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毛竹

时间:2024-12-11 07:49:20 编辑:莆仙君

毛竹和楠竹有什么区别?

“楠竹”又名“孟宗竹”“江南竹”、“茅竹”。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秆大型,高可达20米以上,粗达18厘米。毛竹秆高,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拓展资料毛竹,是中国的传统经营竹种,集材用、食用、观赏等众多用途于一体,并具固土防风作用,广泛应用于建材、建筑、绿色食品、医疗保健、家具农具、日用品、旅游工艺品、文体文艺器材及环境绿化美化等各个领域。毛竹是中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重要经济竹种。毛竹在中国北纬40°以南,年均温12—22℃,年降水量500—2000mm,年相对湿度65二85%广大地域,东起台湾、浙江、福建、江西,西至四川及云南东北部,南到两广中部,北达安徽北部,河南南部全国24个省(直辖市)均有分布。毛竹的垂直分布幅度也很大,在海拔1350m以下中山、低山、丘陵岗地及沿海地带均有毛竹林分布。毛竹能耐零下20℃的极端最低气温,在壤土、沙壤上,粘壤土、重粘土和石砾土上均能适应,但以具有良好理化性质,疏松深厚肥沃的乌沙土上生长最好。楠竹高10米以上,粗达18厘米。秆箨厚革质,密被糙毛和深褐色斑点和斑块, 箨耳和_毛发达,箨舌发达,箨片三角形,披针形,外翻。高大,秆环不隆起,叶披针形,笋箨有毛。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长良 好,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

毛竹好还是楠竹好

毛竹和楠竹,是同一样植物。
楠竹,正式名称:毛竹,是禾本科刚竹属植物。
毛竹地下茎为单轴散生。竿高达20余米,粗者可达20余厘米,幼竿密被细柔毛及厚白粉,箨环有毛,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基部节间甚短而向上则逐节较长,中部节间长达40厘米或更长,壁厚约1厘米(但有变异);竿环不明显,低于箨环或在细竿中隆起。箨鞘背面黄褐色或紫褐色,具黑褐色斑点及密生棕色刺毛;箨耳微小,繸毛发达;箨舌宽短,强隆起乃至为尖拱形,边缘具粗长纤毛;箨片较短,长三角形至披针形,有波状弯曲,绿色,初时直立,以后外翻。
末级小枝具2至4叶;叶耳不明显,鞘口繸毛存在而为脱落性;叶舌隆起;叶片较小较薄,披针形,长4至11厘米,宽0.5至1.2厘米,下表面在沿中脉基部具柔毛,次脉3至6对,再次脉9条。
花枝穗状,长5至7厘米,基部托以4至6片逐渐稍较大的微小鳞片状苞片,有时花枝下方尚有1至3片近于正常发达的叶,当此时则花枝呈顶生状;佛焰苞通常在10片以上,常偏于一侧,呈整齐的复瓦状排列,下部数片不孕而早落,致使花枝下部露出而类似花枝之柄,上部的边缘生纤毛及微毛,无叶耳,具易落的鞘口繸毛,缩小叶小,披针形至锥状,每片孕性佛焰苞内具1至3枚假小穗。小穗仅有1朵小花;小穗轴延伸于最上方小花的内稃之背部,呈针状,节间具短柔毛;颖1片,长15至28毫米,顶端常具锥状缩小叶有如佛焰苞,下部、上部以及边缘常生毛茸;外稃长22至24毫米,上部及边缘被毛;内稃稍短于其外稃,中部以上生有毛茸;鳞被披针形,长约5毫米,宽约1毫米;花丝长4厘米,花药长约12毫米;柱头3,羽毛状。
颖果长椭圆形,长4.5至6毫米,直径1.5至1.8毫米,顶端有宿存的花柱基部。笋期4月,花期5至8月。
毛竹开花时,枝叶发黄,在竹枝顶部,生出诸多如纺锤形的苞,大量消耗竹子养分。毛竹开花结实后,竹叶脱落,竹秆枯黄死掉,竹鞭失去萌芽力。
毛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竹只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当年即可砍作造纸原料。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长就可砍伐利用。经营好的竹林,除竹笋等竹副产品外,每亩可年产竹材1500至2000公斤。
分布自秦岭、汉水流域至长江流域以南,黄河流域也有多处栽培。
毛竹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至20℃,年降水量为1200至18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板岩、页岩、花岗岩、砂岩等母岩发育的中、厚层肥沃酸性的红壤、黄红壤、黄壤上分布多,生长良好。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
毛竹林的林下植被有油茶、拎本、姜子、鹅掌楸、山矾、悬钩子、紫金牛、柔毛绣球,还有木荷,丝栗拷等,草本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莎草科和蕨类植物如里白、铁芒箕等。有时,毛竹亦与杉木、长柄水青冈、头状四照花等组成各种类型的混交林。在这些混交林中,毛竹一般居于第二层,L层为形体较高大的马尾松等。


毛竹有什么特点?

