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一片孤城万仞山

时间:2024-12-08 03:51:21 编辑:莆仙君

一片孤城万仞山全诗

“一片孤城万仞山”全诗如下:《凉州词二首·其一》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翻译: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注释: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是指远望黄河的源头。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仞是指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厘米)。4、羌笛:属横吹式管乐。羌笛在汉代就已经传入甘肃、四川等地了,是唐代边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何须:何必。杨柳是指《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5、度:吹到过。玉门关是指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凉州词二首·其一》赏析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轮到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演唱了,她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的《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凉州词二首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上一句诗是什么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上一句诗:黄河远上白云间。出处: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翻译: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赏析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二首》中的第一首。首句抓住自下向上、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羌笛何须怨杨柳”,在这苍凉的环境背景下,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曲调又是《折杨柳》,勾起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本来就吹不到玉门关里的,既然没有春风又哪里有杨柳来折呢?含有一股怨气,但又无可奈何,虽然乡愁难耐,但是戍守边防的责任更为重大啊。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

  • 上一篇:宝迪佳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