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梦溪笔谈翻译

时间:2024-12-09 01:18:40 编辑:莆仙君

梦溪笔谈全文及翻译,梦溪笔谈全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介绍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 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   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也就具有极高价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英国学者 李约 瑟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还称誉沈括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宋史· 沈括传》作者称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梦溪笔谈》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1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简而言之沈括的《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梦溪笔谈》在线阅读   故事一 故事二 辨证一 辨证二 乐律一 乐律二 象数一 象数二   极星测量 人事一 人事二 官政一 官政二 权智 艺文一 艺文二 艺文三   书画 技艺 神奇 器用 异事(异疾附) 谬误(谲诈附)   讥谑 杂志一 杂志二 药议 补笔谈卷一 补笔谈卷二 补笔谈卷三 续笔谈   下一页更精彩:梦溪笔谈故事一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李士衡不重财物   【原文】   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②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   ①李士衡(959—1032):字天均,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官至尚书左丞。   ②币:丝织品礼物。遗(wèi):赠送。   ③藉:垫。   【译文】   李士衡为馆职时,出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使。高丽赠送给他们的礼品和其他物品,士衡都不在意,一切都让副使去管。当时船底不严密,有些渗水,做副使的人就把高丽送给士衡的丝织品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的礼品放在上面,以防备被渗水打湿。到了海上,遇到大风,船将要倾覆。驾船的人大为恐慌,请求把船上所载的物品全部弃掉,不然船太重,必难免沉船一死。副使仓皇不知所措,即取船中的财物投进海里,也来不及挑选。约投了一半,风停了,船又稳定下来。随即点检所投,发现都是副使的物品,士衡所得礼物在船底,一无所失。      贡举人群见不成班   【原文】   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阙,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群见”。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勒①,见之日先设禁围于著位②之前,举人皆拜于禁围之外。盖欲限其前列也,至有更相抱持,以望黼座③者。有司患之,近岁遂止令解头④入见,然尚不减数百人。嘉祐中,予忝在解头,别为一班,最在前列,目见班中唯从前一两行稍应拜起之节,自余亦终不成班缀而罢。每为閤门⑤之累,常⑥言殿庭中班列不可整齐者唯有三色,谓举人、蕃人、骆驼。   【注释】   ①绳勒:依例控制。   ②著位:指事先安排好的举人拜见皇帝时的站位。   ③黼座:皇帝的座位。代指皇帝。   ④解头:亦称解元、解首,乡试的第一名。   ⑤閤(hé)门:閤门司,掌礼仪的机构。   ⑥常:通“尝”。   【译文】   本朝旧例,天下参加贡举的举人到京城应试,全都一起受到皇上的接见,总数不下三千人,被称为“群见”。边远地区的士人都不懂朝廷的礼仪规范,列班排队纷然杂乱,有关部门不能控制,于是在皇上接见的当天,先设围栏于举人的站位之前,举人都在围栏之外行拜礼。这本来是想限制前面的行列向前挤,结果导致后面的人更互相抱持,以求能看到皇上。有关部门头疼这种局面,所以近年就只让解头入见,然而仍不下数百人。嘉祐年间,我有幸在解头之列,另被分到一队,站在最前列,亲眼看到班中只有前一两行稍能随着礼仪人员的赞呼行拜礼,其余还是终不能连缀成班而罢。这事常为閤门司的牵累,曾说殿庭中的班列无法整齐的只有三种,这就是举人、外邦人和骆驼。       孙之翰不受砚   【原文】   孙之翰①,人尝与一砚,直三十千。孙曰:“砚有何异,而如此之价也?”客曰:“砚以石润为贵,此石呵之则水流。”孙曰:“一日呵得一担水,才直三钱,买此何用?”竟不受。   【注释】   ①孙之翰:即孙甫(998—1057)。字之翰,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官至三司度支副使。   【译文】   有人曾送孙之翰一方砚台,据说值三十千钱。孙说:“这砚台有何特别之处,而值这么多钱?”