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雁的诗句20首
1.关于大雁的古诗大全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二首》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王维《使至塞上》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王湾《次北固山下》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 杜甫《孤雁 》 鸿雁在云鱼在水。 —— 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 薛道衡《人日思归》 2.带“雁”的诗句 归雁 【唐】鲍溶 南国春早暖,渚蒲正月生。 东风吹雁心,上下和乐声。 绕水半空去,拂云偕相迎。 如防失群怨,预有侵夜惊。 渺邈天外影,支离塞中莺。 自顾摧颓羽,偏感南北情。 乍甘烟雾劳,不顾龙沙荣。 虽乐未归意,终不能自鸣。 喜去春月满,归来秋风清。 啼余碧窗梦,望断阴山行。 不及瑶台燕,寄身金宫楹。 孤雁 【唐】储嗣宗 孤雁暮飞急,萧萧天地秋。关河正黄叶,消息断青楼。 湘渚烟波远,骊山风雨愁。此时万里道,魂梦绕沧洲。 秋雁 【唐】褚亮 日暮霜风急,羽翮转难任。为有传书意,翩翩入上林。 泊雁 【唐】戴叔伦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柝随风敛阵,楼映月低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闻雁 【唐】杜牧 带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 惊起向何处?高飞极海涯。 入云声渐远,离岳路犹赊。 归梦当时断,参差欲到家。 早雁 【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白雁 【唐】李建勋 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 薄暮浴清波,斜阳共明灭。 差池失群久,幽独依人切。 旅食赖菰蒲,单栖怯霜雪。 边风昨夜起,顾影空哀咽。 不及墙上乌,相将绕双阙。 咏雁 【唐】李远 早晚辞沙漠,南来处处飞。关山多雨雪,风水损毛衣。 碧海魂应断,红楼信自稀。不知矰缴外,留得几行归。 归雁 【唐】孟贯 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汀洲齐奋翼,霄汉共成行。 雪尽翻风暖,寒收度月凉。直应到秋日,依旧返潇湘。 归雁 【唐】齐己 塞门春已暖,连影起苹风。云梦千行去,潇湘一夜空。 江人休举网,虏将又虚弓。莫失南来伴,衡阳树即红。 雁 【唐】郑谷 八月悲风九月霜,蓼花红淡苇条黄。 石头城下波摇影,星子湾西云间行。 惊散渔家吹短笛,失群征戍锁残阳。 故乡闻尔亦惆怅,何况扁舟非故乡?。 3.关于雁的诗句古诗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李商隐(霜月)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沈如筠(闺怨)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4.关于“雁”的诗句有哪些 1.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翻译: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翻译:问谁能够将他的书信带来,让我知道他的音信,我回信的时候,满月的月光照着西楼。 3.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翻译: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不要担心你前去的地方没有知心朋友,天下哪个人不认识你呢! 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翻译: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5.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翻译: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 6.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翻译: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怎么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却见一行行秋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但如今夫君已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7.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翻译:只是不知怎样寄回给家乡。大雁正好北归,书信带我情回。只请大雁送信归。 8.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翻译:翻译是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9.鸿雁在云鱼在水。——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翻译:虽有天上的鸿雁和水中的游鱼,它们却不能为自己传递书信,因而惆怅万端。 10.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孤雁》 翻译: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的声音。 5.古诗文中写雁的诗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陆游《幽居》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在《夜归》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的《塞下曲》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 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 李白《千里思》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贺朝《从军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 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李益《春夜闻笛》 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梅尧臣《秋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纱》春恨词 6.有关"雁"的古诗 【年代】:不详 【作者】:不详 【作品】:佚名 【内容】: 层高欲穷千里目,愁云低锁衡阳路; 鱼书不至雁无凭,几番空作悲愁赋。 回首西山月有斜,天涯孤客真难渡; 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年代】:明 【作者】:高启 【作品】:闻雁 【内容】: 江寒月黑夜,定宿蒹葭里。 叫叫过灯前,却是谁惊起? 【年代】:元 【作者】:张可久 【作品】:小桃红·寄鉴湖诸友 【内容】: 一城秋雨豆花凉, 闲倚平山望。 不似年时鉴湖上, 锦云香,采莲人语荷花荡。 西风雁行,清溪渔唱, 吹恨入沧浪。 【年代】:元 【作者】:马致远 【作品】:南吕·四块玉·紫芝路 【内容】: 雁北飞,人北望, 抛闪煞明妃也汉君王。 小单于把盏呀刺刺唱。 青草畔有收酪牛, 黑河边有扇尾羊, 他只是思故乡。
孤雁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孤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这是一首咏物诗,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全诗通过对雁孤苦伶仃的描写来象征诗人自己。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孤雁的古诗
