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基本特征
1、知觉的选择性
客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每一时刻里,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刺激也是非常多的,但人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他的刺激全部都清楚地感受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都作出相应的反应。我们总是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即我们总是选择某些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特性作为我们知觉的对象,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例如,上课时,当我们注意看黑板上的字时,黑板上的字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黑板、墙壁、老师的讲解、周围同学的翻书声等便成为知觉的背景;当我们注意听教师的讲解时,教师的声音便成为我们知觉的对象,而周围同学的翻书声、进入视野的一切便成为我们知觉的背景。还有,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用笔在讲义上标记出重点知识,就是把这些重点知识作为知觉的对象,把它们从所有呈现的知识当中知觉出来的过程。
所以知觉的选择性主要强调的就是背景与对象的关系,就像我们在网上经常会看到的一些图。
例如左图,如果我们看成是一个杯子,那么杯子就是对象,其它就是背景;如果看成是两个人脸,那人脸就是对象,其余就是背景。而右图中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美女像或者一个吹小号的人。
除了这些有趣的图片以外,还比如 万绿丛中一点红、用白粉笔在黑板上写的字、夜深人静时隔壁的电话铃声;另外,冰天雪地中的白熊、穿着迷彩服藏在草地中的士兵也是利用了只觉得选择性,只不过是从反面让对象更好的隐蔽在大背景中。
2、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此概念中,最重要的两个关键词就是部分和整体。比如我们古语有说:窥一斑而知全豹,也就是通过豹子的一个斑点,就可以得出这个动物是豹子。体现的就是从部分推整体的过程,为知觉的整体性。有一道考题说:漫画家勾勒数笔,别人就知道画的是谁。这个体现的就是知觉的整体性,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多常见的例子。
例如左图,我们看这个图片的时候就是从整体上去观察的,是一个正方体的形状,而不是分成很多不完整的小圆圈来看。
而右图,挡住A和C,我们就会认为中间那个是数字13,挡住12和14,中间那个我们就会把它知觉成B,我们都是从整体上来知觉,而不是把它们分成一个一个的单独的个体。
3、知觉的理解性
在知觉过程中,我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在对知觉对象理解的过程中,经验是最重要的。比如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正是由于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因此对于同样的人“哈姆雷特”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认识。还有,我们生活中所说的“外行看门道,内行看热闹”就是理解性的体现,同样的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不同,所以大家看的东西都不一样,这就是理解性的体现。简单一句话就是:单对象,多结果。
考题再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是知觉的哪个特性?这是因为人们知识经验的不同导致的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这个就是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构成视知觉恒常性的主要成分有四种,即亮度恒常性、颜色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
亮度恒常性指的是,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例如,白衬衣不管是在屋里看还是屋外看,我们总是把它知觉为相同的白色。
颜色恒常性是指,在强光下煤块反射的光量远远大于暗处粉笔所反射的光量,但我们仍把煤块知觉为黑的,粉笔知觉为白的。
形状恒常性指的是,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物体时,物体在我们眼中的成像会发生变化,但我们实际知觉到的物体的形状不会改变。例如,一个圆盘,无论如何倾斜旋转,而事实上所看到的可能是椭圆,甚至线段,我们都会当它是圆盘;一辆公共汽车,不论从正面看,还是侧面看,我们知觉到的公共汽车的形状不会改变。
大小恒常性指的是,物体离我们近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要大于物体离我们远时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但我们实际知觉到的物体的大小不会因此而改变。比如一个人渐渐走远,我们并不会觉得这个人本身变小了,而是会把他知觉为大小不变的对象。
这里面强调的是知觉条件变,映象不变,也就是说 变和不变的关系。
简述知觉的特性是什么?
知觉的特性是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是指从背景中把少数事物区分出来,从而对它们作出清晰的反映。整体性是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的部分、不同的属性组成的,但我们并不把它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是指人对于知觉的对象总是以自己的过去经验予以解释。知觉的理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所以,知识经验不同也就意味着对于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种类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知觉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空间知觉:是指人脑对物体的空间特征的反应。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时间知觉有两种:一种知觉是:现在是什么季节、几号、几点。二是知觉现在时刻与过去某一时刻的长短。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运动知觉就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知觉名词解释心理学
知觉名词解释心理学即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换句话说,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知觉有这样几个特性,分别是整体性、恒常性、意义性、选择性。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知觉和感觉的区别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类似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