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与柏拉图式有什么关系?
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最早由MarsilioFicino于15世纪提出,与苏格拉底式爱情是同义词。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柏拉图在对话录《会饮篇》中提到最崇高的爱情是精神之爱,是爱的双方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这种共同追求仅限于同性之间,只有这种爱才是高尚而珍贵的。所以说柏拉图式爱情,最开始指的并不是一般的精神恋爱。而应该是同性之爱,且摒弃对性的欲望。/iknow-pic.cdn.bcebos.com/7c1ed21b0ef41bd52b929c195fda81cb38db3d1d"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c1ed21b0ef41bd52b929c195fda81cb38db3d1d?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c1ed21b0ef41bd52b929c195fda81cb38db3d1d"/>扩展资料:柏拉图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合体的完整的人,到了这世界我们都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柏拉图也用此解释为什么人们会有“恋情”,以及同性恋为什么更好,此段描述可参见柏拉图的《会饮篇》。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参考资料来源:/baike.baidu.com/item/%E6%9F%8F%E6%8B%89%E5%9B%BE%E5%BC%8F%E7%88%B1%E6%83%85/256394?fr=aladdin#6"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柏拉图式爱情">百度百科-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式是什么意思?
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与苏格拉底式爱情是同义词。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希腊学者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异性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而现今柏拉图式爱情已经扭曲成精神爱情,基本上是断章取义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恋,这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排斥。爱情观念柏拉图在对话录《会饮篇》中提到最崇高的爱情是精神之爱,是爱的双方对真善美的共同追求,而这种共同追求仅限于同性之间,只有这种爱才是高尚而珍贵的。所以说柏拉图式爱情,最开始指的并不是一般的精神恋爱。而应该是同性之爱,且摒弃对性的欲望。在雅典,同性间的爱被法律赋予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和支持,甚至被认为是对无节制生育的一种控制方法而加以提倡,同性恋是当时雅典的骄傲之一。而美国的社会学者对“柏拉图式爱情”是只有神交的“纯爱情”,还是虽有形交却偏重神交的高雅爱情,也众说纷纭。
什么是柏拉图式友情?
单纯的友情,不掺杂其他任何杂质的友情。柏拉图认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了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将它作为其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扩展资料:柏拉图式爱情:按照《会饮篇》的理论而言,柏拉图式的爱情主要是指成年男子与美少年之间的爱情,而这个也和当时希腊风气相关。希腊学者认为同性之间的爱情才是真正属天的爱情,异性的婚姻制度不过是为了社会的建构。而现今柏拉图式爱情已经扭曲成精神爱情,基本上是断章取义用来形容男女之间的爱恋,这正是因为现代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排斥。
柏拉图式友情(柏拉图式)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柏拉图式友情,柏拉图式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柏拉图式友情,柏拉图式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於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2、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 3、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 4、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於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 5、在某 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 6、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 7、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 8、 柏拉图 柏拉图其人(希腊语:∏λάτων,英语: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9、 他原名叫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 10、家中排行老四。 11、柏拉图是其体育老师给他起的绰号。 12、 他出生于雅典,父母为名门望族之后,从小受到了完备的教育。 13、他早年喜爱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并且对政治感兴趣,20岁左右同苏格拉底交往后,醉心于哲学研究。 14、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审并被判死刑,使他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离开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游历,时间长达十多年。 15、 “柏拉图式的”即 Platonic 在字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柏拉图哲学的,柏拉图主义的,柏拉图式的,理想的,空谈的,纯精神的,不切实际的”。 16、Platonic 作为一个形容词在英语中出现,描述与柏拉图有关的事物,首次记录於1533年,之后逐渐被用来指异性性之间的精神恋爱。
什么是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一般指精神恋爱,没有肉体的接触。但实际上,柏拉图并不排斥身体的爱欲,柏拉图式爱情,并非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而是有着不一样的内涵。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与苏格拉底式爱情是同义词。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哦。【摘要】
什么是柏拉图式爱情【提问】
柏拉图式爱情,一般指精神恋爱,没有肉体的接触。但实际上,柏拉图并不排斥身体的爱欲,柏拉图式爱情,并非人们通常以为的那样,而是有着不一样的内涵。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最早由Marsilio Ficino于15世纪提出,与苏格拉底式爱情是同义词。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哦。【回答】
什么是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式的爱在中国人称之为“精神恋爱”,这种爱认为肉体的结合是不纯洁的是肮脏的,认为爱情和情欲是互相对立的两种状态,因此,当一个人确实在爱着的时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体上同他所爱的对象结合。柏拉图式恋爱,也称为柏拉图式爱情,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男性间的精神恋爱,追求心灵沟通,排斥肉欲,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恋爱。最早由马西里奥·斐齐诺于15世纪提出,作为苏格拉底式爱情的同义词,用来指代苏格拉底和他学生之间的爱慕关系。柏拉图式爱情根植于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和同性恋爱风尚。哲学界对爱情的定义是理性的,所以它包容了如:道德、责任、义务等等这些充满人类理性光芒的社会化的衍生物。柏拉图认为:“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才是最好的。而当灵魂被肉体的罪恶所感染时,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就不会得到满足。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理想式的爱情观。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站在爱人的身边,静静地付出,默默地守候。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也许这种不求回报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最终,也只能是两条在远处守候的圆弧,留下回忆中最为美好的片段当作永恒!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纯精神的爱情观。追求心灵的沟通。当心灵摒绝肉体而向往着真理的时候,这时的思想才是最好的(美幻的);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美好而又道德的人性强于兽性。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惟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惟有超凡脱俗的爱,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双方平等的爱情观。爱情具有平等性,不存在依附或占有关系,相爱的双方是自愿、绝不勉强的,即无怨无悔地爱你所喜爱的人。在观念世界里,你原本的另一半就是你最完美的对象。他就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里正等待寻找着你。“雨中站岗”、“每日一花”那是种浪费奢侈。要知道爱情在培育发展过程中,双方都是平等的。摘自网络
什么是柏拉图式恋爱?
