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肉鸡饲养

时间:2024-12-08 18:21:33 编辑:莆仙君

肉鸡的养殖方法 [小肉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养殖场在饲养管理小肉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温度、湿度、饮水、光照、饲料、防疫管理及环境卫生差等诸多技术操作缺陷问题,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小肉鸡的饲养管理方法,一起来看看。   小肉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1.饲料营养   根据小肉鸡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特点,及时更换该鸡种相应饲养期的饲料,4周龄至出栏期饲养的重要手段。中期机体发育快,长肉多,日采食量增加,获取的蛋白质营养较多,可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后期能量需要明显高于前期,而蛋白质较前期降低。所以,后期易使用高能量饲料。按肉仔鸡实际蛋白质需要量,理论上讲,供给蛋白质水平应该随周龄的增加而递减,这样可以保证初期高蛋白质水平和后期降低饲料成本,但生产实践上每周换料一次难以执行,一般分为二、三段,这样就可适时由上段饲粮转换成下段饲粮。   能量在提高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方面起主导作用,后期催肥效果明显。肉仔鸡中后期应采取自由采食,增加食欲,提高采食量的做法。在中后期配合饲料中应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并添加油脂,尽量少用或不用糠麸类饲料。按饲养阶段组成新的饲料配方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因素:   ①饲料的品质和价格,要考虑摄入营养的利用,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代谢率,使更多的饲料成分被利用。   ②气温情况,所推荐的营养指标一般于20℃~25℃的温度适用,如果气温变化很大,营养含量也应随之调整,才能保证每只鸡获得平衡的营养成分。   ③预计出栏的体重和毛鸡的价格,即以高能量的饲料不一定最合乎高生产效益,了解这一关系后就可以算出增加饲料成本,是否可以由增重部分创造高的经济效益。   2.饲料形状   适用于中后期的小肉鸡饲料可加工成颗粒料,一直喂到结束。由于鸡喜欢啄食粒料,目前已有不少单位逐步采用颗粒料,它既可保证营养全面,又能促进鸡多食,减少饲料浪费,缩短采食时间,有利于催肥,饲料利用率也高。   3.增加采食量   肉用仔鸡实行自由采食,应保持较大的采食量,其目的是增加肉用仔鸡的营养摄人量,提高饲料转化率,达到最快的生长速度。确定饲料量的多少,一般气温条件下按该鸡种每周或每日的标准耗料量,如遇高温、换料或应激时采食量而有变化,用投料量减去剩料量计算出实际采食量,若实际采食量较低,营养摄入量难以满足快速生长的需要。增加采食量的主要方法有:   ①增加给料次数,每昼夜不少于6次,颗粒饲料不少于4次,这样可以刺激食欲。   ②提供充足的采食槽位,食槽分布均匀。   ③增加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增加夜间采食量,利用凉水拌喂。若采食量下降过多,可用提高饲粮能量、蛋白质、氨基酸、钙磷等营养水平的方法,调整原有饲料配方。   饲养中每天做好耗料记录,以便及时了解采食量,健康鸡群采食量不断增加,若采食量不增加或减量,应细心查明鸡群或饲料质量,这类原因大致有:   ①料性突然更换;   ②喂料时间改变或不固定,忽饥忽饱;   ③饲料品质下降或变质;   ④由湿拌料改喂干粉料;   ⑤环境不适或管理方法不当;   ⑥鸡群发生疾病。如不及时发现或改进,会引起鸡群生长不良,甚至造成较大损失。   