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雨巷朗诵配乐

时间:2024-11-29 12:07:17 编辑:莆仙君

雨巷 戴望舒朗诵赏析

1、《雨巷》朦胧而不晦涩,“我”是一个梦的追寻者。忧郁的情调是基于对有限生命的自我意识、对感性存在有限性的超脱。丁香姑娘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超越现实的自我;是对未来的期冀;是对同路人的呼唤。丁香姑娘和“我”一样哀怨又彷徨,“彷徨”不仅仅意味着迷茫,更阐释了寻找出路的执着,还给处在彷徨之际的人们以走向光明的启示与勇气,让我们在深远的意义上去关切自身的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绵远悠长的忧郁 穿越生命体验的追寻——《雨巷》意境之我见 李科平

  2、《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些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音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凡尼:《戴望舒诗作试论》,《文学评论》1980,4)

  3、《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读《雨巷》,我深深地被那种诗意、凄婉、朦胧的意境陶醉了,喜欢这种淡淡的忧伤,幽静而又优雅的感觉。所以喜欢《雨巷》。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雨巷》的感受 。(一)、 从内容上讲:

  1、《雨巷》描绘了:黄梅时节,天灰蒙蒙的,空气十分潮湿,江南的某个小镇,一条狭长而又幽静的小巷,雨丝淅淅沥沥,青石板的地面上一层积水,湿漉漉的……显得清冷飘远的悠然之景。

  2、营造了一种具有古典之美、幽静之美、优雅之美、朦胧之美的意境。

  3、表达了诗人在雨中小巷徘徊时的痛苦、踌躇,一种落没颓败忧怒之情。

  (二)、从形式上讲:

  1、表达方式:(1)、《雨巷》运用了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方式。“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的寂寥一词本来是形容人的情感的,但在这里却用来修饰雨巷,显然雨巷这一景被赋予了人的情感。诗中的主人公“我”是与周围的一切所融合在一起的,都是带有淡淡的忧伤的,是和谐的。(2)、我觉得《雨巷》还运用了托物言志。诗人借“丁香姑娘”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一种追求。

  2、表现手法:(1)、修辞上:运用了拟人,“丁香一样的忧愁” 这里把花拟人化了,“忧愁”二字体现了这一点。

整理:zjh201605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朗诵节奏划分

《雨巷》全文节奏划分: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扩展资料《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 , 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血腥的“四一二”大屠杀之后。诗人时年22岁。曾因投身革命而被捕的诗人,面对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隐居在江苏松江朋友家,孤独中嚼味着“夜坐听风,昼眠听雨”,个性的轻柔、忧郁和时代的重压,使《雨巷》成为现实黑暗和理想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参开资料:百度百科--《雨巷》

  • 上一篇:ck官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