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周丹

时间:2024-12-06 08:36:59 编辑:莆仙君

《夜莺之歌》的作者或译者是谁,最好有详细资料

作者:茨维尓卡



苏联立陶宛作家。生于农民家庭。曾在考纳斯艺术学校学习,后赴巴黎研究文学与艺术。1930至1931年参加立陶宛作家反法西斯组织“第三战线”。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诗集《第一次弥撒》(1928),短篇小说集《尼科乡的落日》(1930),长篇讽刺小说《弗兰科·克鲁克》(第1、2部,1934),小说《哺育我们的大地》(1935),长篇小说《工匠和儿子们》(1936),短篇小说集《日常的故事》(1938)、《橡树的根子》(1945)、《友谊的种子》(1947)。此外还写了一些儿童文学读物。他在作品中揭露社会黑暗和压迫,表现立陶宛农民的不幸遭遇和阶级觉悟提高的过程,暴露法西斯侵略者的罪恶。他的作品富于民间文学情调和健康明朗的幽默,人物描绘生动,对立陶宛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1940年立陶宛解放以后,他被选为立陶宛最高苏维埃代表。同年参加共产党。曾担任立陶宛作家协会的领导工作。


周丹的介绍

周丹,1971年10月生 常熟人(技巧锦标赛冠军),6岁开始接触体育技巧运动,23岁成为技巧世界冠军,周丹退役以后,留在江苏省技巧队从事教练工作,如今的周丹已经是省体育学院的技巧教练。另有许多人,名字也叫周丹,有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有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有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助教,有澳大利亚亚太摄影协会会长,还有青年歌手等。