这人说:“砚台以石料的润泽为贵,对着石料呵口气,就会有水在上面流。”孙说:“一日呵得一担水,才值三钱,买这玩意儿何用?”竟不接受。    主考官判卷   【原文】   郑毅夫①自负时名,国子监以第五人选,意甚不平。谢主司启②词,有“李广事业,自谓无双;杜牧文章,止得第五”之句。又云:“骐骥已老,甘驽马以先之;巨鳌不灵,因顽石之在上。”主司深衔③之。他日廷策④,主司复为考官,必欲黜落⑤,以报其不逊。有试业似獬者,枉遭斥逐;既而发⑥考卷,则獬乃第一人及第。   又嘉祐中,士人刘几,累⑦为国学第一人。骤为怪崄⑧之语,学者翕然⑨效之,遂成风俗。欧阳公深恶之。会公主文,决意痛惩,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时体⑩为之一变,欧阳之功也,有一举人论曰:“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公曰:“此必刘几也。”戏续之曰:“秀才刺,试官刷。”乃以大朱笔横抹之,自首至尾,谓之“红勒帛”,判大纰缪字榜之。既而果几也。复数年,公为御试考官,而几在庭。公曰:“除恶务本,今必痛斥轻薄子,以除文章之害。”有一士人论曰:“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公曰:“吾已得刘几矣。”既黜,乃吴人萧稷也。是时试《尧舜性仁赋》,有曰:“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公大称赏,擢为第一人,及唱名,乃刘辉。人有识之者曰:“此刘几也,易名矣。”公愕然久之。因欲成就其名,小赋有“内积安行之德,盖禀于天”,公以谓“积”近于学,改为“蕴”,人莫不以公为知言。   【注释】   ①郑毅夫:即郑獬(xiè),字毅夫,宋时安陆(今属湖北)人,少负才气,后中进士,宋神宗时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后因不肯用新法,开罪王安石,出徙杭州,后又徙青州。郑獬撰有《郧溪集》三十卷。   ②启:陈述,也有“书函”的意思。   ③衔:藏在心里,文中是“怀恨”的意思。   ④廷策:廷试。   ⑤黜落:使之落选。   ⑥发:启封公布。   ⑦累:多次。   ⑧怪崄(xiǎn):指语词怪异艰涩。崄:同“险”。   ⑨翕然:书面语,形容言论、行为一致。   ⑩时体:指当时的文体、文风。   纰缪:错误。   冕旒(miǎn liú):古代皇帝的礼帽和挂于礼帽前后的玉串。   擢(zhuó):拔,提拔。   愕然:吃惊的样子。   【译文】   郑獬仗着自己小有名气而自负得很,在参加国子监考试时被定为第五名,为此他心里很不服气。在给主考官的答谢辞中,竟写出了“功业如同李广,自感举世无双;文章可比杜牧,却只得个第五”这样的句子。并且还说:“骏马已经老了,情愿让那些劣马跑到前面去;鳌龙已经不灵了,原来是有顽石压在身上。”主考官为此非常忌恨(他)。后来到了廷试的时候,那个主考官恰巧又主持考试,发狠一定要让郑獬落榜,以报复他的出言不逊。凡有试卷内容、风格与郑獬相似的,都枉遭贬斥落榜。不久到了发榜时,郑獬却以第一名及进士第。   另外,在宋嘉祐年间,有个叫刘几的士人,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他屡屡写出诡谲险怪的文句,学子们纷纷跟着仿效,一时形成了风气。欧阳修非常憎恶这种文风。恰逢由欧阳修来主持考试,于是便下决心狠狠惩治一番,凡是写这种艰涩险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因此文风为之一变,这实在是欧阳修的功劳。有个举人在文章中议论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意思是:天地初分时,万物始生长,伟人方问世。)欧阳修说:“这个人一定就是那个刘几!”于是戏谑地在其后续写道:“秀才刺,试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违背事理,我考官就把你刷掉!)还用大红笔把文章从头到尾横涂一道,称作“红勒帛”,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榜公布。后来发现这个人果然就是刘几。过了几年,欧阳修担任廷试考官,发现刘几也来参加考试。欧阳修说:“清除邪恶一定要彻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责这些个轻浮学子,以便铲除文坛祸患。”发现试卷中有一个人议论道:“主上收精藏明于冕旒之下。”(意思是:皇上将精明强干的人都收到了礼帽之下。)欧阳修说:“我已经找到刘几了!”于是就把这个人刷掉了不予录取,可是这个人却是吴地一个叫萧稷的。当时廷试《尧舜性仁赋》,有考生写道:“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意思是:所以能得宁静就可以养生,可以比五帝还高寿;如果易冲动而莽撞,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欧阳修对此大加赞赏,将这个考生定为第一名。等到公布姓名时,发现这个考生叫刘辉。有认识刘辉的人告诉欧阳修:“他就是刘几,改名字了。”欧阳修委实吃了一惊。于是欧阳修也就有了成全刘辉名声的想法。刘辉原赋中有“内积安行之德,盖禀于天”的句子,欧阳修认为这当中的“积”字有类似于“学”的意思,就将它改为“蕴”字,没有人不称赞欧阳修精通语言、改得恰当。       王文正局量宽厚   【原文】   王文正①太尉局量②宽厚,未尝见其怒。饮食有不精洁者,但③不食而已。家人欲试其量,以少埃墨投羹④中,公唯啖⑤饭而已。问其何以不食羹,曰:“我偶不喜肉。”一日又墨⑥其饭,公视之曰:“吾今日不喜饭,可具粥。”