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
1、含义不同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气象学是把大气当作研究的客体,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来说明大气特征的学科,集中研究大气的天气情况和变化规律和对天气的预报。2、内容不同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气象学科中应用气象学的重要分支。农业气象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围绕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化,不断认识和解决生产中的气象问题,提出促进农业生产的最优气象条件和措施。气象学研究大气中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气象学的研究领域很广,研究方法的差异很大。扩展资料:农业气象学作为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定量观测、研究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气象因子的关系而发展起来。如1735年著名的列氏温度表创始人列奥米尔发现,可用积温来衡量植物的生长速度,这一学说至今仍是农业气象学的一个重要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农业气象学又是作为地理气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发展起来。如:俄国的沃耶伊科夫、奥地利的苏潘、德国的柯本、中国的竺可桢等人,对植被、动物、土壤与气候的关系以及地区分布进行了研究,为农业气候学和农业物候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农业气象学形成一门完整的独立的学科,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则只是20世纪30~40年代以后的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气象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农业气象学
什么是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是研究农业与气象条件之间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又是农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农业主要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生产活动。光、热、水、气的某种组合对某项生产有利,形成有效的农业自然资源;另一种不同的组合对农业生产有害,构成农业自然灾害。农业气象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研究这些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为农业的区划和规划、作物的合理布局、人工调节小气候和农作物的栽培管理等服务,还开展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服务,对农业生产提供咨询和建议,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规避不利气象因素,采取适当的农业措施,促进农业丰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农作物病虫灾害与气象密切相关
我国是自然灾害严重多发国家,农作物病虫灾害是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它具有种类多、影响大、并时常暴发成灾的特点。我国的重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达l4OO多种,其中重大流行性、迁飞性病虫害有2O多种。几乎所有大范围流行性、暴发性、毁灭性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流行都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或与气象灾害相伴发生。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有可供病虫滋生和食用的寄主植物。二是病虫本身处在对农作物有危害能力的发育阶段。三是有使病虫进一步发展蔓延的适宜环境,其中气象条件是决定病虫害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 虫害与气象条件害虫生长、繁育和迁移活动的主要气象要素有温度、降水、湿度、光照和风等,特别是其综合影响对于虫害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这些气象要素还通过对寄主作物和天敌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间接地影响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农作物害虫的活动要求一定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为6摄氏度—36摄氏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害虫发育速度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长,害虫生命活动旺盛,寿命长,后代多。 湿度和雨量是影响害虫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对害虫生长繁育的影响,因害虫种类而不同。好湿性害虫要求湿度偏高(相对湿度≥7O%),好干性害虫要求湿度偏低(相对湿度<5O%)。春季雨水充足,相对湿度高,气候温和,常有利于玉米螟的大发生。 对害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光波、光强、光周期三个方面:光波与害虫的趋光性关系密切。光强主要影响害虫的取食、栖息、交尾、产卵等昼夜节奏行为,且与害虫体色及趋集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光周期是引起害虫滞育和休眠的重要因子。