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才能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4年 181 1岁 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中平6年 189 9岁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 12岁 诸葛亮父亲诸葛硅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岁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亮玄收养,其兄诸葛谨同继母赴江东。 初平2年 195 15岁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章)。 建安2年 197 17岁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建安4年 199 19岁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12年 207 27岁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13年 208 28岁 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建安14年 209 29岁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16年 211 31岁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19年 214 34岁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率兵与刘备会师。刘备进成都,掌管巴蜀。诸葛亮任蜀军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兼任大司马府事。 建安20年 215 35岁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23年 218 38岁 诸葛亮留守巴蜀,筹集军粮,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1岁 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蜀建兴元年 223 43岁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蜀建兴2年 224 44岁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稳定因刘备战败而混乱的人心。 蜀建兴3年 225 45岁 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蜀建兴4年 226 46岁 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蜀建兴5年 227 47岁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进行北伐。 蜀建兴6年 228 48岁 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7年 229 49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8年 230 50岁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9年 231 51岁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蜀建兴11年 233 53岁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12年 234 54岁 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评价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其义,大地为之动容;其智慧,千百流传;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
诸葛亮的才华
刘备为什么可以创造蜀国,我觉得大部分的功劳应该是诸葛亮的,为什么那么说呢?我们先接着往下看。
在中国的历史上,诸葛亮是光芒万丈的伟人,他是极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于一身。学问,道德,文章都首屈一指。
而且我国自古都非常崇拜诸葛亮,甚至为他盖了庙,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都说中写了诸葛亮的事迹,甚至还锦上添花,写了诸葛亮那些出众的智慧,虽然有一些故事比较有漏洞,以如空城计。但这里的孔明先生还是非常的有伟人风范的。总是以为他不分寒暑的穿着八卦袍,一手摇着鹅毛扇的半神仙,他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会制造自动的牛车流马,口袋里一掏就是一个锦囊,锦囊里妙计连连,可以活活气死周瑜。也可以活活骂王朗,而诸葛亮也不可能这样料事如神。而这是受了谁所赐?就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所赐。
真正的诸葛亮虽然阻止多谋,可是没有如此玄妙,而且如果诸葛亮代表神机妙算,实在可大大抹杀了他的可贵,因为诸葛亮有学问。有理想是一个知识分子,而且他给了大部分中国人一个的信仰,这才是诸葛亮一个了不起的地方。
比如在刘备三访诸葛亮时,诸葛亮只有二十六七岁。张飞,关羽非常的看不起他。因为张飞,关羽都是沙场猛将,年龄也比诸葛亮大上一截。而且比学问,关羽熟读左传,张飞写的一手好字。他们可不服一个年轻小伙子来居上,做比他们还高的官。
可是刘备呢,刘备对诸葛亮却是非常器重,每天向他虚心求教,实则同桌。请则同榻。有这样的主子,对军师这样好,不能成一番大事业,那也就怪了,而且军师还是那样有才,对主子也是非常的忠诚。
而且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也非常喜欢诸葛亮。刘琦三番五次的来找诸葛亮,让他帮忙一个计划。而然诸葛亮总是塞过去有一次,刘琦请诸葛亮来到了后花园,共同登上了小阁楼,然后命令仆役把楼梯搬走。刘琦拍拍手道:“好了,现在上不着天、下不接地,你的话直接进入我的耳中,你可以放心地说了吧。”诸葛亮不愿干预旁人的家务事,只淡淡地说:“以前申生留在国内被骊姬害死,公子重耳出奔外国反而安全。”
由于当时刘表的小儿子刘琮比较受刘表的重视,于是诸葛亮就拿这件事来提醒刘琦。而且连荆州刺史刘表的长子刘琦这样的人都得请教诸葛亮,可见诸葛亮有多么的有才。(这里的诸葛亮没有被《三国演义》美化过,是历史的原文。)
在刘备死之后,诸葛亮平服南蛮孟获之后,陈又一次积极武装,但是依然在三国之中最弱。可是这不足以影响诸葛亮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
在建兴五年,魏文帝曹丕去世,明帝曹睿记为国事不稳。诸葛亮认为良机不可失,想要北伐,再出师之前,诸葛亮苦口婆心的劝留单要自信,要振作。要远离小人,并且表示一定要为国家效力,然后那篇作者被人称为《出师表》。而且有人说读了《出师表》不哭的人,那就是不忠。
最后,诸葛亮由于赏罚公平。所以有许多被他治罪的人非但不怨恨粉儿很感激。为什么呀?因为他们觉得诸葛亮他惩罚是对的。这也可以看到诸葛亮,他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