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红斑狼疮症

时间:2024-12-03 05:24:35 编辑:莆仙君

什么是红斑狼疮呢?

很多人脸上会有红色的斑点,以为自己是食物过敏了,尤其是当自己吃了一些从未吃过的食物,就特别认定是这个原因,有的人还以为自己是被什么昆虫尿在脸上了,导致皮肤溃疡。还有的人是觉得自己脸上的红斑是因为脸上长痘痘的原因。然后就乱用药,导致激素脸,原来的病也没有得到及时的正确治疗,也变得越来越重。所以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有关红斑狼疮的医学知识。一、红斑狼疮的病因1、与遗传有关,红斑狼疮患者家族史里面的发病率比正常人群要高出一些。2、阳光暴晒刺激。长时间都在大太阳下面晒,强烈的是外线会损伤皮肤细胞,导致出现红斑狼疮。3、药物刺激。比如异烟肼、米诺环素、肼屈嗪、奎尼丁、青霉胺等药物也会刺激皮肤出现红斑狼疮。二、红斑狼疮的症状每个患者的病情程度不一样,并且在很多部位都表现出症状,比如心脏、肾、皮肤、肺、血液等等都有表现。有如下常见症状:1、发热、没有食欲、困倦、乏力;2、脱发、蝶形红斑、斑秃、黏膜溃疡;3、头痛,癫痫、昏迷、出现幻想;4、肺泡炎;细支气管炎。三、红斑狼疮的就医如果皮肤上出现红斑,自己又不确定是什么情况,那么应该及时到皮肤科去询问医生,向医生表明自己最近的活动,以及家族里面是否有人患上这个疾病,除了皮肤检查之外,还要做口腔、头发,尿液检查、抽血化验等检查。四、红斑狼疮的治疗1、日常护理。不要到阳光下面暴晒,也不要抽烟,饮食的时候要清淡一些,尽量不要熬夜,也不要工作太劳累。2、药物治疗。口服、外用维A酸类药物。

什么是红斑狼疮?

红斑狼疮(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见于15~40岁女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疾病谱性疾病,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DLE)、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SCL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深在性红斑狼疮(LEP)、新生儿红斑狼疮(NLE)、药物性红斑狼疮(DIL)等亚型。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0.4%~0.5%的SLE患者的一级或二级亲属患LE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单卵双生子通患SLE的比率可高达70%(24%~69%),而异卵双生子该比率为2%~9%;目前发现与SLE有关的基因位点有50余个,多为HLAⅡ、Ⅲ类基因,如HLAⅡ类D区的DR2、DR3、DQA1、DQB1和HLAⅢ类基因中C4AQ。

2.性激素

本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妊娠可诱发或加重SLE。但证据尚显不足。

3.环境因素及其他

紫外线照射可激发或加重LE,可能与其损害角质形成细胞,是DNA发生改变或“隐蔽抗原”释放或新抗原表达致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损伤相关。药物如肼苯达嗪、普鲁卡因、甲基多巴、异烟肼、青霉素等均可诱发药物性红斑狼疮。某些感染(如链球菌、EB病毒等)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临床表现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侵犯皮肤,是红斑狼疮中最轻的类型。少数可有轻度内脏损害,少数病例可转变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损害初起时为一片或数片鲜红色斑,绿豆至黄豆大,表面有粘着性鳞屑,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色素明显加深,略高于中心。中央色淡,可萎缩、低洼,整个皮损呈盘状(故名盘状红斑狼疮)。损害主要分布于日光照射部位,如面部、耳轮及头皮,少数可累及上胸、手背、前臂、口唇及口腔黏膜也可受累。多数患者皮损无自觉症状,但很难完全消退。新损害可逐渐增多或多年不变,损害疏散对称分布,也可互相融合成片,面中部的损害可融合成蝶形。盘状皮损在日光暴晒或劳累后加重。头皮上的损害可引起永久性脱发。陈旧性损害偶尔可发展成皮肤鳞状细胞癌。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临床上较少见,是一种特殊的中间类型。皮肤损害有两种,一种是环状红斑型,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红斑,呈环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