自然界的短光照会刺激害虫休眠。 风与害虫取食、迁飞等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一般弱风能刺激起飞,强风抑制起飞。迁飞速度、方向基本与风速、风向-致。 病害与气象条件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要素是温度、降水、湿度和风等,低温、阴雨、干旱和大风等不利条件将明显影响寄主作物的抗病能力。 与气候变化造成的温度和降水异常相对应,暖冬可造成主要农作物病虫越冬基数增加、越冬死亡率降低、次年病虫发生加重、全国大部地区病虫发生期提前、危害加重,使农作物害虫迁入期提前、为害期延长。 做好病虫害预测工作病虫害气象预测与病虫害造成的严重危害极不相适应的是,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的中长期预测预报技术研究进展缓慢,现有预报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离实际生产的要求尚有较大的距离,其主要原因是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流行的气候背景及其影响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进而影响到模式预报因子的筛选。为此,为大力增强农作物病虫害的防灾减灾能力,开展农作物病虫害气象预测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掌握病虫气象规律的基础上,用前期气象因子和病虫因子可以预测未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仅以稻瘟病、稻纹枯病、稻飞虱,白粉病,玉米螟、棉铃虫等l7种重要病虫害统计,做好大发生年份的预测,充分发挥现有防治技术的作用就可望多挽回3O%—5O%的损失。因此,做好农作物病虫害气象预测工作,通过进行调控,变成灾因素为防治因素,就能遏制病虫灾害日益严重的势头。 目前,农作物病虫害的气象预测,从内容上看,主要有病虫害发生期(流行期)预测、发生量(发生程度)预测和流行程度预测。从预报时效上看,有长期趋势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从预测范围上看,有县、地、省或一个发生区的。预测对象不仅包括多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而且还对油料、果树、蔬菜、热带作物等的主要病虫害进行气象预测服务。从技术方法上看,在以经验为基础的综合分析法基础上,摸索出许多统计预报方法,使病虫害的气象预测进入到以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并举的阶段,并向着数学模式化方向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作物病虫害的气象预测将会向利用区域气候模式的输出结果,建立不同气候区的病虫害长期数值预报模式、长期统计预报模式及其综合集成预报方向发展。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
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干旱。受夏季风不稳定影响,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象灾害是干旱。寒潮发生在冬春季,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小,台风主要发生于我国沿海地区,洪涝分布范围没有干旱大。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干旱天气发生时,尤其是冬春干旱和夏旱会阻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在冬春季节,宜良县小春作物处于幼穗分化阶段,此时农作物光合作用较强,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叶面蒸腾量较大,属于农作物需水关键期,其间需水量占整个生育期需水总量的60%以上。若遇干旱天气,势必会因为缺水而使农作物叶片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影响有机物质合成及运输,抑制农作物枝梗及颖花正常发育,增加颖花退化和不孕几率,降低农作物产量。夏旱会阻碍农作物的正常抽穗、开花,影响籽粒灌浆与成熟,使产量降低。农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干旱灾害敏感性有所不同,水分临界期发生干旱天气对产量影响较大,如小麦等谷类作物水分临界期通常发生在拔节—抽穗期,该时段干旱会减少穗粒;玉米水分临界一般出现于抽雄前“大喇叭口”期,如果缺水会影响雄花正常发育。干旱少雨时期经常会出现蝗灾等虫害,影响农作物品质及产量。
农业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的解释(1) [meteorology] (2) 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 状态 和现象。如:刮风、下雨、闪电、 打雷 等等 气象万变 (3) 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4) 气象学的俗称 (5) [atmosphere]∶事物的情况、态势 生气 勃勃的新气象 (6) [scenary]∶景色,景象 气象万千。——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 》 江山 气象 (7) [sign;indication]∶指迹象 见是伏兵气象 详细解释 (1).气候;天象。后多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刮风、闪电、打雷、下雪等等。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 :“ 黄州 僻陋多雨,气象昏昏也。” 清 刘大櫆 《漱润楼记》 :“风雨 云烟 ,晨夕之气象万变。” (2).指能预示吉凶的云气变化。 《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 :“居旬日, 梁 军逼我营。会望气者言:‘ 西南 黑气如鬭鸡之状,当有战阵。’ 存审 曰:‘我方欲决战,而形於气象,得非天赞欤!’” (3).景色,景象。 唐 阎宽 《晓入宜都渚》 诗:“回眺佳气象,远怀得山林。” 