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关爱的故事

时间:2024-12-06 11:12:44 编辑:莆仙君

有关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

小学时,读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虽然能理解其意,却不为其所动情;年轻时看台湾哭片《妈妈再爱我一次》,许多人哭得稀哩哗啦,我却只是微微动情。并非天生冷血无情,而是我对母爱很陌生。在我两岁时,母亲就病逝了,我是在父亲和婆婆的照料教育下长大,至今对母爱都无法体会感悟。   80年代台湾电影《搭错车》故事流传大陆。它讲述了一个以收废品和空酒瓶子卖为生的退伍老兵哑叔,收捡一女弃婴并将其抚养成人的故事。其主题歌《酒干倘卖无》[闽南语,意思是“有没有人酒喝完了,把瓶子卖给我”]流传甚广,这是我最喜欢最爱唱的歌曲,“没有天哪有地,没有地哪有家,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每当我唱起它,心灵就会震撼,眼睛就会湿润,心中那永恒的画面就会出现。因为这首歌表达了那大海般深沉厚重,不用言语而用行动诠释的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我就是在那无声的父爱中慢慢长大的。   父亲一生是很不幸的。读高小(初中)时打篮球摔断了右手,由于条件限制造成右手终身残废;结婚后不到五年,妻子就丢下他和一双儿女离开了人世。生活重担全压在只有一只左手的父亲身上。上有双老,下有两小,加上当时社会条件的落后,生活的艰辛,现在的人是无法想像的。   悲惨的命运,坎坷的人生,铸就一个平凡、坚强而伟大的父亲。右手的残废,使左手锻炼出来,右脑开发,聪明尽显。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是我小学习字的航标;和父亲一边劳动,一边听他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是我勇敢、战胜困难的源泉;父亲教我下象棋,也让我学会了计算,学会了思考,更领悟出棋如人生的道理。现在的我是父亲的缩影,但更胜父亲。也只有这样,才能报答父亲。   失去妻子的父亲正当壮年,然而他却一生没有再娶妻。有当时条件的限制,更重要的是一双儿女需要他全身心的付出。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是儿女初中毕业,升高中、中专之际。农村虽已包产到户,但缺少劳动力的我家仍是“超支户”。儿女读书所花的学费虽然只有几十元,但对父亲来说,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为了攒够学费,父亲头上添了几丝白发。  永远记得,1980年暑期的那一幕。   初中1979级毕业的我虽考上了广福中学,但条件不允许我继续读高中,那要花许多学费的。在老师的劝说下,父亲决定让我补习,准备考中专。因考上中专后,学费少,且有固定的工作。可惜少不知事的我又荒废了一年光阴。1980年中考又差几分上线,没办法只好又准备补。试,考完了;线,没有上;学费,还没着落,这些都不是我所操心的,假期去同学家玩却是不能耽搁。在家呆了两天,我就到九村同学家玩去了。这几天过得可真快!看小说,下象棋,青春的热情得以释放。五天后的下午,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踏上了回家的小路。虽是傍晚,可夏日的炎热依然没减。我一边走,一边回味这几天的乐趣,心情也颇愉快。突然一声熟悉而又陌生的吆喝传入我的耳中:“买麻花哟!又甜又脆的麻花!”熟悉,是那声音多年陪伴我;陌生,是那暗淡嘶哑的吆喝。我循声看去,父亲那熟悉的身影映入眼中:高大而略显弯曲的身躯,宽肩上挑着一副自己亲手编的箩筐,里面还盛着没卖完的麻花;左手抚着扁担,汗水顺着黝黑的脸庞直往下流;背心湿透了,紧贴在父亲的身上。我的泪水止不住涌上来,三步并两步跑过去,“爸!……”叫不下去,只是使劲地抓父亲肩上的担子。而后,父亲讲了些什么,我都不记得,脑中那画面成了定格,深深地映在我的心中。现在想来,那时如配上音乐《酒干倘卖无》,定将是催人泪下的电影场面。二十多年来,我只要一唱或听到《酒干倘卖无》这首歌,父亲那叫卖声,那画面就会让我心痛。


有关于父母的名人故事

1、孙中山患肝癌不忘感恩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病了,住院治疗。当时,孙中山已是大总统、大元帅了,对医务人员仍很尊重,讲话很谦逊。平时,无论是早晨或是晚间,每当接到护士送来的药品,他总是微笑着说声:“谢谢您。”敬诚之意溢于言辞。1925年,孙中山患肝癌,弥留之际,当一位护理人员为他搬掉炕桌时,他安详地望着她,慈祥地说:“谢谢您,您的工作太辛苦了,过后您应该好好休息休息,这阵子您太辛苦了。”听了这番话,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2、子路负米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不容易。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3、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立刻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4、鲁迅尊敬老师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向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状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5、居里夫人尊敬老师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但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期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十分理解老师的情绪,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以前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 上一篇:封箱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