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傅冬菊的丈夫

时间:2024-12-07 16:29:01 编辑:莆仙君

傅作义的女儿结局

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结局是过上了平静的晚年生活。傅作义一生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傅冬菊是长女,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傅冬菊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抗战时考入西南联大,也是在这时起,傅冬菊开始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和启蒙。新中国成立后,傅冬菊担任天津《进步日报》的副刊编辑,后来调入记者部工作,到了八十年代,傅冬菊成为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编辑部副主任。1995年,傅女士离职退休,开始了平静的晚年生活,2007年7月2日,傅冬菊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傅冬菊的贡献:1948年,辽沈战役紧张进行时,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部长刘仁派人秘密去天津,向傅冬菊传达党的指示,要求她做傅作义的工作。傅冬菊立即来到北平,和傅作义谈话,明确告诉父亲,她是共产党派来的代表。平津战役期间,傅冬菊和父亲谈过多次,不时把解放区出版的报刊和小册子放到傅作义的办公桌上。同时,傅冬菊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报告给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为解放军统帅部作出正确判断、制定正确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在整个平津战役期间,傅冬菊始终工作在傅作义身边,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贡献。

傅作义有几个子女

傅作义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是傅冬菊,儿子是傅亨。傅冬菊 (1924年12月30日—2007年7月2日),又名傅冬,国民党爱国将领傅作义长女。傅冬菊1941年在重庆加入中共领导的进步青年组织号角社。1947年11月15日,傅冬菊加入中国共产党。 北平解放以后,傅冬菊到天津任《进步日报》副刊编辑。1949年8月,傅冬菊参加了第二野战军西南服务团,参与《云南日报》的创办。1951年3月,傅冬菊被调入人民日报社,先后在记者部、文艺部工作。1982年,借调到新华社香港分社,任编辑部副主任,从事统战工作。1995年,傅冬菊在人民日报社岗位上离休。傅亨,1929年11月21日出生于天津市,祖籍山西省荣河县。其父为傅作义将军,母亲刘芸生,也出自名门,曾当选为第四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傅亨于1964年与陈群荣女士结婚,生有两子,陈山及傅川。傅亨虽然为将门之后,但他却从未炫耀与依赖过自己的家庭,他始终默默地勤奋学习、工作,决心靠自己谱写人生,奉献社会。扩展资料傅作义生平经历傅作义,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4年后,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次年任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进驻绥远。1931年任晋绥军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等职。1936年11月初,发起百灵庙战役并肃清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部长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