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测定光栅常数?
如何测定光栅常数
实验G2 光栅衍射法测光栅常数
实验目的:
1、 初步掌握数码摄影的基本知识和摄影技巧。
2、 利用数码图像处理方法测量光栅常数。 实验仪器:
光栅、He-Ne激光器、滑轨、偏振片、光屏、座标纸、白纸、可调支架、数码相机 Canon PowerShot A630/640、三脚架、计算机(内装Photoshop、画图等软件)。 实验原理:(阅读实验教材p165~167,回答练习题)
sin/mm1kdn, ,,,
210k。 实验内容: 1、 布置光路
(1) 熟悉实验仪器装置,调出激光通过光栅的衍射图像,光栅镀膜面应向着光屏。 (2) 调节光栅到光屏之间的距离,使该距离尽量大的同时,能观察到±1级衍射光斑。
(3) 调节激光平行于光具座,光栅平面和光屏垂直于光具座。此时,±1级衍射光斑到中央亮斑的距离相等。 2、 拍摄照片
(1) 将数码相机安装到三脚架上,并连接电源适配器。 (2) 删除相机中现有的全部图像。(设置模式开关为播放,按MENU键,再按下移键选择全部删除,然后按FUNC./SET确认,按右移键选择OK,再次按FUNC. /SET确认。)
(3) 旋转模式转盘到P档;设置感光度ISO值为最低、驱动模式为 *** ;关闭闪光灯()。
(4) 调节三脚架和镜头焦距,使相机与衍射光斑平齐,拍摄画面略宽于±1级衍射光斑的间距,为了减少镜头成像的畸变,最好使用中焦拍摄。
(5) 半按快门完成聚焦,全按快门拍摄照片。 3、 测量数据
(1) 测量光栅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请单眼垂直向下观察光栅(光屏)平面对齐哪个刻度。
(2) 测量±1级衍射光斑的间距D:用Photoshop打开刚才拍摄的照片,按住吸管工具可以更换为度量工具,用度量工具测量衍射光斑附近座标纸上(几个)厘米长度的距离,然后测量±1级衍射光斑的距离,通过比例换算,可得光斑的真实间距D。
(3) 改变镜头焦距,再次拍摄照片,测量下一组数据。
测量光栅常数d需要哪些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检验条件是否满足
用分光计测量光栅常数d,首先需要调节分光计水平,要求平行光管,载物台和望远镜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其次,将待测光栅放在载物台中央,测量光栅衍射前几级衍射条纹的衍射角。最后,可以通过光栅方程求出光栅常数d
波动光学。选择17。测可见光波长时,如何选取光栅常数?求过程
可见光的波长大约是400-760nm之间,也就是0.4-0.76*10^-3mm,只有单缝的宽度和光波长处于差不多大小的时候,衍射现象才会比较明显。
光栅常数一般是多少
光栅常数一般是1600或3340,光栅常数是光栅两刻线之间的距离,用d表示,是光栅的重要参数。通常所讲的衍射光栅是基于夫琅禾费多缝衍射效应工作的。描述光栅结构与光的入射角和衍射角之间关系的公式叫“光栅方程”。
波在传播时,波阵面上的每个点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次波源;这些次波源再发出球面次波,则以后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是该时刻这些球面次波的包迹面(惠更斯原理)。一个理想的衍射光栅可以认为由一组等间距的无限长无限窄狭缝组成,狭缝之间的间距为d,称为光栅常数。
光栅常数一般是多少绿光
光栅常数一般是460-720nm绿光。光栅常数是光栅的性质,由光栅本身决定的,与使用的光波长无关,只是用绿光去测光栅常数而已,用其他光测的结果是一样的,要看光栅是怎样的。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可以用光栅来做很多光学实验,例如光谱谱线测量,衍射条纹观测,光栅常数测定等实验。在实验当中所使用的光栅,一般光栅常数在几百个纳米左右,比如d=650nm。光栅常数一般和可见光波长差不多数量级。基本原理波在传播时,波阵面上的每个点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次波源;这些次波源再发出球面次波,则以后某一时刻的波阵面,就是该时刻这些球面次波的包迹面(惠更斯原理)。一个理想的衍射光栅可以认为由一组等间距的无限长无限窄狭缝组成,狭缝之间的间距为d,称为光栅常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光栅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