用心灵去倾听 的译者顾周皓的资料

周皓,女,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青年歌唱家。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辽宁省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青联常委,沈阳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民盟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市政协常委,沈阳市青联常委,
周皓事迹材料
一、 获奖情况
1989年在国家文化部主办的“中国流行歌曲优秀歌手选拔赛”上,荣获“中国流行歌曲十大歌唱国手”称号,也是东三省在此次比赛中唯一获得的最高荣誉。
1989年在中国音协主办的“全国十五省、市青年歌手大赛”上,获得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三名。
1995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花城杯”全国音乐电视大赛中,演唱的原创歌曲《老百姓》获铜奖。
1988年在全国第三届“五洲杯”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获专业组通俗唱法优秀奖,并被聘为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
1998年在全国第五届“九十年代之歌”征歌活动中,演唱的原创歌曲《老百姓》获首唱奖。
1987年获“辽宁省首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专业组通俗唱法第二名。
1990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专业组通俗唱法沈阳赛区第一名。
1994年撰写的论文《科学的发声方法对于通俗唱法的必要性》获辽宁省优秀音乐论文评比赛一等奖。
2000年获省文化厅颁发的第四届“沈阳音乐周”优秀演唱奖。
1990年以来当选沈阳市第五、六、七届文代会代表。
1998年入选了沈阳市“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8年被沈阳市委授予“沈阳市光彩事业先进个人”的称号。
2000年被沈阳市音协评为沈阳市十大优秀音乐家。
2000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沈阳市百位文艺名家”。
1996年、1997年被民盟沈阳市委授予“先进盟员”称号。
1998年—2000年被民盟辽宁省委授予辽宁“十佳女盟员”称号。
周皓在获得诸多荣誉的同时还被《中国电视报》、《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音乐生活》杂志以及《羊城晚报》、《广州日报》、《黑龙江日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青岛晚报》、《成都日报》、《长春日报》等二十多家报刊杂志予以专题报道,并登载评论文章50余篇。业绩被收录到《流光异彩》名人传记、辽宁画报社出版的《歌星、笑星、影星》、人物特写《人世沧桑》等书中,还应邀为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录制个人专题音乐片。中国唱片社、太平洋音像公司、天津银河音像社、山东齐鲁音像社、辽宁北国音像社等十多家音像社为她出版了《舞夜梦回》、《海界》、《九个太阳》等个人演唱专辑。
二、 重大艺术活动
1990-1992年为沈阳城市主题活动——“中国沈阳国际秧歌节”演唱主题歌《沈阳城·秧歌城》。
1991年、199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1990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女性的风采》“三·八”文艺晚会。
1991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旋转舞台》、《祝您幸福》、《综艺大观》节目。
1992年赴京为中共十四大代表演出《春风、春雨、春潮》晚会。
1993年应邀参加为全国政协举办的专场演出。
1992年参加为欢迎全国奥运健儿归来大型晚会。
1995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大拜年"送戏下乡晚会,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中露天为农民演出。
1997年春节参加中央电视台赴广州某海军基地为部队在海岛、舰艇上的广大指战员进行义演。
1989年由沈阳电视台、沈阳演出公司、沈阳歌舞团主办三场《周皓个人演唱会》。
1998年和2000年,两度随沈阳市政府代表团出访日本,在东京、札幌、大阪等地演出深受日本各界欢迎和好评。2005年代表辽宁省青联随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年访韩团出访韩国,演唱的《阿里郎》和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歌《希望》,受到团中央和韩国总理林昌烈的好评。
作为家乡的歌手,她还饱含热情地演唱了歌颂家乡沈阳的系列歌曲。《沈阳城·秧歌城》、《满城欢笑满城歌》、《老百姓》、《噢,东北风》、《东方的太阳鸟》、《沈阳的故事》电视剧《老道口》主题歌及中央八套播出的电视连续剧《大山嫂》主题歌等。还将沈阳歌舞团获得文华大奖的舞剧《月牙五更》主题歌改编成独唱歌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第四届沈阳音乐周上获奖。
三、 理论研究 撰写论文
周皓不仅在演唱上成绩斐然,还特别注重声乐理论的研究。在我国通俗唱法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办的发声方法和教学体系的情况下,她从美声和通俗唱法的共性和异性研究探索中,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写下了十多万字的研究心得,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教学理论,并运用于演唱和教学实践中。撰写的音乐论文《科学的发声方法对于通俗唱法的必要性》发表在《音乐生活》杂志上。此论文也获得了辽宁省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她对通俗唱法声音的运用和研究也有独到之处,大大扩展了通俗唱法的音域,在HC上,真声系统中随意渐强、渐弱,演出效果非常强烈。
她还非常注重歌曲的二度创作,着重唱出歌曲的神韵、华采,新歌的首唱成功率甚高,每场都演唱一首创作歌曲,得到了专家、作者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演唱风格。集自己的心得发表了《谈歌曲的二度创作和艺术处理》的论文。在实践中把自己的理论研究实验性地运用到教学和演唱中,开创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被音乐界同行所瞩目。
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当今社会多元文化转型期的具体现实,从理论与现实中以“三个代表”为中心,探索在新时期条件下文艺工作的社会价值问题和艺术工作的商品化发展问题,相继发表了《谈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艺术导向》、《“轰动”溯源——谈音乐创作要深入生活》、《要重视观众的审美情趣》等论文。
四、 参政议政 慈善义演
在从事多年的文艺工作中,周皓除了在音乐理论上进行探索外,还非常关心国家各项事业的建设,参政议政。作为沈阳市政协委员,多次提出提案,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如提案:“怀远门字颜色的改色问题”被采纳,使怀远门与故宫协调一致。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三深入”活动,深入到集贤街道光复里社区义务教唱世园会歌曲,为大爷大妈和驻军部队义演,受到社区群众和政协领导的好评。
周皓非常热衷于公益事业,积极参加中央、省、市各类赈灾义演和为宋庆龄少年儿童基金会募捐义演、还为残疾人、部队、大学生义演。1991年参加天津电视台《四海同心》赈灾晚会和辽宁电视台的赈灾义演并捐款。2003年参加沈阳市红十字会主办的为“非典”医务工作者拍卖义演晚会。2004年参加《华商晨报》和沈阳电视台举办的为灾区募捐义演晚会。2005年参加省青联主办的赴阜新“情暖棚户区”活动,在老百姓家为一名老妈妈演唱歌曲《老百姓》。还参加了省文化厅送戏下乡赴北票的演出。2006年在沈阳儿童宫为儿童和社区大妈义务教唱“世园会”歌曲《和谐家园》。2006年7月参加沈阳市青联举办的“共同关注—青春圆梦行动”爱心慈善义演。
五、 展望
作为一名观众喜爱的文艺工作者,周皓以饱满的热情为观众服务,每一场演出都顷情为观众演唱,做到认认唱歌,实实在在做人,人如其歌,歌如其人,人歌合一。坚持文艺工作者“三贴近”的原则,努力学习,刻苦练功,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演唱风格,为新的时代和和谐的社会讴歌。
周皓 副教授
- 学术经历
2006年9月至今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研究中心研究主管
2003年10月~2006年9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
2001年10月~2003年9月 北京大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
2000年7月~2001年9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研究所讲师
1997年9月~2000年7月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获法学(人口学)博士学位
1994年9月~1997年7月 杭州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获法学(人口学)硕士学位
1990年9月~1994年7月 杭州大学数学系就读 获理学学士学位
获奖情况
本科期间连续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二等;1994年免试进入杭州大学人口所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获杭州大学光华二等奖学金。
1998年10月获中国人民大学1997-1998年度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1999年10月获1998-1999年度“马寅初人口科学奖(博士生类)”。
1999年10月获得1998-1999年度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
1999年12月获1998-1999年度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刘铮奖学金”。
2001年1月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度优秀教师。
2001年7月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02年《从迁出地、家庭户角度看迁出人口》于2002年6月被评为由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和中国人口学会举行的全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育”。
2006年3月获得第十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研究类三等奖)(获奖编号:102024)。
- 主要著作(含合著及译著)
专著:
《社会经济统计与SPSS11.0入门与提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书中的有关章节:
《流动人口的归属与权利》递交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全国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共同于2001年4月3-5日福州举行的“Migration and Children”研讨会。
收录于:柯兰君、李汉林主编,《都市里的村民 — 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2001年9月第1版,P174-194(810字/页*18页=14.58千字)
《英国救助儿童会(中国项目部)的扶贫活动》(案例研究),收录于中国扶贫基金会编,《中国社会扶贫研究丛书》:洪大用、康晓光等著,《NGO扶贫行为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784字/页*18页=14.1千字)
《各民族人口受教育状况分析》,载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各民族人口的变动》,
载于:黄荣清、赵显人等著,《20世纪90年代中国各民族人口的变动》,民族出版社,2004年10月,合作,第一作者。P213-257(28*28;共3.45万字)
《我国的生育率变动》(第三章)、《中国的人口迁移与流动》(第六章),
载于:黄荣清等著,《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人口》,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P111-138,P240-274,(25*26,共计:1.755万字、2.275万字)


  • 上一篇:佰杰斯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