宋 罗大经 《鹤林 玉露 》 卷九:“ 韩平原 作 南园 於 吴山 之上 ,其中 有所 谓村庄者,竹篱茅舍, 宛然 田家气象。” 清 侯方域 《记倪云林<十万图记>》 :“盖 云林 画多得之气象萧疎,烟林清旷。” 陈毅 《平山呈 * 同志》 诗:“ 滹沱河 畔与君晤, 指点 江山气象殊。” (4).指迹象。 宋 朱弁 《曲洧旧闻》 卷五:“ 东坡 在 儋耳 ,谓子 过 曰:‘吾尝告汝,我决不为海外人,近日颇觉有还中州气象。’” 《前汉书平话》 卷下:“众官领旨 赴宴 ,坐定了。 陈平 见是伏兵气象,曰:‘这事大变也。’” 瞿秋白 《赤俄之 归途 》 :“农业 经过 旱灾也有复生气象,真有些神妙。” (5).气度,气局。 《新唐书·王丘传》 :“﹝ 王丘 ﹞气象清古,行脩絜,於词赋尤高。” 宋 龚昱 《乐庵语录》 卷五:“如 舜 孳孳为善,想其气象必是箇温良恭顺底人。” 《 三国演义 》 第八二回:“ 权 曰:‘此计最善。但卿此去,休失了 东吴 气象。’” (6). 指事 物的情状和态势。 唐 鲍溶 《古鉴》 诗:“古鉴含灵气象和, 蛟龙 盘鼻护金波。”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 卷五:“石犀一足不备,以他石续之,气象甚古。” (7).气概,气派。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 第二折:“恨不的莽拳头打挫牙关,八面威气象全无,十石力身躯软瘫。”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第四一回:“ 侣笙 出落得 精神 焕发……眉宇间还带几分 威严 气象。” 姚雪垠 《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四章:“没有高山不显平地……( 闯王 )才是打江山的气象。” (8).指诗文字画的气韵和风格。 唐 韩愈 《荐士》 诗:“ 建安 能者七,卓荦变风操, 逶迤 抵 晋 宋 ,气象日凋耗。” 宋 秦观 《史籀李斯》 :“今 汉 碑在者皆隶字,而 程邈 此帖 乃是 小楷 ,观其气象, 岂敢 遂信以为 秦 人书?” 元 耶律楚材 《和南质张 学士 敏之见赠》 之七:“ 文章 气象难 形容 , 腾龙 翥凤游秋空。”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劝仕》 :“这诗颇有台阁气象,不似 山野 人之作。” 清 刘大櫆 《赠大夫闵公传》 :“间作指头小画,楮墨珑玲,气象飞动,人多寳而藏之。” 词语分解 气的解释 气 (气) ì 没有 一定 的形状、体积,能 自由 散布的物体:气体。 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 气息 。一气呵成。 自然 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 鼻子闻到的味: 气味 。臭气。 人的精神状态:气 象的解释 象 à 哺乳 动物 ,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多产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区,门牙极长,可 用于 雕刻成 器皿 或艺术品:象牙。象牙 宝塔 (喻 脱离 群 众和 生活 的文学家、艺术家的小天地)。 形状,样子:形象。景象。气象。现象。
气候名词解释
指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主要的气候要素包括光照、气温和降水等,其中降水是气候重要的一个要素。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与天气不同,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根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规定,一个标准气候计算时间为30年。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因子、下垫面因子、大气环流因子和人类活动因子。太阳辐射因子是气候的根本动力来源。这类因子有:纬度因素等。下垫面因子对气候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类因子有:洋流、地面植被、地形地质等。大气环流因子本身是气候的组成部分,对某地气候的形成起着直接性的影响。主要因子有:气团的平均状况、气流的平均状况等。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表现在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气流、洋流等上,而地理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终究还是可以主要归结到辐射因素上。
农业气象学在现代农业发展扮演什么角色?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既是基础农学的学科之一,也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
回顾世界农业气象研究历史,中国现代农业气象学六十多年的研究发展轨迹表明:农业气象研究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在解决农业生产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中得到不断发展;坚持跟踪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完善研究理论和方法,实现了从解释科学到试验科学的质的飞跃;坚持吸收最新科学技术发展成果,不断派生出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分支。
全国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农业气象产量预报与遥感估产、气候变化农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测定与国家清单、旱作农业关键技术与区域治理、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都市型设施园艺等重大技术成果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关键性的科技支撑作用。未来农业气象学将在农业气候与农业布局优化、生物气象与农业绿色发展、农业气象灾害与风险管理、农业小气候与工厂化农业、农业气象信息与智慧农业等重点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