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放射性直肠炎

时间:2024-12-07 21:54:00 编辑:莆仙君

放射性肠炎的问题

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与护理

聂朝春

〔中图分类号〕 R737.33;R730.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8664(2000)03-40-02

放射性直肠炎是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主要并发症。文献报道宫颈癌体外照射结合腔内高剂量率放射治疗时,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约为5.3~15.6%〔1-3〕。放射性直肠炎也是盆腔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它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如治疗和护理及时、得当,可缩短其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其生存质量。总结我院158例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与护理,以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资料:本组15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5岁,平均59.1岁。其中子宫颈癌143例,子宫内膜癌12例,阴道癌3例。放射治疗均采用体外照射结合腔内高剂量率后装治疗。体外照射用直线加速器或60钴治疗机,设全盆平行相对野,中面剂量一般为50~55Gy。腔内治疗采用原西德产Bucher137铯源及荷兰产Selectron192铱源高剂量率后装机。照射剂量为宫颈癌:“A点量20~30Gy。宫内膜癌:子宫中轴旁2cm处(×点)25~30Gy。阴道癌:阴道粘膜下0.5cm处20~25Gy。本组放射性直肠炎大多发生在放疗结束后6~12个月。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肛门坠胀,大便带血或便血,大便变细及直肠阴道瘘形成。按照Esche等提出宫颈癌放射治疗并发症的评估方法,将放射性直肠炎分成:重度(Ⅲ级):包括瘘道形成,需要外科介入治疗以及因此而致死者;中度(Ⅱ级):指需要住院治疗,输血或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及放疗后的肠道狭窄者。轻度(Ⅰ级):症状呈间隙性出现或持续时间少于6个月,未造成患者明显虚弱者。
治疗方法:轻度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止泻剂的应用和一般对症处理。近来,我院采用低浓度福尔马林局部贴敷。中度:需要纠正贫血等支持治疗,采用药物保留灌肠和高压氧治疗。常用灌肠液为复方普鲁卡因溶液及氢氧化铝凝胶。复方普鲁卡因液的配方为:0.5%普鲁卡因400ml,强的松20mg,庆大霉素16万单位,盐酸肾上腺素4mg。对不能来院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浓米汤加1%龙胆紫溶液1~2滴拌匀后作灌肠用。灌肠一般在晚间临睡前进行,重症
者可早晚各行一次。重度:对有直肠狭窄或直肠阴道瘘患者,可行改道手术治疗。

结 果

158例患者中有152例以便血为主要症状的中度放射性直肠炎,均经过药物灌注治疗。其中149例在1~13.8个月之间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3~4个月;另3例虽经药物灌注仍无效,后经高压氧治疗而得以痊愈,其中1例症状迁徒长达26个月。6例重度放射性直肠炎,其中直肠阴道瘘4例,直肠放射性纤维化致肠道狭窄1例,共有2例行改道手术治疗。有1例因直肠大出血死亡。3例直肠阴道瘘患者未作任何处理仍存活。

