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巍山古城

时间:2024-12-02 17:08:18 编辑:莆仙君

大理巍山的建置历史

巍山建置历史悠久,是南诏国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楚顷襄王遣庄足乔入滇为王,蒙化属滇国。公元前130年(西汉武帝元光五年),汉武帝遣司马相如持节谕西南夷,叶榆诸君长请为内臣,蒙化属汉。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蒙化更名邪龙,隶属益州郡。公元69年(东汉永平十二年),在滇西置永昌郡,沿袭邪龙县,隶属永昌郡。公元225年(蜀汉后主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益州,平定壅门叛乱后,增设云南郡(今云南省祥云县云南驿),仍为邪龙县,改属云南郡。公元271年(晋武帝泰始七年),分益州,置宁州,邪龙改属宁州。公元597年(隋文帝开皇十七年),遣太平公(官职)史万岁(人名)平西南夷后,邪龙属隋。公元649年(唐贞观二十三年),建宁国王张乐进求让位于蒙氏酋长细奴逻。细奴逻即位后,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筑山龙山与图城为都。公元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细奴逻遣子罗盛赴京都晋见高宗,受封巍州刺史,筑蒙舍城为巍州治所。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南诏第二代王罗盛即位,以张建成为相。次年,进京朝晋高宗。公元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姚州蛮叛唐归附土蕃,隔断了蒙舍与姚州之路,但罗盛仍独自奉唐。公元712年(唐玄宗先天元年)罗盛卒。南诏第三代王盛罗皮袭王位,唐王朝封为台登郡王。公元728年(唐开元十六年),南诏第四代王皮罗阁即位。公元730年(唐开元十八年),皮罗阁通过剑川节度使王昱求合六诏为一,得唐王朝准许,经过征战,用武力统一了六诏。公元738年(唐开元二十六年),皮罗阁击破土蕃 及弥蛮的进犯,入朝晋见唐王,玄宗以礼待之,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建越公府,礼遇与三司同等,赐名归义,并赐锦袍、金腰带。皮罗阁由京回蒙后,驱逐西洱河蛮,筑太和城,再筑大厘城驻守,尽有云南之地。公元741年(唐开元二十九年),皮罗阁将南诏都城从蒙舍城迁至太和城。自细奴逻在巍山建立大蒙国起,南诏共传位十三代,历时253年,与唐朝相始终。其中,南诏国在巍山经营了四代,历时92年。公元945年(后晋出帝开运二年),大理国建立,前期沿袭南诏旧制,后将巍山改设为蒙舍镇,统领原南诏开南节度地(今临沧和思茅专区的部份地区)。公元1253年(南宋理宗宝祐元年)忽必烈率兵攻陷大理,巍山归附忽必烈。明初,太祖朱元璋为统一中国,加强和巩固中央集权制,派傅友德、沐英、蓝玉率兵平定云南。巍山的南诏乌蛮后裔(今彝族的先民)天摩牙九部火头(天摩牙是地域名,九部火头是官名)左禾率部归附,并协助平复蒙化的其它地域,因有功受到明王朝的重用。公元1383年(明洪武十六年)明王朝用“以土官治土民”的政策,沿袭蒙化州,推行土司制度,任命彝族首领左禾为土知州判官。公元1405年(明永乐三年)钦升左禾为蒙化知州,并准其子承袭。公元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左禾之子左伽袭土知州。公元1441年(明正统六年),左伽率部参加明军“三征麓川”之役,战功卓著受嘉奖,升左伽为临安(今建水)府同知,大理府知府,仍掌蒙化州事。公元1448年(明正统十三年),升蒙化州为府,封左伽为蒙化掌印土知府,三品官阶,并始设流官通判。公元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清军入云南,蒙化府知府左星海率部归附,清王朝仍命左星海为蒙化府知府。以后左氏承袭蒙化土知府直至公元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明、公元1770年(清乾隆三十五年),改蒙化府为直隶厅,辖漾濞、红岩、马街、赵州等地。清王朝在巍山设置蒙化府,由彝族左氏土官为世袭土知府,历经两朝,承袭17代,历任土知府17人,时间长达513年。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划出蒙化直隶厅所属的漾濞巡检司成立漾濞县,划出白川(今红岩)、马街和赵州部分地区成立弥渡县。改蒙化直隶厅为蒙化府,辖漾濞、弥渡两县。公元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7月,云南省政府在巍山设置派出领导机构——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蒙化、顺宁、昌宁、缅宁、景东、云县、镇康、双江等8个县和耿马设治局,直至公元1948年12月撤销。

