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蒙田

时间:2024-12-06 09:51:00 编辑:莆仙君

蒙田的代表作有哪些?

蒙田,法国思想家、散文家。出身于新贵族家庭,曾做过15年文官,并游历过意大利、瑞士等地,后来相当长时间闭户读书。他把旅途见闻、日常感想等记录下来,集成《随笔集》两卷,晚年修订为3卷。书的卷首写道“我本人就是这部书的材料”,它介绍了作者的思想和生活,结构松散自然,又彼此连贯。蒙田把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个人经验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思想意境和艺术风格。书中的思想是趋于中庸的,他对当时的迷信、偏见、巫术和破坏进行否定,认为绝对的真理无法认识,只能探索部分的寻常真理。他在政治上又是保守的,尊重现存社会和秩序。《随笔集》行文旁征博引,语言平易流畅,对同时代的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及17、18世纪法国文学都有深远影响。

蒙田的作品有什么?

蒙田(1533.2.28-1592.9.13),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全集》、《蒙田意大利之旅》。在十六世纪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这样受到现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以《随笔录》(Essais)三卷留名后世。《随笔录》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另辟新径,不避嫌疑大谈自己,开卷即说:“吾书之素材无他,即吾人也。”(je suis moi-meme la matiere de mon livre.)。从他的思想和感情来看,人们似乎可以把他看成是在他那个时代出现的一位现代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

《蒙田随笔全集》共107章,百万字左右。其中最著名的一篇为《雷蒙· 塞邦赞》,充分表达了他的怀疑论的哲学思想。
与其在这个浮躁与肤浅的社会里行尸走肉般地游荡下去,毋宁读一点有思想,有内容的书,对于干裂的心田,它可以说是一注清泉。在蒙田当年的法国,由于长达三十年的宗教战争,使法国人民长期处于苦难之中,法国人对暴力感到了厌倦,对洋溢在《蒙田随笔文集》中的智慧大加赞赏,《蒙田随笔文集》因此成为许多法国“正直人的枕边书”,滋润过许多法国人的心田。
蒙田以博学着称,随笔卷帙浩繁,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作者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它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假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


米歇尔·蒙田是谁?有何作为?

米歇尔·埃康·德·蒙田(1533~1592年),出生于法国加斯克涅郡。先后当过法院顾问和市长。他出身新贵族,祖先是波尔多的富商,从小便学会了拉丁语;在阅读古希腊、罗马作品时不断写心得、作笔记;性格中庸,喜欢平静的田园生活。所以在做了15年文官后,辞官回乡,过着悠闲的隐士生活,经常闭门读书思考。此外,蒙田还热衷于旅行,曾去过欧洲的许多地方,这些都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条件。有《随笔集》行世。
《随笔集》在我国多加缀人名称为《蒙田随笔》,它是一部散文作品,同时也是一部哲学和社会政治著作。共分三卷,107章,各章长短不一,内容也丰富多样。每篇一个题目,独立讨论一个问题,但彼此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随笔集》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蒙田主要讨论了他对宗教与战争的看法。他认为“自以为是,是人类天生的最大弱点”,人类还不如动物那样互相忠诚、友爱。所有的人都自以为自己是在寻找真理,并总想让他人信仰和屈服于自己,但事实只是证明了自己的无知,离真理愈来愈远,并容易导致战争。在宗教方面,他认为应尊重各个宗教以及宗教内部的各个教派,而不要去迫害所谓的异教徒和新教徒。要么就不要宗教改革,如果已经改革了。就应该给予它一席之地。
第二部分阐述了他教育的意见。蒙田认为,“只有怀疑才能判断和认定”。他从怀疑论出发,批判了经院宗教神学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摧残!他反对过度信奉书本知识,不主张过度记忆,反对对学生的种种约束和惩罚。而主张让青少年充分发展他们的智力和特长,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让他们多与人交往,多旅行。
第三部分主要描述了自己的特点和思想。蒙田说,“我本人就是我的作品内容”,写作就是为了“描绘我自己”,“叙述我的生平和事迹”。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他父亲的情况,他从小所接受的教育,他的性格特点与弱点,还有他在法院和担任市长的工作经历,他的住宅与书房,他的兴趣与爱好。总之,我们可看到一个活生生的蒙田在与我们倾心交谈。
第四部分主要阐述了他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他说“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形式是人的形式”,只有提高自身的品质与修养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还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去接受生活中的幸福与磨难,因为这都是大自然为人类所创造的。
1570年,蒙田辞去在波尔多高等法院中的位置,紧接着在下一年退隐庄园塔楼上的一个小房子里,把自己全部的时间都用在读书、思考与写作上,《随笔集》就主要写于这一段时间。
《随笔集》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用温和而朴实的语调,向读者阐述自己在生活中所体验到的真理与思想的火花。他没有板起面孔向我们说教,而是承认自己的无知。正因为如此,读《随笔集》就像是与一个老朋友谈心,但从中却能悟到人生的哲理,可以体会到蒙田是一个多么真诚,并热爱生活、懂得生活的人。
《随笔集》看上去似乎十分松散,但我们却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那就是用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全身心地去生活。虽然这些文章都是由生活中的点滴感悟连缀而成,每章也没有严谨的结构,但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形式,表现他的创作风格与独特思想。因为他认为人类知识是有缺陷的,也没有完美的写作样式与风格。正是这些看似零散的思想在我们阅读的时候,却汇集成一条思想的清泉,滋润着每位读者的心田。
蒙田在写作中大量引用古代和当时作家的言论,有的还来自于民间的传说故事。比如在《论闲逸》中,他引用了维吉尔、贺拉斯和马尔施亚的诗,这样就增强了他作品的说服力和对现实的批判性;也反映了他的博学——无论是天文地理、草木虫鱼,都可以在其随笔中找到相关的论述。在文学史上,蒙田这种“自我解剖”式的写作方式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文学领地,直接启迪了18、19世纪表现个性的文学的出现,使这种随笔式的文学样式确立了在文学领域中的独特地位。在思想上,蒙田那种对褊狭和盲目的批判,对人类自身破坏潜力的清醒认识,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走向高尚。


  • 上一篇:nba精神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