讨 论

妇科恶性肿瘤行放射治疗,发生放射性直肠炎的比例在5.3~15.6%〔1~3〕,而出现症状多在放疗后9~11个月。虽该病为自愈性疾病,一般均可自行痊愈,然而由于其迁徒时间较长,对患者的身心影响较大,严重时,因长期出血造成失血性贫血及其它并发症时,甚至可以威胁生命,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方法一般有保守治疗,使用抗炎止血,保留灌肠,高压氧等。也有行激光止血及外科改道手术者,然而由于后者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一般不易为病人接受。近来我院采用直肠镜直视下低浓度福尔马林局部敷贴法治疗,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应尽量避免行直肠活检,因其极易导致瘘的形成。放射性直肠炎除上述治疗外,还需强调护理环节,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交待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有充足的睡眠,养成定时定量进食及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防止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等原因引起腹压过高。积极防治便秘。医护人员要主动关心并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Mcmullin〔4〕指出,若在妇科肿瘤放射治疗前即向病人讲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了这样的反应,患者也容易接受。故在放射治疗前向患者作详尽的解释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如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出现腹痛时,除可用少量解痉镇痛剂外,也可用肌肉放松法及暗示性意向法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文献报道〔5〕该两种方法对缓解病者的疼痛不无裨益,且又无任何毒副反应。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贫血,故应注意其饮食的营养成分的搭配。但应食用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以减轻肠道的负担,应避免食用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
放射性直肠炎的便血多为直肠溃疡所致,药物灌注的目的就在于消炎和保护溃疡面,促进其愈合,故灌注时应保证药物充分作用于溃疡面。因此要求在灌注前充分估计溃疡的发生部位,以此决定导尿管插入的深度。一般讲,宫内膜癌放疗后发生的直肠炎,其部位较高,阴道癌较低,宫颈癌则位于两者之间。但无论何种肿瘤放疗后发生的放射性直肠炎,一般导尿管插入8~10cm注入药液,均能满足临床治疗要求。但需强调,因直肠前壁受照射量最大,故前壁发生的病变也较重。因此,灌肠后患者取俯卧位是非常必要的。此外,注药操作时宜轻、缓,以免刺激直肠而产生便意,甚至导致保留灌肠的失败。所有中、重度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均有经过轻度直肠炎的阶段,症状较轻,故采取早期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简介:聂朝春(1962-),女,湖南衡东人、护师,从事临床护理专业。
聂朝春(江苏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南京 210009)

放射性直肠炎

一、病因

妇女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以及肛管直肠癌,应用放射性镭、钴、铯等进行照射治疗,这些放射性原素对癌有抑制作用,对正常组织也有损害,损害直肠粘膜时,可造成放射性直肠炎。所以因放射治疗造成的放射性直肠炎,是临床上较多见的。

二、症状

直肠流血,为鲜红或暗红色,多在排便时流出,一般是少量出血,偶尔大量出血。破溃后有坏死组织脱落排出,有臭味,肛门直肠部酸痛或灼痛,以后因括约肌受刺激而出现里急后重。

三、诊断

有镭照射治疗史,大便带脓血、粘液和脱落的坏死组织。直肠镜下可见肠壁充血、肿胀呈赤褐色,或已浸润、变硬、坏死、溃疡、穿孔,最后形成狭窄。病理检查可见细胞急速分裂,纤维组织肥大,血管、淋巴管扩张,管壁变性,应与恶性肿瘤鉴别。

四、治疗

(一)调理:病人卧床休息,进稀软、少渣、营养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便后热水坐浴,肛门部热敷,以减少局部刺激。

(二)全身治疗

1.为减少肠道感染,减轻炎症,可给予磺胺类、四环素、黄连素或穿心莲等控制肠道炎症。腹痛、腹泻可给予复方苯乙哌啶、普鲁本辛、阿托品等,解除痉挛,减轻腹泻。

2.中医中药:中医认为本症是伤及正气,致肠粘膜破溃所引起,治则应以扶正固本,养血益气为主,兼以清热祛湿,以促进溃疡愈合,炎症消退。可选用四君子汤合香连丸,或参苓白术散加地榆、槐角、焦艾叶、赤小豆、汉三七等治疗。内服或用云南白药灌肠,对本

症有一定效果。

(三):局部治疗

1.用芍药甘草汤合黄霉液50-100毫升,保留灌肠,每天2次。

2.如直肠粘膜破溃,可于表面涂以1%醋酸可的松溶液,每天1次;或用2%龙胆紫溶液,每天1次;也可用消炎痛栓纳入肛内,每天2次。

3.如伴有直肠狭窄,但尚能伸入手指者,可行扩肛,每2周或每周1次,持续数月。如不能伸入手指,或已有直肠阴道瘘者,应采用手术治疗。但因组织受放射线损伤,手术后的伤口不易愈合,应慎重考虑。


