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精美散文诗

时间:2024-12-08 18:58:27 编辑:莆仙君

优美的散文诗有哪些

   导语: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优美的散文诗,欢迎阅读参考!    【1】海鸥飞处   滇池畔   海鸥飞处   游客接踵而至   欢乐像朵朵浪花   随海鸥起落   一浪高过一浪   天蓝得让人心醉   湖水倒映远山的苍茫   帆船散布湖面   似渔民漫不经心的守候   东边一艘   西边一艘   分隔栏任性的切割湖面   歇脚的'海鸥   挤挤挨挨站成排   抬头挺胸   像列队的绅士   高傲的盯着粼粼波光   像守护滇池的天使   搭乘快艇游览滇池   浪花飞时   多少海鸥在尾随   掳掠我的目光   打湿一脸的欢笑   伸一伸手   引来多少追逐   叼走面包屑   啄食海鸥粮   灵活矫健   像任性的海盗   海鸥粮   迎风向上尽情抛   盛宴当前   多少海鸥托云起   来来回回   共与浮生同欢娱   谁知晓   我为候鸟   跋山涉水畏冬寒   只为今朝友好   让我自由自在乐逍遥   云上守得春意闹   【2】风雨人生路   走了一程又一程,   路上经历了太多的风雨,   花开花落,   年复一年。   一路上,   我们见识了美好,   经历了坎坷,   学会了的珍惜,   懂得了坦然面对。   一路的陪伴,   无需华丽的语言,   无需精彩地描绘。   其实,   无论是友情,   亲情,   还是爱情,   就在那最平凡的日子里,   就是那用最简单的文字,   描绘的一点一滴。   有温暖,   也有凄凉。   有快乐,   也有忧伤。   有收获,   也有失去。   因为真诚而不舍,   因为虚伪而失意。   请记住,   风雨过后总会有蓝天,   那纯粹的心,   那勇敢的心,   那牵挂的心,   永远驻在生命里!

