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是什么?
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放射诊断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学科。它是在放射诊断学设备(数字减影x线机、ct机、核磁共振机和常规x线机等)的指导下,通过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临床应用学科。介入治疗学采用“非外科、微创手术”方法可治疗多种疾病。近几十年介入治疗学发展迅速,和内科、外科学一道成为临床3大支柱性学科。
介入治疗=不用开刀的手术
介入治疗其特点是简便、安全、有效、微创和并发症少。在一定程度上,介入治疗=不用开刀的手术。介入治疗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优点在于:
1、它无需开刀,一般只需要局部麻醉而非全身麻醉,从而降低了危险性。
2、损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身体的干扰不大,在最大程度上保护正常器官。
3、对于目前尚无根
治方法的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能够尽量把药物局限在病变的部位,而减少对身体和其他器官的副作用。
正由于以上诸多优点,许多介入治疗方法成为了某些疾病(例如:肝癌、肺癌、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瘤、血管畸形、子宫肌瘤等)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甚至取代或淘汰了原来的外科手术。
介入治疗是什么?
一、介入治疗的定义介入治疗准确的医学定义是在医学影像设备,比如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机、超声影像等引导下借助微创器材进行诊断和治疗。一些传统内科(全身药物治疗为主)和外科(开放手术)无法解决的疾病,往往是介入治疗大显身手的领域。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等突出优点。广义上看,目前介入治疗已经涵盖各个学科,如肿瘤科(肿瘤介入)、心内科(心血管介入)、神经外科(神经介入)、消化内科(内镜下介人)、骨科(骨质疏松或骨转移瘤骨水泥介人治疗)、内分泌科(糖尿病足介人治疗、内分泌功能亢进介入灭能术)、头颈外科(头颈肿瘤碘125粒子植入术)、普外科(大血管介人重建术)、心胸外科(先天性心脏病和获得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肺部小肿瘤外科手术前CT定位)、呼吸内科(大咳血血管介入治疗)等等。二、介入治疗的分类介入治疗涵盖全身各个部位,按照影像设备分为CT介入、磁共振介入和超声介入等。而根据操作途径,分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血管介入是指在血管中置入导管,按照疾病特点,可进行血管重建、功能灭活、局部化疗等;非血管介入则是指穿刺针直接穿刺到达病灶位置,根据疾病特点,可进行取组织活检诊断、病灶消融、置管引流等,或通过正常腔道置管或支架植人,恢复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等。介入治疗有多种手段,它对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癌症综合治疗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病期、症状、治疗目的、风险等因素酌情选择使用,恰当的介入治疗能明显提高某些癌症的局部治疗疗效、减轻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