其子弟愬⑦于公曰:“庖肉为饔人⑧所私,食肉不饱,乞治之。”公曰:“汝辈人料⑨肉几何?”曰:“一斤,今但得半斤食,其半为饔人所廋⑩。”公曰:“尽一斤可得饱乎?”曰:“尽一斤固当饱。”曰:“此后人料一斤半可也。”其不发人过皆类此。尝宅门坏,主者彻屋新之,暂于廊庑下启一门以出入。公至侧门,门低,据鞍俯伏而过,都不问。门毕,复行正门,亦不问。有控马卒,岁满辞公,公问:“汝控马几时?”曰:“五年矣。”公曰:“吾不省有汝。”既去,复呼回曰:“汝乃某人乎?”于是厚赠之。乃是逐日控马,但见背,未尝视其面;因去见其背,方省也。   【注释】   ①王文正:即王旦,字子明,谥文正,北宋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宋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曾以著作佐郎参与编修《文苑英华》。宋真宗时,王旦先后知枢密院、任宰相,很受宋真宗信任。   ②局量:这里指一个人的器量、度量。   ③但:仅仅,只。   ④羹:带汁的肉,类似于现今之红烧肉,而非肉汤。   ⑤啖:吃。   ⑥墨:这里用作动词,是“将饭弄黑”的意思。   ⑦愬(sù):同“诉”,告诉,这里有“投诉”、“告状”的'意思。   ⑧饔人:这里指负责烹调菜肴的厨人。饔:烹调菜肴。   ⑨料:量,称量。   ⑩廋(sōu):藏,隐藏。   去:离开。   省:明白,醒悟过来。   【译文】   王文正太尉为人宽厚有度量,从未见他发脾气。饮食有不太干净的,他也只是不吃而已。家人想试试他的度量,以少许锅灰投到肉汤中,他就只吃米饭而已。问他何以不喝汤,他说:“我今天偶尔不喜欢肉。”有一天,家人又在他的米饭里弄了点灰,他看到后说:“我今天不想吃饭,可端上点粥来。”他的子弟们曾向他诉说:“厨房的肉叫厨子给私占了,肉吃不饱,请惩治厨子。”王公说:“你们每人一天该给的肉是多少?”子弟们说:“一斤。现在只能吃到半斤,另外半斤让厨子给藏起来了。”王公说:“给足你们一斤可以吃饱吗?”子弟们说:“给足一斤当然可以吃饱。”王公曰:“今后每人一天可以给你们一斤半。”他不愿揭发别人的过失都像这例子。他宅子的大门曾坏了,管家拆除门房新修,暂时从门廊下开了一个侧门出入。王公至侧门,门太低,就在马鞍上伏下身子过去,什么都不问。大门修好了,再从正门走,他也还是什么都不问。有个牵马的兵卒,服役期满向王公辞行,王公问:“你牵马多长时间了?”兵卒说:“五年了。”王公说:“我怎么不记得有你?”兵卒转身离去时,王公又把他唤了回来,说:“你是某某吧?”于是赠送他不少财物。原来是兵卒每日牵马,王公只看见他的背,不曾看过他的脸;当兵卒离去时又看到他的背,这才省悟过来。       寇准镇物   【原文】   景德①中,河北用兵,车驾欲幸澶渊②,中外之论不一,独寇忠愍③赞成上④意。乘舆方渡河,虏骑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⑤。上使人微⑥觇⑦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人以其一时镇物⑧,比之谢安⑨。   【注释】   ①景德:宋真宗赵恒年号(1004—1007年)。   ②澶(chán)渊:古代湖泊名,故址在今河南濮阳西。   ③寇忠愍:寇准,字平仲,宋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④上:封建时代称君主为上,文中指宋真宗。   ⑤汹(xiōnɡ)汹:同“汹汹”,也写作“匈匈”,骚扰不安的样子,这里是“惊恐不安”的意思。   ⑥微:秘密,暗中。   ⑦觇(chān):看,窥视,文中是“窥探”的意思。   ⑧镇物:使众人镇定,文中指能控制局面、稳定人心。   ⑨谢安:东晋人,字安石,孝武帝时曾任宰相,以有“雅量”、处变不惊著称。《世说新语·雅量》中就有几处谈到谢安“镇物”的故事,如:“谢太傅(按:即谢安)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译文】   宋景德年间,在河北(与契丹)发生了战争,宋真宗想亲自到澶渊前线督战,朝廷内外都不赞成,只有寇准赞成皇帝的想法。皇帝与随行车驾刚刚渡过黄河,敌方的骑兵便蜂拥而至,围到城下,宋人一个个惊恐不安。皇帝派人暗暗观察寇准在做什么,(发现)寇准此时正在中书官署里酣睡,鼾声如雷。人们因为寇准当时能够镇定自若、稳定军心,就把他比作东晋时以处变不惊而闻名的谢安。       打关节秀才   【原文】   许怀德①为殿帅②。尝③有一举人,因④怀德乳姥求为门客,怀德许之。举子曳襕⑤拜于庭下,怀德据座⑥受之。人谓怀德武人,不知事体⑦,密⑧谓之曰:“举人无没阶之礼⑨,宜少降⑩接也。”怀德应之曰:“我得打乳姥关节秀才,只消如此待之!”   【注释】   ①许怀德:字师古,宋代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曾任殿前指挥使。   ②殿帅:职官名,即殿前指挥使。   ③尝:曾经。   ④因:通过,依托。   ⑤襕:古时上下衣相连的服装。   ⑥据座:这里指坐在座位上。   ⑦事体:这里指事理、礼仪。   ⑧密:暗地里,悄悄地。   ⑨无没阶之礼:是指接见举人时,主人虽然不必从庭堂的台阶上完全走下来,但应该从庭堂的台阶上往下走几节,以示尊重。   ⑩少降:略微从庭堂的台阶上往下走一点。   关节:指通贿请托,即“托关系”、“说人情”的意思。   【译文】   许怀德在做殿帅时,曾经有一个举人,通过许怀德的乳母说情,请求做许怀德的门客,许怀德同意了。那个举人身着长装在庭下行拜见之礼,许怀德坐在堂上坦然接受。别人以为许怀德是一员武将,不懂得礼仪方面的规矩,就悄悄提醒他说:“接见举人虽然不必从台阶上走到底,但也不能这样,你应该稍微往下走几节台阶去受拜。”许怀德却说:“我得到了一个通过奶妈说情的举人,只要这样对他就够了。”