小肉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存在问题   1、空舍消毒不严格   鸡舍废物打扫不彻底、冲洗不干净,更有甚者根本不冲洗;冲洗后消毒时,甲醛使用数量不足,鸡舍密封差或达不到24h以上,消毒效果不佳。   2、温度控制不到位   温度是影响鸡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不严格执行温度要求标准,注定造成养殖失败。为节省供热成本,在不该脱温时脱温,难以达到肉鸡生长对温度的适宜需求;忽冷忽热、温差过大是造成鸡群感冒直接诱因,同时造成肠道拉稀,呼吸道症状、采食量降低或达不到正常标准等一系列病症;鸡群在防疫、断喙时要求比正常温度高1-2度,大部分养殖户人为将温度降下来,不但会造成鸡群拉稀(黄色粪便),而且会使得鸡群免疫效果差,甚至造成疫苗免疫失败;个别鸡舍保温性能差,温度难以控制好;天气变化时,忽视鸡舍温度调节控制;冬季外界温度高时,不注意通风,出现热死鸡的现象。   3、扩群分群不及时   为了省煤,冬、春季节扩群速度太慢,扩群不及时造成鸡舍空气污浊,生存环境差,易于引起呼吸道病和肠道疾病,严重影响鸡群的生长发育;扩群不及时,造成鸡群密度增加、料位水位不足,最终影响鸡只采食量。   4、饮水质量无保障   饮水管道长期不清洗消毒;饮水器中落入的饲料经过发酵腐败,鸡只饮用变质的水源,无形中将引起肠道疾病,最终导致料肉比升高;个别养殖户在4-5天就撤掉小饮水器,换成大饮水器,导致鸡只饮水不足,更有甚者,从一日龄就开始直接使用大饮水器,导致鸡只饮水严重不足,导致大量死亡;饮水器故障造成饮水器没有水,特别是温度高时给鸡只造成伤害更严重;饮水器漏水,造成鸡舍湿度过高,引起球虫病的发生;饮水温度过高或鸡舍温度太高时,出现个别鸡只洗澡现象。   5、光照控制不合理   光照过强引起鸡群啄羽、啄肛现象;活动量太大,能量消耗;光源设置不均,影响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6、采食质量无保障   个别养殖户在小鸡阶段喂料,采用铺设塑料纸散料喂养,数量不够或时间太短,有的直接用小料筒或大料桶,导致鸡只采食量小,部分鸡只吃不上料;饲料保存在高温环境中,维生素氧化,品质下降,料肉比提高;个别养殖户饲料保存缺乏仓库设施,不按技术规范保管,导致肉鸡采食霉变或污染饲料。   7、环境卫生脏乱差   鸡粪乱倒乱放,大量病菌经传播媒介,鸡群就会发病,直接影响养殖经济效益。环境卫生不打扫、消毒,成为病菌藏污纳垢场所,随时威胁着鸡群健康;进入生产区、鸡舍无消毒设施,有的也形同摆设,人成为疾病传播的罪魁祸首;鸡舍内不能定期带鸡消毒,发现鸡群出现问题时已为时过晚;鸡粪不及时清理,鸡舍氨味、硫化氢、二氧化碳浓度大,容易引起呼吸道疾病,影响到疫苗抗体的产生,威胁到机体健康。   8、防疫免疫效果差   疫苗来源非正规渠道,质量无法保障;未按保存贮藏规范要求操作,特别在农村未有停电应对措施,造成疫苗失效;防疫操作时,稀释好的疫苗未在1--2小时内用完,不能保证每只鸡获得足量有效效价;饮水免疫水量不足或太多,饮水器清洗不够干净,免疫前后三天联续使用消毒剂和抗病毒药物,影响防疫效果。   二、整改建议   1、严把温度关   温度控制是关系养鸡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雏鸡的饮食、活动和休息,造成卵黄吸收不良,抗病力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甚至死亡。具体办法:看鸡施温,在最适宜的温度时,始终看见有5%左右的鸡张口呼吸,鸡只在鸡舍内分布均匀。控温的原则是:前期高,后期低;弱雏高,强雏低;小群高,大群低;阴雨天高,晴天低;夜间高,白天低。温度的变化,应根据日龄增长与气温情况逐步平稳进行,绝不可忽高忽低变化无常。与肉鸡鸡背同高处,不同日龄的温度要求是:1--3日龄34--35℃;4--7日龄32--33℃;8--14日龄30--31℃;15--21日龄28--29℃;22--28日龄26--27℃;28天以后不低于24℃,严寒冬季,可适当提高舍内温度1--2℃。   2、严把湿度关   —7日龄鸡舍相对湿度要求在65%左右,7天后随着鸡的饮水量和排粪量增加,水分也相应提高,一般要求在60%左右。