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维埃宫殿的决定建造
1930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作出决议,把莫斯科划为独立的行政经济单位,指示制定莫斯科的远景发展规划。1931年6月,政治局作出了《关于莫斯科城市经济和苏联城市经济发展》的决议,其中明确提出要把莫斯科的建设当成苏联社会主义体制下城市建设的样板和实验室来抓。这次,领导人的目光准确地落在了“苏维埃宫”的建造上。建筑学会的一位领导人不失时机地再次提出了苏维埃宫的建造问题。他建议把大教堂所在的广场改造成比红场更大的广场,在广场上建起一座天下第一的宫殿——苏维埃宫。他的建议得到了政府的全力支持,随即展开了苏维埃宫设计方案的竞赛工作。为了体现苏联是个世界第一流大国,设计方案的征集是面向全世界的。在400多个各国设计者的方案中,苏联建筑师约樊高中榜首。
苏维埃宫殿的介绍
苏维埃宫殿(俄文 дворец советов 、英文 Palace of Soviets)是苏联规划在首都莫斯科建造的超高层建筑,囊括基督救世主大教堂及其周边地区。高达415米,超过当时世界上所有建筑,仅顶部列宁像就有75米高。1924年春,政府委员会建议在大教堂地址上建造苏维埃宫。但由于处在困难时期,计划搁浅。1931年6月,苏联政治局接受建筑学会再次提出建造苏维埃宫的建议。计划把大教堂所在广场改造成比红场更大的广场,在广场上建起苏维埃宫,随即展开了苏维埃宫设计方案的竞赛工作。苏维埃宫殿设计方案的征集是面向全世界的。在400多个各国设计者的方案中,苏联建筑师约樊高中榜首。同时政府就把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炸毁,预留下空地。但经过多年的方案设计与修订,始终未能建成。苏联解体后,为了纪念莫斯科建城850周年,莫斯科市政府花费巨资重建被毁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于2000年8月重新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