短的经典散文诗

  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注意短小散文的阅读欣赏。如以下篇目: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李白 ,秋述 杜甫,冷泉亭记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唐]李白   【题解】李白与诸从弟聚会赋诗,本文即为之而作的序文。   从弟即堂弟。   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序中写了欣赏美景、高谈清论、饮酒作诗的情景。   虽有“浮生若梦”等颓废之语,但主要是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豪情逸兴。   全文仅百余字,紧扣题目,句无虚设,而层次井然。   以骈偶句式为主,铿锵动听,而又潇洒流动,无板滞之弊。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1];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而浮生若梦[2],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3]。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4]。   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5]。   群季俊秀,皆为惠连[6];吾人咏歌,独惭康乐[7]。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8]。   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9]。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李太白全集》   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   而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古人持烛夜游,确实有道理啊。   况且温煦的春天用艳丽的景色召唤我们,大自然将美好的文章提供给我们。   于是相会于美丽的桃李园内,叙说兄弟团聚的快乐。   诸位弟弟英俊秀发,个个好比谢惠连;而我的作诗吟咏,却惭愧不如谢康乐。   正以幽雅的情趣欣赏着美景,高远的谈吐已更为清妙。   铺开盛席,坐在花间;行酒如飞,醉于月下。   不作好诗,怎能抒发高雅的情怀?如赋诗不成,须依金谷雅集三斗之数行罚。   (王运熙杨明)   [注释]   [1]逆旅:旅舍。   逆;迎。   古人以生为寄,以死为归,如《尸子》:“老莱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固归也。”又如《古诗》:“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此用其意。   [2]浮生若梦:《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又《庄子?齐物论》称庄周梦为胡蝶;“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意谓死生之辨,亦如梦觉之分,纷纭变化,不可究诘。   此用其意。   [3]秉:持,拿着。   二句原出曹丕《与吴质书》:“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4]大块:指大自然。   假:借。   文章:原指错杂的色彩、花纹。   此指大自然中各种美好的形象、色彩、声音等。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指出,天上日月,地上山川,以及动物、植物等,均有文采,“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5]序:同叙。   天伦:天然的伦次,此指兄弟。   [6]季:少子为季,此指弟弟。   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幼而聪慧,十岁便能作文。   深为族兄灵运所赏爱,常一同写作游玩。   [7]康乐:谢灵运,南朝宋诗人,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   以写作山水诗著名。   [8]琼筵:美好的筵席。   琼,美玉。   羽觞:酒器,形如雀鸟。   [9]金谷酒数:晋石崇有金谷园,曾与友人宴饮其中,作《金谷诗序》云:“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游沙湖 选自《东坡志林》 原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冰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难。”是日剧饮而归。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又叫螺蛳店。   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了病。   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懂得别人的意思。   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   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   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土干净没有污泥。   晚间萧萧细雨里子规啼鸣。   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青,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白发的老人还能作报晓的公鸡。”这一天,喝得大醉了回去。   从苏轼的《游沙湖》看其格调美   就散文的解读而言,对散文格调的把握,也就是要能够"读其文而想见其为人",具体说来,我们要能够通过那些充分显示散文的"个人性"的因素,如文本独特的选材和叙写角度、作家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深刻见解、作品的感情基调和思想基调等等的细致观察,去领略文本的艺术趣味和独特风韵,透视作家人格和精神境界。   我们正可以从上述思路来读苏轼的《游沙湖》。   现代学人吕淑湘先生论苏轼随笔小品,称其"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这是一种深识之见。   这篇似乎是随手所记,决无刻意痕迹的《游沙湖》,就是一篇充分显示作者人格品味,能让我见"其为人,其哲学"的佳作。   这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随笔小品。   本文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本文写人的角度和文中《浣溪沙》词抒发的情感。   作者是从庞安常与"我"同"异"的角度来写人的。   因此,只选取安常"以眼为耳","虽聋,而颍悟绝人"的特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一个细节,点化成文,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   这种写人的手段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细细品味,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写法其实本身就蕴含深意。   庞安常字时安,湖北蕲水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   及长耳聋,但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   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这样写人,其实也是在写自己。   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而诗人"以手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   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充一名村医,自己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   两人连境遇都有同"异"。   更"异"的是他们都不用"耳"。   庞安常不用耳是因为耳聋,耳聋而不听,只凭自己的眼明心慧。   作者不用耳,则是出于性情。   "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陆游:《题东坡贴》)率性而为,不为世风流转,不为时论所惑,活出自己的独立不倚,一派天然,凭的也是眼明心慧。   如此看来,作者那一句"皆一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很深的感叹。   从这一句谐谑之中,我们自然也可以见出作者开朗诙谐、活泼风趣的性情。   而作者贬居僻远却自居"异人",这又是多么乐观、自信。   这种乐观、自信,在后文记游的《浣溪沙》词中表现的更加充分。   白居易有《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而苏轼却高歌"谁道人间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乐观的人生情怀!这种人生情怀也使本文具有了一种超然洒脱的韵致。   【题解】 本篇一作《游兰溪》。   兰溪,在湖北省蕲水县东,水出竹箬山,其侧多兰,唐置兰溪县。   时兰溪之水颇有盛名,《煎茶水记》说“蕲州兰溪石下水第三。”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黄州,游兰溪是元丰五年(1083)三月事。   文章记述了与聋人医生庞安时结识的过程及同游清泉寺的情景,笔墨颇为风趣,略有苦中作乐的味道。   冷泉亭记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我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夏之夜,我爱其泉??,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山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洁沏,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英最后作此亭。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   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   它高不到两寻,宽不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   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   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   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   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   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   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   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   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

短小精美散文_优美短小的散文?