孤雁作者 杜甫 朝代 唐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译文:离群的孤雁既不饮水也不啄食,边飞边叫的声音里饱含对同群伙伴的思念。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着天际孤雁? 孤雁望断天涯,仿佛依稀看见伙伴们就在眼前;哀鸣不绝,好像愈发听到了同伴们的呼唤。 野鸦完全不解孤雁的念群之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赏析: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安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杜甫·孤雁》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治今重庆奉节)时。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体物曲尽其妙,同时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依常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则不然,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独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著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曰:“‘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次联境界倏忽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的心情该多么惶急、焦虑,又该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仿佛打开了一道闸门,诗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诗人所思念者恐不独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唤啊,唤啊,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清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它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它虽命薄却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仿佛电影镜头似的表现那云间雁影,真神来之笔。
杜甫 孤雁/后飞雁
《孤雁/后飞雁》 作者:杜甫 原文: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释: 1、饮啄:鸟类饮水啄食。 2、万重云:指天高路远,云海弥漫。 3、望尽二句:望尽天际,仿佛看见了失去的同伴;哀唤声声,似乎同伴的叫鸣在耳边响。 4、意绪:心绪,念头。 5、自:一作亦。 翻译: 一只离群的孤雁,它不喝水不啄食, 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 思念和追寻着它的伙伴。 又有谁来怜惜这浩渺天空中的孤雁呢? 然而它和雁群相失在云海弥漫间, 它望尽天涯,仿佛伙伴们就在眼前; 它哀鸣声声,好像听到了同类的呼唤, 然而野鸦们全然不懂孤雁的心情, 只顾在那里纷纷鼓噪不休。 赏析: 《孤雁》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年杜甫旅居夔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乘船沿长江出川,滞留夔州。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心中充满失意之感和哀伤之情。这首《孤雁》诗,表达的就是乱离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 依常规方法,咏物诗以曲为佳,以隐为妙,所咏的事物是不宜直接说破的。杜甫则不是这样,他开篇即唤出孤雁,而这只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价说:飞鸣声念群,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领的。 第二联境界忽然开阔。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群相失在万重云间,此时此际显得惶急、焦虑和迷茫。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它不知道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这一联以谁怜二字设问,这一问,将诗人胸中的情感滚滚流出: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诗人与雁,物我交融,浑然一体了。清人朱鹤龄评注这首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而且诗人所思念的不单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第三联紧承上联,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迫使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不停地望,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唤声声,不停地唤,似乎那侣伴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群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泣矣!(《读杜心解》) 结尾用了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懂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对着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诗人与这些不知我者自然无话可谈。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这首咏物诗写于大庆初杜甫晚年旅居虁(ku)州期间。由于四川政局混乱,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诗人晚年多病故交零落,处境艰难。 杜甫 后出塞·朝进东门营 《后出塞朝进东门营》 作者:杜甫 原文: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赏析: 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至此,这位新兵不禁慨然兴问:借问大将谁?──统帅这支军队的大将是谁呢?但因为时当静营之后,他也慑于军令的森严,不敢向旁人发问,只是自己心里揣测道:恐是霍嫖姚──大概是象西汉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治军有方、韬略过人的将领吧! 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在起二句作了必要的交待之后,依次画出了日暮、傍黑、月夜三幅军旅生活的图景。三幅画都用速写的画法,粗笔勾勒出威严雄壮的军容气势。而且,三幅画面都以边地旷野为背景,通过选取各具典型特征的景物,分别描摹了出征大军的三个场面:暮野行军图体现军势的凛然和庄严;沙地宿营图体现军容的壮阔和整肃;月夜静营图体现军纪的森严和气氛的悲壮。最后用新兵不可自抑的叹问和想象收尾。全诗层次井然,步步相生;写景叙意,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境、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可得(《杜诗镜铨》卷三引) 崔涂 孤雁 《孤雁》 作者: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释: 1、之:往。 2、失:失群。 3、渚:水中的小洲。 译文: 几阵齐飞的旅伴, 全部回到了塞上, 只有你这孤雁, 不知独自飞向何方。 暮雨中, 你悲凄地呼唤丢失的伙伴, 你想栖息, 却又迟疑畏惧不下寒塘。 渚上低暗, 你孤独地穿越过了云层; 只有关山的冷月, 伴随你孤苦凄凉。 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 把生命葬丧, 只是失群孤飞, 毕竟叫人疑惧恐慌。 赏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李清照 孤雁儿/御街行 《孤雁儿/御街行》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断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注释: 1、纸帐:纸制之帐。 2、沉香: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沉水 3、断续:《花草粹编》作断。 4、玉炉:玉制香炉。也泛称高级香炉。 5、三弄:古笛有《梅花三弄》。 6、萧萧:《花草粹编》作潇潇。 7、肠断:指人极度哀伤,柔肠愁断之意。 8、一枝折得:折取一枝梅花。南朝陆凯与范晔交谊甚深,陆凯从江南遥寄一枝梅花给长安的故人范晔,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别信,聊寄一枝春。表现对挚友的慰藉和深厚的情谊。 赏析: 此词为咏梅词。应作于赵明诚病殁之后。表现了女主人对亡夫的缅怀悼念及对亡灵的慰藉之情。 此词既没有直接描绘梅的色、香、姿,也没有去歌颂梅的品性,而是把梅作为作者个人悲欢的见证。她是为抒孤怀才借梅花以表对亡夫的悼念之情。起笔于景,落墨于情。开笔入题,但含而不露,笔无虚设。层层布景,如层峦叠嶂,景景呈新,借景抒情,情随景迁,景景生悲。此词巧妙灵活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实属词林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