云南巍山古城——600多年的明清古建筑群

巍山古城,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红河源头的巍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唐初就有村舍了,元代由大理段氏总管开始建筑土城,到明朝才正式建城,至今整座县城依然较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时候的棋盘格局,是中国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之一。

    巍山古城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南诏始祖细努逻曾在此耕牧。这里也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土司又称土官、土酋,是中国古代一类官职的统称,用于委任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头目,以夷制夷。

    巍山古城内街道以拱城楼为中心,呈标准的井字结构建设,共有25条街道,18条巷,全长14公里。25条街分别为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四方街、日升街、月华街、文明街、上水坝街、下水坝街、后所街、关圣街、雷祖殿街、学旁街、土锅街、大水沟街、报国街、盐店街、南外街、东外街、东新街、西新街、华兴南路、蒙化南路(原巍城西路)、瓜浦街;14条巷分别为:竹壁巷、人文巷、姚家巷、群力巷、丁家巷、火巷、油巷、文华巷、上仓巷、冷泉巷、水巷、崇化巷、祁衙巷、孙家巷。在明清古城周边的:瓜浦街、水巷因两侧有古民居或古迹,故列入古城街巷;文献街、南熏街等,始建于改革开放之后,故不列入。

    城内房屋基本保持了中式结构,南、北主轴线两侧的房屋则完整的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古城内的民居多数是院落式的,保持了大理白族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土木结构的特色,北门外的二条街道是主要居住区,临街为铺面及大门,宽度一般为6-7米,后面为住宅。大部分房子坐北朝南,房子朝向为南偏西15度左右,属结合当地的最佳采光方式,以弥补“四合五天井”光线不好的一面。

    巍山北城楼名拱辰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在高大的城墙上,有五间重檐歇顶式的古老建筑。城楼南面挂“魁雄六诏”,北面挂“万里瞻天”横匾。气势雄威。古楼高23.5米,下舌城墙高8.3米。楼架由28棵大柱支撑,由东、西两道小门登级而上。登上楼顶,举目四望,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向四方延伸,屋舍俨然。整个巍山坝子全收眼底,十分壮观。

    巍然屹立的拱辰楼和星拱楼,成为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大理巍山文物古迹荟萃,风景名胜众多,有巍宝山、巍山古城、玄龙寺、圆觉寺、山龙山于图城、云隐寺、陈异叔石棺、慧明寺、东山蒙化灵泉、鸟道雄关、五印山等等。城内还保存着文庙、关帝庙、财神庙、文华书院、太阳宫、冷泉庵等明清建筑。这些工艺精湛、结构严谨、雕梁画栋的古建筑,再现了昔日巍山古城的繁华和高超的建筑艺术。一些专家学者考察巍山古城后赞叹不已,认为“巍山古城风貌如此完整,在云南乃至全国均属少见”。

    巍宝山是集自然风光、南诏根源文化和道教文化为一体的名山。在全国14座道教名山中,巍宝山的道观殿宇最多、最宏伟、建筑风格最具地方民族特色。其中的长寿洞八卦建筑风格、大殿门上的八仙过海镂空浮雕、大殿顶部的八对藻井镂空龙图,在全国道教名山中绝无仅有。巍宝山上依山就势建有22座清代道观,规模宏大,建筑工艺精湛。山上、殿宇中保留着“松下踏歌”壁画等大批有价值的碑文、石刻、壁画、楹联、匾额、雕刻等。

    巍山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彝族打歌,民间的“洞经音乐”,巍山的扎染,巍山的蜜饯、果脯,名特小吃“粑肉饵丝”。这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安然地静谧在无量山和哀牢山腹地的一隅,一个古老的城池,让小城百姓的烟火生活,显出别样古朴的诗意。


