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G是什么类型的游戏
动作角色扮演游戏(action role-playing game)是电子游戏类型的其中一种。意指将动作游戏、角色扮演游戏(RPG)和冒险游戏的要素合并的作品。简写为Action RPG或A-RPG。从游戏发展来看,ARPG是从RPG发展出来的分支。ARPG起源于RPG。RPG是电子游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也是数量最为庞大的一种,因为RPG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技术要求最低,因此开发起来相对容易很多。扩展资料在ARPG游戏中玩家扮演的角色相比纯种的RPG游戏要做出更多的动作(貌似有些废话?)这里的动作包括但不仅限于打斗、跑酷、飞行、骑马等等。这些动作要素使得游戏对于玩家的操作要求更高,难度更高,同时给与玩家更高的代入感和完成时的成就感。当下普遍的游戏大作大都采用了ARPG的类型,如《古墓丽影》系列,《巫师》系列,《黑暗之魂》系列等。
打砖块游戏的简介
球碰到砖块、棒子与底下以外的三边会反弹,落到底下会失去一颗球,把砖块全部消去就可以破关。 始祖是史蒂夫·乔布斯与他的好友沃兹(苹果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于1975年的夏末,花了4天时间设计完成的游戏《乒乓》。同时,美国英宝格公司(en:Atari Games,ja:アタリ (ゲーム))于1976年推出的街机游戏“Breakout”,由该公司在1972年发行的“PONG”(en:PONG,ja:ポン (ゲーム),世界上第一款电子游戏,类似台球)改良而来。相较于其前作,一个人就可以玩与变化丰富这两项特点让Breakout相当卖座,使各家公司竞相模仿。因为规则简单与游戏性,现在许多移动电话都有内建打砖块游戏,也有许多因特网小游戏版本。打砖块游戏一般不大,甚至用软盘即可容下。代表作Breakout《Breakout》 世界上第一款打砖块游戏,1976年由英宝格公司发行。游戏设计是后来创立苹果电脑的史蒂夫·乔布斯与斯蒂夫·沃兹尼亚克两人,程序设计是Brad Stewart。1978年公司发行第二代的Super Breakout。Gee Bee《Gee Bee》 日本Namco公司在1978年推出的该公司第一款街机游戏。合并打砖块与弹珠台游戏的特色。快打砖块(Arkanoid)《Arkanoid》 日本泰托(Taito)公司在1986年推出的街机游戏,引入电脑控制的敌机与后来一般打砖块游戏常见的加强道具(Powerup Item)等要素。
arpg是什么类型的游戏?
动作角色扮演游戏(英语:action role-playing game,简写为“A-RPG”或“ARPG”)是电子游戏类型的其中一种。意指将动作游戏、角色扮演游戏(RPG)和冒险游戏的要素合并的作品。具体上来说,基本型是具备使角色成长继续冒险的RPG要素、对于战斗场景的动作性处理(非选项式战术,考虑到操作时差等的处理)、解决隐藏谜题或机关的冒险游戏要素等。尤其是多半会称能够平顺地连接这些场景的游戏为“动作角色扮演游戏”。战斗场景以即时方式(real time)进行,但移动画面等需要作切换处里的游戏容易只被称作“角色扮演游戏”。另外,特鲁内克大冒险之类的探索游戏(Roguelike)在画面构成与操作方式上容易被会误解成ARPG,但是因为不具有动作游戏的要素在,分类于此并不适当。最早定义出Active RPG的游戏是《Hydlide》(T&E SOFT),和过去出现的“类ARPG游戏”划分了界线。Active RPG诞生的背景是,1984年电脑游戏业界当时的个人电脑并未内置软驱,而外部纪录装置是用卡式磁带。因此几乎所有的游戏每1次都只能从卡式磁带读取出64K字节而让游戏进行下去。RPG需要有软驱的随机存取,但由BPS发售的《The Black Onyx》,证明了卡式磁带也能够制作RPG。此后一口气引起了RPG风潮,不过正因为有‘为了玩角色扮演游戏必须先看故事文章先进行冒险部分。’之格言,由南梦宫(现在的万代南梦宫娱乐)发售《迷宫塔》造成玩家希望RPG转变成动作游戏之影响。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就是《Hydlide》。后来各家公司探索Action RPG新的方向性,首先脱颖而出的是日本Falcom的《Dragon Slayer》系列。第2代《Xanadu》以后动作拼盘性质强烈的该系列,和《Hydlide》同样作为Action RPG受到好评。代表作品1、Hydlide日本ARPG的先驱。采用依照等级不同,获得经验值会改变的系统,实现了独特的游戏平衡。生命值(HP)减为0时会回复到最大值的‘苏生药(生き返りの薬)’成为同类型的标准道具。2、Xanadu可以打倒的怪物有数量限制在,必须随时管理经验値与资金。拼盘要素强烈的作品。3、伊苏系列Hydlide的进化系(虽然是别家公司的作品)。采用依照等级不同获得经验值会改变的系统,使玩家经常处于适当的等级程度来进行游戏,实现了独特的游戏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