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西医治疗方法减少放射性损伤的一般治疗方法有,应用抗生素、服用阿司匹林抑制黏膜分泌前列腺素、中和胰腺分泌液和在放疗期间应用要素饮食等。正确掌握照射剂量和技术,照射时将病人放置适当体位,使小肠离开盆腔,是防止肠管放射线损伤的最可靠方法。外科医师应与放疗科医师通力合作,减少正常组织对放射线的暴露。预计术后要作放疗的病人,外科医师应设法避免小肠坠入盆腔。行直肠切除术时,应将盆腔底部封闭。放疗医师则应把治疗用射线集中在肿瘤区和附近可能有肿瘤侵犯的部位,以减少其他组织受照射。放疗中,让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可以减少小肠在盆腔部位受照射,或在放疗前设法充盈膀胱,或用多个固定的或旋转的照射野,或分成多次高能放疗,对于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均有益处。1.非手术治疗在急性放射反应期,减少10%剂量即可明显减轻病人症状。治疗轻度腹泻和结、直肠炎引起的不适,可用镇静药、解痉药,辅以温水坐浴,供给充分营养等,同时应让病人卧床休息。饮食以无刺激、易消化、营养丰富、多食少餐为原则,注意观察全身情况的变化。如水泻难以控制,胆盐吸收不良可能是其原因,这种情况下应用消胆胺(4~12g/d)可有明显效果。有些早期反应明显的病人(尤其是儿童)采用不含麸质、牛乳蛋白和乳糖的要素饮食可有益处。有继发性感染时,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可给予胃肠外营养。目前,对严重急性放射性肠炎和晚期慢性放射性肠炎的治疗仍是较棘手的问题,治疗包括对症处理和营养支持。全胃肠外营养可供给充分能量,使胃肠道休息和促进损伤的愈合,是严重放射性肠炎的首选措施,在部分患者还可促进内瘘自行闭合。但长期的TPN可致肠黏膜萎缩,血液及组织中谷氨酰胺水平降低,细菌易位加重。试验显示,含谷氨酰胺二肽的TPN对小肠黏膜有良好的营养作用,谷氨酰胺可能通过促进绒毛腺细胞的有丝分裂,加速损伤黏膜的愈合;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增强TPN提供较完善营养,使胃肠道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通过改善损伤肠黏膜的形态结构,可提高小肠对谷氨酰胺的摄取率及对其合成和利用产生有益的影响,达到减少细菌易位率、降低死亡率的目的。2.局部处理对放射性直肠炎可用类固醇激素作保留灌肠,也可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或用它的主要成分5-氨基柳酸(5-ASA)作灌肠,5-ASA灌肠的效果比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好。有的病人有直肠出血,一般不严重,大多因粪便刺激脆弱的肠黏膜引起。小出血常可在内镜下用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烧灼止血。Saclarides等人报道用4%甲醛溶液(福尔马林)灌肠对16例由于放射性直肠炎引起的顽固性直肠出血进行治疗,75%的病人在一次治疗后出血停止,其余病人在2~4次灌肠后停止出血。出血量大且经上述处理出血不止者,可考虑行外科手术直接结扎出血部位血管。对慢性放射性结直肠炎,近年来有报道采用高压氧治疗而取得良好疗效。3.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放射性肠炎引起的肠穿孔、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结直肠出血、肠梗阻、肠狭窄、直肠溃疡、直肠坏死、直肠阴道瘘和直肠膀胱瘘等。对放射性肠炎引起的肠管急性穿孔和腹腔脓肿的病人应及时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在大多数情况下,病变周围肠管水肿明显不宜行一期肠吻合术。此时,安全可靠的方法是先行肠造口术,同时充分引流腹腔内脓液。关于有症状的肠狭窄和瘘的处理方法是:对低位疼痛性肛门直肠狭窄,可先用手法扩张,常可使症状明显改善。乙状结肠和直肠的轻度部分性梗阻,经口服石蜡油软化大便或灌肠后可暂时缓解。由狭窄发展至明显肠梗阻时,不论其部位在小肠或大肠,都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作狭窄肠段切除术和结肠造口粪流改道术。