梦溪笔谈 二则 全文翻译 重点字词也要

以虫治虫》 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 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 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 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钱氏王朝统治两浙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 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 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 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 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 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掌握的字的读音

狗蝎(xiē) 喙(huì) 蔽(bì) 钳(qián) 旬(xún)

穰(ráng) 梵(fàn) 浙(zhè) 皓(hào) 钗(chāi)

讫(qì) 弥(mí) 胠箧(qū)
英文:To the insect governs the insect " Song Shenzong during a Yuan good harvest year, 庆州 the areahas lived the sub- side insect, is just about to in the harm fallfield the crops. Suddenly some one kind of insect has produced, theappearance likes the soil In "the dog scorpion", on the mouth long has the pliers, tensof thousands of, everywhere all is; They meet the child side insect,uses on the mouth the pliers to fight with sub- Fang Chong, sub- sideinsect All is nipped two sections. After ten days, sub- Fang Chongquan杀尽, the year becomes therefore obtains bumper crop. This kind ofinsect has had in the past, local person it For "approaches is not willing". "Buddhist Day Temple Wooden Tower" When Qian dynasty rule 两浙, constructs a wooden tower in theHangzhou buddhist day temple, only then constructed 23, moneycommander-in-chief has mounted the wooden tower, disliked it rocked.Labor 匠师 The teacher said that, "In the wooden tower has not spread thetile, above is light, therefore only then like this." Thereupon onarranges the tile in the tower, but the wooden tower also likedinitially is same Rocks. When does not have the means, 匠师 secretly sends thewife which he the wife sees Yu Hao, takes 金钗 gives her, wants herto Yu Hao to inquire the wooden tower rocks Reason. Yu Hao smiles was saying that, "This is very easy, solong as by the level shop good plank, nails fast with the nail, couldnot rock." Artisan skilled worker obeys him The speech (manages), the tower body stabilized. Because hasnailed fast the plank, about closer ties, on, under, left, is right,front, the latter six mutually companies adjusts Like a box, the person steps in that floor, about and allaround the wooden partition mutually supports, (tower) certainlycannot rock. The people all admire Yu Hao wise.