  有木有一些既优美又短小的散文?当然有啦!下面就跟我一起来看看几篇短小精美的散文吧!   短小精美散文:在艰难世事里吮吸著文字的清香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竟深陷于文字的世界里而不可自拔。闲暇时,忙碌中,脑海里总会思索那些清秀的文字,优美的词句。在这苍茫无际的文字旷野中,到我真要下笔之时,竟萌发出一片茫然,不知如何执笔而语,也许陌生的地方需要用心适应,陌生的人群需要真心交谈。好久好久没有静下心来梳理一下自己的人生过往,忙碌于应付各种交际,竟然淡忘了烁烁溢彩的文字散发的魅力。对于文字的喜爱,也许已不单是一种心情的流露,更是一种期望与情感的寄托。游弋于文字的清香淡雅中,对每一个言辞的把握,每一个标点符号的准确使用,无不牵扯出了我对它的迷恋。于这种虚幻的世界中,也许在他人眼中这只是一种不屑一顾的沦落,但别人看到的终须只是一些表象,那种精神世界的满足、愉悦远大于现实中的苦苦追逐,也许这只有沉浸其中的人才会明了吧。   一直过著属于自己的生活,一直奉行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对于知天命的我来说,心情或喜或悲,生活或艰或乐也早已不再重要,关键是心中有了一种寄托。面对别人的质疑眼神,我无需做过多的解释,因为了解自己的人不需要自己过多的去解释什么,而不了解自己的,自己也无需做太多的解释。孤傲也好,冷漠也罢,我依旧是那个充满热情的自己。卸下太多的伪装,带一颗不忘初心的单纯,任他人随意来轻点、重点吧。   也许这已成习惯,每当独处幽静之时,总是逃不开文字所牵惹出的情结。虽自知笔力浅显,可内心却依旧的在坚持着。生涩的笔触终无法绘就华丽的诗篇,但自己仍固执的将内心所思附诸于纸上。一字字的堆积,一句句的铺砌,最后书就的终是一纸空洞乏味的陋文。倔强的自己仍不厌其烦的在那描摹,肆无忌惮地挥霍著似水的流年。   浅浅的文字,一笔一划,我用笔尖细心的勾勒。充溢的情怀跃然于纸上,随笔而落,滴落生根,描绘生花。把凡尘锁事皆铺展于纸上,学会在纸张上绽放着心事,在字里行间放飞缱绻的柔情,在心灵的净土上摇曳芬芳的向往。一缕缕的情怀就这样被夹在了书页上,别在了心间,真希望那泛黄的纸张能够永久的把这段过往珍藏。   当思绪再次的去触及往事的那根心弦时,灵犀的闪动总能绽放出些许的华丽词藻,略有空洞之感的残章因此而变得流光溢彩了几许。在这方破损的残章里回首,往事浮现于脑海中,依稀忆起,仿似昨日般真切。苍白的过往就这样被文字一闪一闪的流泻于纸上,不似婉约,但尽显淡雅,字里行间的留白,终在心底画下了圈圈点点。   一路走来,秋景迭换,已不知经历了多少坎坷,在记忆中能有一番繁华簇景,一处笔端天籁,倒也不失做人之精彩。携著对文字的执著我细心的在漫漫人生路上前行,不知那些曾用心去雕刻的短短文字又可深承我意?   转瞬几时花已尽,尘世沧桑不待人。观世事浮沉,看纷繁人间千万之事,即便我们活的 *** 扬溢,可最终却也难已逃脱殷勤流年的冲刷,难已远离俗世的铅华。在蓦然回首之际,我寄情于文,希望能用这浅薄的文字将人生的每个瞬间记录,希望以此能在心间留下一方宁静,希望由此而保持心中的那份淡然。怀着这份向往,我虔诚的行进在文字所铺砌的道路上,希望抒一缕幽情、一份美好、一丝淡愁来了却心中无限事。若能如此,此生倒也无憾矣!   短小精美散文:孤独手臂的梦想   记得很多年前,朋友给我说了个故事。   说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画家,他的梦想是游山玩水,去画下一个个美丽的地方,直到他得了疾病,躺在了病床上,临死一天,手里仍抓着一支画笔,思索著离开人间前最后画下的东西。他的儿子微笑地看着他,说:“父亲,我想看看你笔中的自己。”