高温高湿易因雏鸡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而闷气、食欲下降、抵抗力下降、生长缓慢;高温低湿易引起雏鸡腹内蛋白吸收不良,绒毛干枯发脆,脚趾干瘪脱水且易受寒气侵袭患呼吸道病。   3、严把密度关   网上平养时1—2周龄40只/㎡、3—4周龄30只/㎡、5—6周龄25只/㎡、7周龄至上市20只/㎡;立体笼养时1—2周龄60只/㎡、3—4周龄40只/㎡、5—6周龄30只/㎡、7周龄至上市25只/㎡。适宜的相对密度,会使鸡只有充足的采食、饮水、休息,降低应激反应,确保鸡群健康。   4、严把通风关   要求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尽量加大通风量。通风有助于释放鸡舍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在现代化鸡舍一般采用自动环控设置,风速按照0.5m/s控制,能确保鸡舍内氨气浓度在10mg/m?、硫化氢浓度在2mg/m?、二氧化碳浓度在1500mg/m?以内。在冬季通风时一般要求做选择在外界温度较高时,且舍内温度要比要求温度略高于1--2℃,可以解决通风与保温的矛盾。   5、严把防疫关   一是做好空舍消毒。对耐腐蚀的墙壁、地面,用2-3%火碱或10%石灰水进行消毒,对鸡架饮水设施(饮水器、饮水管道)等用消毒剂进行消毒,最后将所有养鸡设备放入鸡舍进行密闭薰蒸消毒24-48小时。具体操作是: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14克、甲醛28毫升,分多点设置,用瓷器盛装,舍温升到20度以上,湿度达到70%以上熏蒸消毒。二是做好带鸡消毒。每1--3天应用0.2%--0.4%的过氧乙酸带鸡消毒1次,最好在每日温度最高的晌午进行,10日龄前的小鸡要用温水带鸡消毒,即可除尘除臭,又可调节舍内湿度。三是做好疫病预防。7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2倍量点眼;9日龄刺鸡痘(推荐每年在5—10月份)2倍量刺中;12日龄早8点开始全群停水,停水2小时候后用传染性法氏囊疫苗2倍量饮水;16日龄禽流感H5N1亚型颈部皮下注射0.3ml/只;21日龄传染性法氏囊疫苗2倍量饮水;28日龄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2倍量饮水。防疫前后共3天时间不要带鸡消毒、饮水消毒,不要用抗病毒药物。四是做好人员消毒。养殖场首先严禁外来人员出入或窜舍。场区工作人员及工作检查人员出入,必须进行脚盆、水盆、紫外线全面消毒,穿戴工作服有序进入,不得高声喧哗,随意乱窜。   6、严把饮水关   进鸡后饮凉开水(26度左右)3-5天,鸡一般饮水的温度26℃左右,水温达舍温之后鸡宁可挨渴也不喝,同时还有洗澡现象。饮水器应该摆放均匀,在鸡1.5m活动范围内,不能断水;经常调节饮水器高度,7日龄内使饮水器边缘与鸡背同高,7日龄以上饮水器底部与鸡背同高。饮水器必须及时清洗消毒,做到每天一次清洗饮水器。为便于发现鸡群的问题,有条件时,每天记录鸡群饮水量。   7、严把光照关   光照强度是影响鸡群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光照太强是造成鸡只猝死和腹水症多发的主要诱因,太弱又影响采食和生长。一般遵循前期强后期弱的光照原则,建议:1—3日龄为18W/㎡;4—14日龄3W/㎡;15天至出栏1W/㎡。光照实行0—3日龄24小时光照制;4日龄后23小时光照制;全封闭鸡舍实行:0—3日龄24小时光照制,以后实行1h黑暗与2h光照间歇制。   8、严把喂料关   少添勤添是增加采食量的最主要的方式。添料次数要求30天以后每天喂2次,20-30天每天喂3次,10-20天每天喂4次,1-10天由每天8次逐渐降到4次。料桶数量要充足,料盘按50--80只/个设置,每次加料为容量的1/3,即减少饲料浪费,又避免饲料变质。   9、严把无害化关   死鸡、粪污会成为传播疾病的根源,老鼠、狗、猫、苍蝇、蚊子、飞鸟和野生动物会成为传播媒介。目前,对于死鸡处置最简单的方法是深埋,如一次存栏10000只肉鸡场,修建一个直径为1.85m的圆形化尸池,加盖密封即可。对鸡粪的处理方法是修建1个100㎡且具有防渗、防漏、防雨设施的贮粪棚,内有堆积发酵、凉晒、干粪收集功能即可。

