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相桓公的结果是什么
“管仲相桓公”的结果: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被尊称为“仲父”。
齐桓公四十一年病逝。后人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母为卫姬。
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开方、常之巫等人。
管仲相桓公的结果是什么?
管仲相桓公的结果是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一、出处宋代 苏洵《管仲论》二、原文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三、译文管仲为相辅佐齐桓公的时候,齐桓公称霸于诸侯,排斥打击了夷、狄等少数民族。管仲一生都在为使齐国国富民强而努力,诸侯不敢再叛乱。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相继得到重用。齐桓公最后在宫廷内乱中去世,五位公子开始争夺君位,祸乱蔓延开来,直到齐简公时期,齐国没有一年是安宁的。作品赏析:这篇文章分为五个自然段。第一段概言管仲生前死后齐强之功和齐乱之祸,第二段直陈齐国之祸实由管仲,第三段指责管仲不懂治国之本。第四段以晋文公来比照齐桓公以步说明管仲于齐国败乱无可逃责,第五段总结管仲临终不能荐贤自代的教训以垂戒后人。全文章句腾挪多变,奇诡莫测,起伏照应,极富雄辩恣肆的特点。
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 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简述
1、春秋时期的管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齐桓公的政敌。齐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长齐襄公。齐襄公是一个丧失人伦的衣冠禽兽,把齐国搞得一塌糊涂,使齐国政治潜藏着极其管仲像深刻的危机。诸公子纷纷逃亡,以避灾难。公子小白与心腹鲍叔牙投奔莒国,弟弟公子纠则同心腹管仲投奔了鲁国。不久,国内发生政变,齐襄公被杀。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得知消息后,分别由他们所居的国家派遣军队,护送他们回国。两兄弟谁先回到齐国,谁就能成为国君。为了帮助公子纠夺得齐国君位,管仲单人匹马驰向通往莒国的大道,奋力追赶上了公子小白。他假装恭顺,上前拜见小白,乘小白不注意,突然猛发一箭,直向小白心窝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从车上栽了下来。管仲大喜过望,急忙策马而逃。管仲赶上公子纠的队伍后,把事情对公子纠讲了。他们以为政敌已除,于是便从容不迫地向齐国进发。但是当他们赶到齐国首都临淄时,却得知小白已经登基为国君了。
2、原来小白并没有死,那一箭正射在他腰带的铜钩上,便幸运地躲过了劫难。小白知道管仲是有名的神射手,于是急中生智,咬破舌尖,大叫一声,口吐鲜血,栽下马去,瞒过了管仲。然后他们抄小路疾驰回国,抢先登上了国君的宝座。鲁国军队见小白捷足先登,便用武力攻打城门,哪知齐国早有防备,鲁军大败而回。
3、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即位以后,要封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极力推荐管仲,他对齐桓公说:“管仲之才,胜我百倍,君若欲大展宏图,非管仲莫属。”齐桓公也知道管仲是旷世奇才,又见鲍叔牙竭诚推荐,于是决定捐弃前嫌,重用管仲。为了能让管仲回国,齐桓公派人对鲁国国君说,杀掉公子纠,缚送管仲回国,以报一箭之仇。若不应允,即兴兵伐鲁。鲁国弱小,只得照办,杀了公子纠,把管仲捆绑起来,装入囚车,送回齐国。管仲自以为必死无疑,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大义凛然,泰然处之。哪知当他被押进宫廷时,齐桓公快步走下座位,亲自为他松绑,当即拜他为宰相。齐桓公的这一举动使管仲深受感动,从此他尽心辅佐齐桓公,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结果齐国大治,国力大增。管仲又建议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存邢救卫,九合诸侯,最后终于称霸天下,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首。
齐桓公和管仲是什么关系 齐桓公和管仲之间
齐桓公和管仲是君臣关系。齐桓公得到管仲辅佐,真是如鱼得水。齐桓公正与管仲议事,有人来报告说北方的一个叫做山戎的少数民族又侵犯了燕国,燕国派人来求救了。齐侯大军到了燕国,才知山戎早就带着抢到的人口和财物跑了。终于打败了山戎,到了凯旋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 这时管仲说:“大王,狗、马都有辨认道路的本领。我们挑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边引路,就可以走出山谷。”齐桓公立刻让人挑选了几匹老马,放开缰绳,让它们在前随意地走,军队跟在马的后边。没有多久,在马的带领下,齐国的军队果然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路。扩展资料管仲三熏三沐见齐桓公:管仲相齐的故事广为流传,管仲是春秋时期最杰出的丞相,因为在管仲的帮助下齐国逐渐富强并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任用管仲实施政治改革,改革后齐国国内的气象焕然一新。我们都知道管仲相齐在齐国大展才干,但很少有人了解管仲三熏三沐见齐桓公的过程。齐襄王死后管仲本来是帮助公子纠来争夺皇位,可惜最后是小白也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胜利,齐桓公登上皇位后在鲍叔牙的举荐下不计前嫌决定重用管仲,管仲对于齐桓公很是感激。当时的管仲由于曾帮助公子纠与齐桓公作对所以逃到了鲁国,齐王的使臣到鲁国以问罪的名义将管仲带回了齐国。可入国后齐国人为管仲三熏三沐来表达尊敬之情,在当时的齐国人们对沐浴很看重,三熏三沐更是沐浴中最高的礼遇。齐桓公对管仲的礼遇和尊敬让管仲很是感动,从此以后他作为齐国的丞相一心辅佐齐桓公,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最终使得齐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强盛的国家。管仲三熏三沐见齐桓的故事被记入史册广为流传,齐桓公不计前嫌的任用贤才,礼贤下士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君主的榜样。管仲三熏三沐的故事不仅仅表现了齐桓公是一位明君,而且还向读者们展示了春秋时期齐国对沐浴礼节的重视,事实证明只有懂礼的君主和懂礼的国家才能逐渐变得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