巍山古城景点的介绍

巍山古城景点的介绍   巍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蒙化志稿·城池志》载:“(巍山)城方如印,中建文笔楼为印柄。”从文笔楼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去就是古城的四条主街道。由于种种原因,古城的东、西、南三座古楼已毁,而今只有北门古楼和城中的文笔楼幸存下来。古城池形如棋盘,24条街和18条巷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是典型的明清风格“棋盘式”城池布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巍山古城景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巍山古城景点介绍   走进古城,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木雕大门、黑底鎏金的招牌、被岁月磨得光亮的石板路。街道上的`房子,底层一律是店铺,临街的门面都是木质的,把门板卸下来,整个屋子就向街心敞开着。店门也是家门,没有扎眼的时尚招牌,也没有走遍天下都一样的纪念品。那些马具店、碑刻店、古董店、剃头店、小吃店……可以让你逛个够。小店的主人,悠悠地坐在草墩上,也不在乎身边的铺子是否有生意,怡然自得地打着哈欠。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悠闲地坐在街边的草墩上,围着小方桌吃茶下棋吹牛,看街上的热闹。古街上,背着书包的、挑着蔬菜的、提着鸟笼的、牵着毛驴的、甩着空手的……人们从古楼的门洞穿梭而过,来来往往行走于古街上。岁岁年年,热闹的景象似乎在这古街上定格。   清晨,你可以在古街选择一家早点铺,吃上一碗八巴肉饵丝或者一碗巍山一根面。八巴肉饵丝和一根面都是巍山响当当的小吃,价格公道味道鲜美。转出来在街边,可以花上几元钱买一堆刚采的菌子。如果有兴趣可以在碑刻店或古董铺里泡一个早上。每一条小巷,小食馆、小旅店和小茶铺,都涌动着一种亲切的氛围。只要你在谁家的大院或店铺探个头,主人家就会用软糯的巍山腔打招呼“请进来坐坐!”“来,和我们请饭!”   随便进到一户人家,古朴清幽的庭院;清香扑鼻的花木;满院子都是绿,梅兰竹菊风姿绰绰,山茶杜鹃争奇斗艳。山石砌成的花台、假山别有韵味。巍山人爱养花,闲暇时浇水施肥,修剪造型,既美化了环境又能修身养性。难怪巍山人有温文尔雅谦和礼让的性情了。   沿古街一直往北走就到了拱辰楼。拱辰楼原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现存为永历年间的建筑。拱辰楼建在二丈多高的砖石城墙上,土木结构。高23.4米,长41.7米,宽24.8米,由28根合抱的大圆柱支撑,四面出厦,雄伟壮观。城楼上檐南面悬挂有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蒙化府同知康瓤题写的“魁雄六诏”巨匾;北面悬挂着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蒙化直隶厅同知黄大鹤书写的“万里瞻天”大匾。登上拱辰楼,巍山坝子的山川景色历历在目。   巍山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彝族先民细奴逻在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建立的南诏国,历经13代200余年。巍山的老百姓生活在古老文化积淀的环境中,南诏文明的深远背景在许多场所0现,一座寺庙、一间铺子、一种小吃、一条街巷,这一切都从中透着历史的痕迹,仿佛都在记忆中,而那鲜活的历史则是整个巍山的灵魂。这座曾经被岁月的尘埃遮蔽了的高原小城,充满了无可复制的性格,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样一座活态的古城是多么让人魂牵梦萦啊! ;


巍山古城景点介绍

巍山古城地处云南西部哀牢山麓,红河源头的巍山,是一座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南诏国的发祥地。始建于元代的古城,在明代改为砖城,如今风貌依然。巍山还是云南推行土司制度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众多寺观庙宇,与多姿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巍山古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再加上适宜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巍山人神闲气定的生活性格。主要景点1、拱辰楼、星拱楼巍山古城筑有城墙,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城中心建星拱楼,古城形方如印。城内为棋盘式街道格局。有25条街,18条巷,街道纵横交错。巍山北城楼名拱辰楼,建于明洪武年间。在高大的城墙上,有五间重檐歇顶式的古老建筑。城楼南面挂“魁雄六诏”,北面挂“万里瞻天”横匾。2、巍宝山巍宝山是全国14座道教名山之一。为云南省第一批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85.2%。山体像一大青狮,正回头俯瞰古城和瓜江;山下水库和大坝好似其梳妆台,白云浮游的水面宛若其穿衣镜。3、圆觉寺圆觉寺林木掩映,风景秀丽,是游览胜地,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明代学者杨慎曾寓居于此,在大殿上题了两副对联,一副是:“一水抱孤城,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殿阁,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一副是:“高阁高悬,低阁低悬,僧在画中看画;远峰远刊,近峰近刊,人来山上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