养鸡秘诀:肉鸡饲养管理的四大要点

我国猪肉、鸡鸭鱼肉以及牛羊肉的需求还是蛮大的,鸡肉的输出方式也是各种,所以现在搞肉鸡养殖的人也比之前多了起来。那么肉鸡养殖有哪些注意事项呢?1.雏鸡舍管理要点在进雏之前,大家就需要将育雏舍做好消毒灭菌等工作,清除鸡舍内的粪便,清扫房顶、地面、墙壁及鸡舍内的死角。进雏前6~12天打开所有通风设备,进行舍内自然通风,保持干燥;进雏前4天用甲醛、高锰酸钾对鸡舍进行24h熏蒸消毒;进雏前1天调整舍温为32~35℃。2.选种同一批次一定要养殖同一品种、同一日龄、同一来源的良种鸡苗,便于饲养管理、消毒和防疫。一般应选择饲养周期短、饲料报酬高、体型大、产肉性能好的品种,目前比较常用的肉鸡品种有罗曼肉鸡、艾维茵肉鸡、AA肉鸡等。3.饲养要点7日龄前的雏鸡用干底饲料盘饲喂,勤添少加。饮水必须清洁卫生,每日给水3~4次,每次给足水量。7日龄前的雏鸡饮用和室温相同的温开水,以后改用深井水或自来水。4.鸡病预防措施1日龄免疫马立克疫苗(种鸡场),肌肉或皮下注射;7日龄免疫新~支H120二联疫苗,滴鼻、点眼、滴嘴或饮水;12日龄免疫法氏囊疫苗,点眼、滴嘴或饮水;21日龄免疫新城疫,滴鼻、点眼、滴嘴或饮水;28日龄免疫法氏囊疫苗点眼、滴嘴或饮水。以上序中免疫日龄除1日龄免疫马立克外,其他疫苗均可作适当调动,提前或拖后几天均可。肾传支、鼻炎、支原体、流感和喉气,可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进行免疫,鸡痘多发于夏秋及初冬。其他季节可防疫也可不防疫。鸡群在任何日龄发生疾病时,应根据疾病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综上所述,肉鸡育雏阶段的管理非常重要,同时鸡舍管理、控制体重等方面也是,育雏鸡管理得好,后期的品质才会更高。关于肉鸡饲养技术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青瓜网其他农业内容。


肉鸡的饲养方式有哪些,主要包括哪几种?

在实际生产中,肉鸡的饲养方式主要包括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立体笼养和放牧饲养等4种。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1、地面平养 地面平养对鸡舍及设备要求较低,投资少,操作方便,肉仔鸡腿病、胸囊肿病发病率低,屠宰残次品少。一般在鸡舍地面铺5~10厘米厚的垫料,并及时更换湿污垫料。 该饲养方式卫生条件差,疾病特别是球虫病难以控制,药品和垫料开支大,鸡只占地面积大,房舍利用率低。 2、网上平养 网上平养是在鸡舍内用钢材或木料等做成离地40~60厘米高的支架,上面铺一层弹性塑料网的饲养方式。 该饲养方式,鸡粪落入网下地面,减少了鸡与粪便接触的机会,降低了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疾病二次感染的概率,有利于对球虫病的控制,降低了药费。缺点是设备投资较高,对营养、管理要求高。 3、立体笼养 为提高肉用仔鸡的饲养密度,近年来做了不少笼养试验,主要是在笼底上铺塑料网垫或用镀塑铁丝网底,以缓冲对鸡胸的压迫,大体可以分为重叠式和阶梯式两种。目前还不够完善,一次性投资大,对电力能源的依赖性强,当前国内还没有广泛采用。 不过,随着土地成本的上升,平养变笼养因能提高鸡舍利用率,将是今后肉鸡养殖发展的必然趋势。 4、放牧饲养 育雏期过后,4~6周龄的优质肉鸡可以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采用放牧饲养。具体方法是:让鸡群白天在自然环境中如果园、山林、荒滩等处活动、觅食及人工补饲,夜间让鸡群回鸡舍栖息。 该法有利于充分利用地理资源,节约饲料,有利于优质肉鸡的生长发育,鸡群活泼健康,成活率高,肉质鲜美。

  • 上一篇:oppoa11x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