梦溪笔谈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京师百官上日,唯翰林学士敕设用乐,他虽宰相,亦无此礼。优伶并开封府点集。陈和叔除学士,时和叔知开封府,遂不用女优。学士院敕设不用女优,自和叔始。礼部贡院试进士日,设香案于阶前,主司与举人对拜,此唐故事也。所坐设位供张甚盛,有司具茶汤饮浆。至试学究,则悉彻帐幕毡席之类,亦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非故欲困之,乃防毡幕及供应人私传所试经义。盖尝有败者,故事为之防。欧文忠有诗:“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以为礼数重轻如此,其实自有谓也。白话译文:京师百官上任之日,只有翰林学士奉旨设宴可以用乐舞,其他官员,即使是宰相,也没有这种礼仪。宴会所用的乐工和歌舞艺人,都由开封府指定招集。陈和叔复为翰林学士,当时他权知开封府事,遂不用歌舞女艺人。学士院奉旨设宴不用女艺人,自和叔开始。礼部贡院考试进士之日,在阶前设置香案,主持贡举的官员与参加考试的举人对拜,这也是唐朝旧制。举人所坐的考位,一应物品的供给陈设甚为排场,有关部门还给准备茶水和饮料。至于学究科的考试,则帐幕毡席之类的用品全都撤去,也没有茶水,考生渴了就喝研墨用的水,以致人人都染黑了嘴巴。这并不是要故意与考生为难,而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毡幕和送水的人私下传递所考的经义。因为以往曾有这样做而败露的,所以现在要事事为之防备。欧阳文忠曾有诗说:“焚香礼进士,彻幕待经生。”以为对待二者礼数上的轻重如此悬殊,其实这中间自有原因。赏析:《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各卷依次为“故事(一、二)、辩证(一、二)、乐律(一、二)、象数(一、二)、人事(一、二)、官政(一、二)、机智、艺文(一、二、三)、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一、二、三)、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农业、水利、建筑、医药、历史、文学、艺术、人事、军事、法律等诸多领域。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从内容上说,《梦溪笔谈》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如《技艺》正确而详细记载了“布衣毕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国际文化史界重视。“辩证”门谈韩愈画像条,使后人了解从北宋就产生并沿袭下来的一个错误:把五代韩熙载的写真当成韩愈的画像。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之记载而得以传世。如记载喻皓《木经》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节合龙巧封龙门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卫朴的精通历法、登州人孙思恭解释虹及龙卷风、河北“团钢”、“灌钢”技术,羌人冷作冶炼中对“瘊子”的应用、“浸铜”的生产等,均属科技史上珍贵史料。因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他所记述的科技知识,该书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学发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此文出自北宋·沈括《梦溪笔谈》扩展资料写作背景:《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梦溪笔谈》的创作背景及相关情况,作者沈括在《梦溪笔谈·序》中有比较清楚的说明:1082年(宋元丰五年)后,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约1088年前后(元祐三年)住润州,在那里修筑一座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较少外出,也较少与人来往,是谓“予退处林下,深居绝过从”。在创作上,作者自谓“圣谟国政,及事近宫省,皆不敢私纪。至于系当日士大夫毁誉者,虽善亦不欲书,非止不言人恶而已。”即是说,帝王私事,当朝得失,人事毁誉,乃至之前自身的仕途遭遇等等,沈括都没有也不愿意涉及。因此,作者所创作的都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作者简介:沈括(1031~1095年),字存中,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进士。熙宁中参与王安石变法。1072年(熙宁五年)提举司天监,上浑仪、浮漏、景表三议,并推荐卫朴修《奉元历》。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1075年(熙宁八年)使辽,斥其争地要求。又图其山川形势、人情风俗,为《使契丹图抄》奏上。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主张减少下户役钱。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1082年(元丰五年),以徐禧失陷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连累坐贬。晚年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江苏镇江东),举平生所见,撰《梦溪笔谈》。

  • 上一篇:麻仓好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