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时间:2024-11-30 01:57:53 编辑:莆仙君

埙篪是什么意思

"埙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读作[xūn chí]解释:埙﹑篪皆古代乐器,二者合奏时声音相应和。因常以"埙篪"比喻兄弟亲密和睦。埙xūn:(名)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形状为椭圆体;上面有六个音孔。该汉语词典《埙篪是什么意思|埙篪的解释是什么》。篪chí:(1)(名)古代一种竹制管乐器;形状像笛子;有八孔。(2)泛指吹管乐器。《洛阳伽蓝记》:快马健儿;不知老妪吹篪。埙蕴含的儒家文化:质厚之徳,圣人贵焉。埙与篪的组合是古人长期实践得出的一种最佳乐器组合形式,由于埙篪合奏柔美而不乏髙亢、深沉而不乏明亮,两种乐器一唱一和、互补互益、和谐统一,因此被后人比做兄弟和睦之意。古诗云:“天之诱民,如埙如篪”,说的是上天诱导平民,犹如埙篪一样相和。“埙篪之交”也象征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髙尚、髙贵的和纯洁、牢不可破的友谊。埙和埙的演奏,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儒家礼教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埙是一件沉思、怀古的乐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

埙怎么读

埙读xūn。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现代释义: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说文》。字亦作埙。埙箫管。——《周礼小师》。注:“大如雁卵。”调竽笙壎箎。——《礼记月令》伯氏吹壎,仲氏吹箎。——《诗·小雅·何人斯》如壎如箎。——《诗大雅板》。注:“其声平下,与箎相谐。”礼乐壎坎音也。——《白虎通》凡六孔,上一、前三、后二。——《新定三礼图投壶图埙》包含埙xūn字的成语:1、埙篪相和:旧时比喻兄弟和睦。3、伯埙仲篪: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4、吹埙吹箎 :埙、箎:古时的两种乐器。埙和箎两种乐器合奏起来,声音和谐。用于赞美兄弟之间感情和睦融洽。5、如埙如篪:埙、篪、乐器名。这两种乐器合奏时,埙唱而篪和,用以比喻两物之响应、应和。

乐器埙的介绍是什么?

埙的介绍是: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地籁,乃是乐器中最接近道家天籁的。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埙的发展:埙经历了漫长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前些年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的父系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初期的埙,有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埙是哪个朝代的乐器

埙的来源可能是在新石器时代先民狩猎的时候产生的,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乐书》中记载:“幽王之时,暴辛公善埙”;《世本》中也有“辛公造埙”之论;《拾遗记卷》中记载“疱牺灼土为埙”,就是说埙是“辛公”或“疱牺”发明的,但是缺乏科学依据。

关于埙的记载是非常多的,《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埙可能来源于先民狩猎用于投击鸟兽或模仿鸟类鸣叫,诱捕鸟兽的工具“石流星”,因为石头上面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掷向猎物的时候空气穿过石上的空腔就会形成哨音,制陶工艺慢慢的发展起来之后石器工具逐步被陶器代替。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有无音孔埙和一音孔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有一音孔埙,的形状,有的直长如管,有的作椭圆形,有的作扁圆形,经碳同位素十四测定均为距今6700~7000年前的产物,所以这种乐器在中国的产生历史是十分悠久的。

古代埙的制作材料有石、骨、玉、象牙等,但是主要的制作材料还是以陶土为主,周朝的时候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大类,“土”类乐器中主要是指埙。汉代出现了六音孔埙,宋代曾有过七音孔的木埙。清代乾隆二十四年皇朝礼乐图式》卷八中绘有埙的图样,其形制为:“上锐下平,前四孔,后二孔,顶上一孔,以手捧而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