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说的非乐,天志,明鬼,非命是什么意思?
非乐,就是禁止音乐,反对从事音乐活动。墨子认为凡事应该利国利民,而百姓、国家都在为生存奔波,制造乐器需要聚敛百姓的钱财,荒废百姓的生产,而且音乐还能使人耽于荒淫。因此,必须要禁止音乐。天志,意指在人伦社会秩序之上,有一个非人层次的高级存有者”天“,扮演着主宰人伦秩序,并施予赏善罚恶功能的角色,天以他的意志来作为,天志於是成为人文世界最应追寻奉行的对象。对“明鬼”思想的解读,有两个不同的声音,一是墨家确信鬼神存在;一是墨家“明鬼”不“信鬼”。 墨子论证鬼神的存在,是为他的兼爱理论作张本,而并不是对超自然有什么兴趣。他关于“天志”和“明鬼”的理论只是为了教人相信,实行兼爱,将得上天奖赏;反之,将受上天惩罚。这是墨子倡导的宗教规范。非命,指 不相信命运,主张人为。墨子,名翟,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墨子说的非乐,天志,明鬼,非命是什么意思?'
释义如下:非乐:反对奢靡的音乐活动,提倡节约人财物力。天志: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兴利除害。非命:否认天命对人事的支配和影响,认为一个人富贵贫贱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努力或不努力的结果。明鬼: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扬善惩恶。扩展资料: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他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以素丝和染丝为喻,形象地说明环境、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性。所以,他强调“染不可不慎也”。从“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触发,墨子主张以“兼士”作为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兼士应该具有知识技能、思维论辩和高尚道德三项要求。其中道德高尚尤为重要。唯有如此,兼士才能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不分彼此、亲疏、贵贱和贫富,对所有人都能做到“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前者包括生产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教育以及自然科学知识教育,目的在于训练和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进行论辩,说服别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儒家主张“六艺”教育相比,这是墨子在教育内容方面的一个重要创造。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墨子不赞同儒家“拱己以待”的方法,而是提倡“虽不叩必鸣”,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说教。也不满意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方法,而是强调“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今天的教育方法与古代不同,必须重在创造。他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他还注意到施教过程中应顾及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他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量力而行原则的教育家。与儒家教育异趣的墨子教育思想,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内容,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