肠切除的范围应稍广,距病变肠管6~10cm。因狭窄附近外观正常的肠管实际已遭受放射线损伤,就近作肠吻合术后容易发生肠瘘。狭窄处应作仔细检查,以排除癌肿。远侧结肠狭窄伴广泛性黏膜糜烂时,应作靠近肝曲的横结肠造口术,有较好疗效,而且如果以后需作直肠切除和拖出手术,也可提供较长的游离肠段。为使失功能肠段内的病变痊愈,不宜在6~12个月内关闭肠造口。内瘘形成的时间一般是在放疗完成18个月以后,最常见的是直肠阴道瘘、直肠膀胱瘘和回乙结肠瘘,可伴直肠出血和会阴部糜烂,病人很痛苦,常需外科处理。处理可分为3个阶段:①补充水、电解质和营养,使病人全身情况趋于稳定;②作X线造影,明确瘘管的部位和走向;③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全胃肠道外高营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直肠阴道瘘经全胃肠道外营养治疗或加作横结肠造口和粪流改道后,瘘管有自行闭合的机会。另一方面,小肠膀胱瘘、直肠膀胱瘘和大多数小肠结肠瘘和有些小肠乙、直肠瘘必须行手术治疗。在瘘管切除和粪流改道后,用大网膜或带血运的股薄肌、内收肌和腹直肌等转移组织瓣插入覆盖瘘切除缝合区,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局部单纯修补术不容易成功。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早期的胃肠反应是放射线照射后,可致津液耗损,胃肠蕴热。症见恶心、呕吐、食纳减少。治宜养阴和胃。药用旋复花、代赭石降逆止呕;沙参、玉竹、芦根养阴清热;橘皮、竹茹、薏苡仁痰和胃。另外还可配合针刺内关、足三里。对直肠炎认为是肠道蕴热。症见腹痛、下坠、大便带脓血。治腚滋阴清热。药用槐角、地榆、败酱草、白头翁、马齿苋解毒清热;白芍、乌梅、山楂酸甘化阴;秦皮收涩止泻。另外,可配合针刺治疗。对放射并发白细胞减少者,中医认为阴虚血少。症见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治宜益气养血。药用黄芪、黄精益气;当归、鸡血藤被血活血;菟丝子、枸杞、紫河车补肾生髓。另外,可用50%灵芝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4ml,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并发血小板减少者,中医认为是气阴两虚,血热妄行。症见疲乏无力,皮肤粘膜有出血现象。治宜益气养阴,凉血止力。药用黄芪、鳖甲胶、龟板胶、大枣益气养阴;白茅根、丹皮、仙鹤草、小蓟清热止血。中药保留灌肠用白芨60g,地榆炭20g,三七粉3g,加水1000ml,煎至500ml,每次50ml保留灌肠,10次为1疗程。作者曾用青黛3g,呋喃西林粉0.5g,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加水至500ml,1天1次,每次50ml,保留灌肠,10日为一疗程,对止血可收到满意效果。放射性肠炎西医治疗方法(二)预后预后好坏取决于照射剂量、剂量率以及在体内的分布,为确定预后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并对患者血液及骨髓进行相关检查。放射性肠炎治疗注意事项本病诊断一般不困难,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史是诊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结合其临床表现特点以及有关检查,可明确诊断并确定其病变性质和部位。本病主要采取支持疗法与对症治疗。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2、饮食应限制纤维素摄入,避免进食麸质、牛奶及乳糖。腹泻严重者采用不含麸质和乳酸的要素饮食,可望取得良好的效果。3、严重腹泻、吸收不良和明显消瘦者,可予以静脉高营养疗法。严重贫血者可输血。4、由于小肠感染引起的吸收不良,可口服抗生素。5、肠狭窄、梗阻、穿孔、瘘管等后期病变,经内科正规治疗无效者,需及时手术治疗。远端结肠病变,可作横结肠造口术以达到永久性或暂时性粪便改道,直肠阴道瘘可自发关闭或作横结肠造口术后关闭。某些有严重盆腔性疼痛的晚期患者,如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行骶前交感神经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