毛竹又称楠竹,系草本植物。它的繁殖主要靠毛竹根部竹鞭上的芽,每年3月份由芽生长发育成竹笋再长成新竹,4~5月份为新竹生长旺季,每日可长80~100mm左右,四年即可成材。成熟的毛竹采伐后,大量埋在地底下的竹鞭(每1公顷竹林,0~10mm土层中根系的总长约24620km)又重新发芽、长笋、成竹,从而实现自身的持续生长。

四年成材的毛竹,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可与高密度的阔叶材相媲美。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强度是一般木材的2倍。竹材密度为0.789g/cm3,顺向抗强拉度达到201.7Mpa,抗压强度74.2Mpa。

从科学上讲,竹子是一种巨大的草类,禾本科植物。它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茎一般是圆柱形,有节。竹子是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具有分布广、生长快、用途多、生态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被誉为“绿色的金矿”。
竹材优点: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世界各地的人们已把环境保护当成了最重要的课题。许多国家以限制砍伐树木来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毛竹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已被当作是树木的最好替代品。竹制的装饰材料、家具、生活用品等越来越被人们所欢迎,是二十一世纪理想的环保材料。
一、生长期短
毛竹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它比其它最快的树木也要快1/3,故人们几乎可以"看见" 毛竹在生长。毛竹3-5年即可成材,而传统的硬木则至少需10-20年才可使用。
二、比橡树和枫树硬
毛竹已被证明比橡树和枫树要硬,且更稳定。据测试,毛竹比红橡树要硬27%,比枫树硬13%,它的稳定性超出红橡树的50%,并且是枫树的2.5倍。竹制的地板比其它的木地板要耐用得多。
三、竹地板不易膨胀、收缩或弯曲
毛竹的纤维是直的,它在加工过程中也是顺着纤维的方向,很少破坏纤维,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吸水的机率,故不易膨胀或收缩。而木头的纤维是圆环状,吸水的概率大,容易变形。此外,竹地板经过高温的蒸煮和烘干,湿度和温度都与外界达到一致,安装后很稳定。
四、更容易清洁和保养
竹地板在安装后,只需用湿布轻擦地面,无须打蜡,无需特别护理。保养起来比传统的木地板更方便。


毛竹是什么

毛竹别称楠竹、茅竹、南竹、江南竹、猫竹、猫头竹、唐竹、孟宗竹等,为禾本科刚竹属单轴散生型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面积最广,经济价值也最高。毛竹是竹类植物中用途最为广泛的竹种,也是森林木竹中用途最多的树种之一。毛竹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因此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温度15~20℃,年降水量为1200~1800毫米。对土壤的要求也高于一般树种,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浸。在土质粘重而干燥的网纹红壤及林地积水、地下水位过高的地方则生长不良。在造林地选择上应选择背风向南的山谷、山麓、山腰地带,土壤深度在50厘米以上,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良好的酸性砂质土或砂质壤土的地方。毛竹的经济价值 毛竹又称楠竹。毛竹生长快、成材早、产量高、用途广。造林五到十年后,就可年年砍伐利用。一株毛竹从出笋到成竹只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当年即可砍作造纸原料。若作竹材原料,也只需三至六年的加固生长就可砍伐利用。经营好的竹林,除竹笋等竹副产品外,每亩可年产竹材1500—2000公斤。我国劳动人民早在殷商时代就有用竹编制竹器等的习惯和经验,用竹子造房在我国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毛竹被广泛用来架设工棚和脚手架。毛竹还是造纸和人造丝的优良原料,竹材劈成的薄篾可编制成很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工艺品,竹杆、竹片可制成竹床、竹椅及通风保健席等。近年来,竹胶合板的开拓制品更具市场引力。此外,竹枝、竹鞭、竹箨、竹根、竹兜等都可加工成很具经济价值的竹工艺品。毛竹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国的传统佳肴,且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制成的各种笋干、笋罐头已畅销国内外。故毛竹具有很大的国际、国内市场潜力。毛竹鞭根发达,纵横交错,栽植在江堤、湖岸有固土防冲作用。竹林四季常青,挺拨秀丽,是绿化祖国的优良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