老人神情恍惚,拿起了一面镜子,看看自己的模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已经是满头白发,从前年轻的面孔转眼就如此苍老。   他的画笔开始“沙沙”地画著镜子中的自己,最后在脸庞画上了一个美丽的笑容。“我人老了,梦想也许完不成了,也许很多人觉得我是在虚度光阴吧,但我觉得我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挺有意义的,画下的世界,多么美丽,可是我却看不见它了”说完最后一个字,老人就闭上了双眼,悄悄地,去了另一个世界。内疚   听完这个故事时,我心里突然难受起来.....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如此大的地球,相信也很多人梦想与我一样,我只想说,既然你有梦想,就不要因为困难而退缩,也千万别抱怨人生路上的阻碍,其实你该感谢他们,难道不是吗?它使你摔倒,却教会了你站起,它使你受伤,却教会了你坚强。   有梦想就去追,不要轻易放弃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后果是意想不到的。有人说过“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句话说得不错,实现梦想也是这样,你要记得,你不是为别人而去奋斗,不是为了名利去奋斗。   谨记你如今的梦想,去尝试做一个冒险家,带着勇敢的心翱翔。   优美短小的散文:觅一处方幽,寻一世淡然!   作者:凌虚子   朝阳初起,远处的天空像晕开的红牡丹,似火,如炉。如此风和日丽的时刻,著一身白衣,携明媚心情,斜倚窗栏,眺望远方,心间瞬间清净。   多想,在如此美丽的时刻,提笔和诗,什么都不用想,一切都在自己的一线笔尖。多想,笔下生风,笑看天涯风云起,与君一起话红尘。   品一杯香茗,***的苦涩,是生活的味道。淡淡的茶香,沁入心脾,是风中的美丽。轻捻,只需将万般滋味饮到地老天荒。纵使天地荒芜,波涛又起,也心生寡淡,波澜不兴。亦安守心的芳菲。   听一曲琴音,如丝风入弦,疲惫的身躯以及浮躁的心情,都随乐音放逐。静处,飘向窗外,落于时光荏苒。岁月,是心的历劫,轰轰烈烈也掩盖不了芳泽。一生总是堆积著诸多情绪,喜悦或忧伤,悲欢或冷暖,以及无法掩盖的过往。向日葵一般温暖的话语,似,风中的旋律,唇边的低语,耳旁的絮叨。还会在记忆里凝聚成光亮的轨迹。生命,也一如寻常的美丽。   拥抱此时的时光,一切的炎热似乎消失殆尽。心,瞬间安逸。不去想,今日之路何处往。不去想,明日之事何时来。不去想,三丈红尘压谁身。亦不去想,纷纷扰扰为何忧。   远方,有心的彼岸,必须一路前往。脚尖轻点,踏上红尘路,又会遇上谁?跟着心走,存一颗淡然之心,无波澜笑看凡尘俗事。所有的一切,均在自己的一线心窗。所有的答案,心知道。   方幽,是心的渴望,远离红尘的时光。微闭起眼,穿透眼缝的红晕,仿佛看到你喜悦的脸。让心中的温暖,瞬间在指间弥漫。捻你的名字入诗,伴着清宁的美丽读你千遍,在最辽远的空旷里,是最幸福的光线。   将一枚心的印记,沁满花香,用晨露封存,然后藏入书页,化如你的书签,放置在明媚的朝阳里。依著旖旎的光线,眼里,便会有一丝温情晕开,在书卷的每一寸留白里,都渗透着你绵绵的足迹。用一场阴阳的微凉,深情,凝望。你低下头,仿佛羞红了脸,细语,含情,亦羞红了杨柳依依的江南。任你的深情漫过心海,穿过光阴的帷幔,去填满记忆的浑荒,润泽,墨与字,心与爱的生生约定。   淡然,方寸的心情仅在自己的一线心窗。寻一缕风做前言,赋予文字清清的影,不刻意留白,不需要隐忍,随意泼墨,一道婉约落笔,是尘世最明艳的烟火。   别管,哪一段路我曾走过;别问,我于花前月下又念起谁。悲欢与冷暖,不温于表,不形于色,都落定成尘。临了,微笑,我还是最真的我,赤子之心仍在,淡然之意岁月长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