众所周知,“柏拉图式恋爱”的另一个称呼,就是“精神恋爱”,顾名思义,是指处于恋爱关系当中的两个人,只停留在精神方面的欣赏和维持,而在实质方面却没有什么进展。那么,这种恋爱情况,怎么会冠以“柏拉图”之名呢?其实这个疑问,我在高中时候就有过,那时在网络上看到一部电影,就叫作《柏拉图式恋爱》,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那种拖拖踏踏的情节,甚至看不到一丝开花结果的希望,所以影片具体讲述了什么,印象并不太深,但是这个电影的名字,却深刻地被我记住了。因为,“柏拉图”这个名字很是响亮。直到最近开始接触哲学方面的东西,才又想起“柏拉图式恋爱”这个词来。于是想做一次总结和归纳。柏拉图,是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的希腊哲学家,师承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还有个名声更大的徒弟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哲学大师,可以说开创了整个西方哲学思想体系,打一个比方,如果说西方哲学是一座大厦,这三位就是这座大厦屹立千年而不倒的坚实根基。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所在,就与所谓的“柏拉图式恋爱”有关,他认为,现实世界是由心而生的,物质个体仅仅是心中想法的投射。假如你爱上一个美人或者一朵美丽的花,那么从你的最高意识形态上来说,你爱上的其实是美丽的想法,而不是某个美丽的实体。那么,这就不难解释“柏拉图式恋爱”的意思了,当两个人处于这种恋爱关系中时,仅仅是把对方想象成内心美的样子,所以能够在精神上需要和欣赏对方,但是,他们并不需要真实的恋爱,不需要和对方发生关系,所谓的恋爱对象,只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而已,归根结底,这样的人是在与自己谈恋爱,在与自己的想法谈恋爱。举个很普遍的例子,关于初恋,很多人都把初恋当作最美好的回忆,甚至在分开多年后,还会对初恋念念不忘,这就是一种最典型的“精神恋爱”,也许真的和初恋在一起了,也不一定会有当前的生活状态好,但内心的回忆告诉他们,初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所以他们的意识将这种回忆美化了,如果真的和初恋破镜重圆,十有八九这种美化的意识会破灭掉,反而不如不重聚更好。我们每个人的感情成分里,多多少少都会有“柏拉图式恋爱”的成分存在,在发展一段感情之前,要对自己有个大致的分析和评判,才能在感情世界里走得更加顺畅,否则只会“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啊。
什么是柏拉图式恋爱?
柏拉图式恋爱指的是只有精神上的恋爱,但没有肉体上的结合,纯洁,洁白的爱情,是不可玷污的。
柏拉图式的爱情其根源在于基督教的新约。许多世纪以来,基督教的禁欲主义者诅咒人类的性行为,认为其玷污了文明社会的纯洁道德。神智学者和神秘主义者把爱情定为灵魂的某种昙花一现的无形交往和接触。基督教禁欲主义的道德表现在新约,各种福音书和使徒书信中。但是它不符合充满着热爱生活的哲学的旧约。新约的理想是禁欲主义的贞洁。在基督教里,基督徒们按照旧约的原则生活,而按照新约的要求祈祷和忏悔。这种矛盾在很大程度上灌输了人在上帝前是有罪的思想。柏拉图式的爱情以耶稣的名义谴责性接触,要使自己能象“天使一样纯洁”,能够洞察意识在无限宇宙中的强大力量。男女在“纯粹”的精神的云端遨游。他们的嘴唇从来不碰到一起,双手总是拥抱着一无所有的空间,思想是云雾朦胧的一片。这是一种没有形体的生物间的爱情,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已。柏拉图式的爱情通常是反对男女平等的。它的鼓吹者不仅诅咒两性关系,而且诅咒妇女。柏拉图式爱情的目的是没有肉体接触的灵魂的融合。仿佛这才是使双方获得永恒幸福的唯一途径。
柏拉图式恋爱的意义:
1.
理想式的爱情观(比喻极为浪漫或根本无法实现的爱情观)
。
2.
纯精神的而非肉体的爱情
。
3.
男女平等的爱情观
。
4.
在这个世上有,且仅有一个人,对你而言,她(他)是完美的,而且仅对你而言是完美的。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都有其完美的对象,而且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