的场棚是由破炕席搭建而起,到了数九严冬,洗妆用的脸盆里满是冰碴子,冻得手上年年生疮。那时的刘义兰正是长身体、最能吃的时候,地瓜叶子、薯皮、糟糠都是珍贵的“粮食”。“吃不饱是大问题,经常饿得眼前发黑,可是我还是坚持每天练功,一唱起来什么苦什么累就都忘了。”刘义兰说道。
迫于生计,放弃演戏进厂当工人
刘义兰的勤学苦练没有白费。1960年,在河南省文艺汇演中,刘义兰在青年戏曲演员中脱颖而出,被选拔进入新组建的豫剧团。之后便常年随团下乡演出,在演出期间,她的戏功得到很大发展。“在各个乡镇奔波,从没觉得累,倒是很快乐。”刘义兰回忆起下乡演出那段日子,仍然很激动。
1972年,迫于生计的刘义兰从豫剧团转业到了一家自行车厂。从演员到工人,角色的转变让刘义兰一时难以适应。“当了工人,我还是忘不了唱戏,经常是干着干着活,戏瘾就上来了。”刘义兰笑着说。
有一回,带班师傅正在看刘义兰操作车床,师傅刚一转身,犯了戏瘾的刘义兰就唱起来,结果一个不注意,正在加工的齿轮没夹住,“嗖”一声就蹿出来。“那东西正从我腰边飞出去,差一点就要了我的命。”刘义兰边回忆边用手比划着齿轮飞出去的场景,“但我就是喜欢戏曲,骨子里就爱好这个,没办法,放不下。”
“曲线救国”,唱黄梅戏普及豫剧
之后,刘义兰辗转多地,当过售货员、送过牛奶……最后定居九江。退休之后,刘义兰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再把豫剧“捡起来”。“虽然以前曾经是一名豫剧演员,但多年来几乎没有练习,很多技巧有些生疏了。”刘义兰告诉记者,她曾经想成立一个豫剧票友团,但最后没有成功,“豫剧在南方并不普及,一年下来,成员也只有3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