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
我相信,当大家说起家乡的习俗,可能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吧!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家乡的风俗 作文 500字10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的风俗作文(一) 我们家乡每逢到 春节 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我们的 除夕 习俗其实全国都一样,大家都要一起团聚吃饭,开开心心的吃。初一初二,晚辈都去给长辈拜年,而我们呢?可说是大丰收,红包满了自己的口袋,装满的是全家的幸福。元宵时,大家都得回去自己家放鞭炮,扒拉扒拉,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上挂满了新异的灯笼,街上的人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可见得春节多么热闹啊,我的家乡就是这么热闹,这么喜庆,这么欢喜。 客家人过年风俗 过年 “百节年为首”,客家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九、十月开始晒番薯片、米糕片供过年油炸和炒食。“ 冬至 ”一到,开始蒸酒。年近三十,家家户户要蒸糖糕、做米果、杀猪、做豆腐、宰鸡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饭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烧香、点烛、放纸炮。 入年界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入年界限后,要 教育 孩童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过大年 大人孩童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席间,老人孩童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岁 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辞旧岁,迎新春,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有些地方牛栏、猪舍也要点上灯。家长要给孩童发压岁钱,有些地方还要给老人压岁钱。 开大门 正月初一按《通书》规定的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正月初二,走亲戚拜年、特别是新婚女婿(岳家会用书贴来请)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去时要带小母鸡、米果、糖果、香烛、鞭炮等,到时要在岳家祖先灵前烧香、点烛、放鞭炮。中午岳家请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热情。 吃岁饭 吃岁饭,初三早上吃“岁饭”(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饭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几个人就插几双,再插上一根带叶树枝,有的还要放上橘、柚等水果。吃岁饭前先要把饭摆在“当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岁饭要准备很多菜,有鸡有肉,与大年三十吃团圆饭差不多。初三不能杀生,鸡要在初二杀好或过年时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厅堂的祖宗画像要收起,纸门帘要取下烧掉,外出做工干活的就可以启程了。 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家家户户要筹办菜肴,喝酒过年。要闹元宵,新春游乐活动到达高潮。从过年开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乐活动不断,以游龙灯、舞狮为多,有的从正月初一二起开始活动。龙灯和狮队来到前,会预先发贴,来后要给他们送红包、吃点心。龙灯、狮队等除到各家各户表演外,还要到村中各庙宇和祠堂向神灵及祖先拜年。逢到春节后的第一个墟期,各路龙灯、船灯、狮灯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开墟”。 家乡的风俗作文(二) 说起咱家乡的习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乡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这天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感觉到欢愉和吉利。 春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吃饺子。为驱邪恶、求吉利,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饭后锅内要放上馒头,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烂饺子,不可说“破了”,要改说“挣(赚)了”。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吃饺子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春节的饺子里多包有钱、枣、栗子等。吃到红枣,意味着新一年能起早干活,勤劳致富;吃到栗子,意味着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长命百岁;吃到钱,就能发财。不管谁吃到其中的哪一种,大家都衷心地祝贺。如果小孩吃到了钱,家长更是十分高兴,认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励以外,还要赏钱,以示祝贺。 春节还有拜年的习俗,大家互相拜年,旧时拜年要磕头,现在一般只是问好。晚辈向长辈拜年时,长辈要给压岁钱。还有用手机发短信拜年、打电话拜年。美好祝福:吉祥、平安、发财、健康之类的让人们开心的话!。…… 我觉得家乡的这些习俗蕴含了一个千古不变的含义: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们能开心的好好休息几天,调整好心情,再准备开始下一年的奋斗。人们都希望过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乡的风俗作文(三)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自己的家乡——麻阳度过的。在这里,我见识到了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 不管是什么地方的除夕夜,年夜饭都是必不可少的。显然,麻阳也比例外,只是时间比其他地方要早一些——在麻阳年夜饭在下午4点钟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说是“年夜饭”,事实上是“年下午饭”。虽然时间略早,但却丝毫冲不淡那浓浓的年味儿,那对“万象更新”的喜悦之情和那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望着满桌的美食,你是不是早已垂涎三尺了?别急,再吃年夜饭之前,还有更重要的时候要做——大人们会带上不少东西去山上祭拜土地,去河边祭拜水,在到家里去祭拜祖宗。做完了这些,大家才舞动筷子,尽享这美味的年夜大餐。吃过年夜饭,大家便陆续开始守岁。天尚未黑,耳畔便响起了鞭炮“噼里啪啦”响声,眼前便闪过烟花绚丽多彩的图案。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终于,凌晨12点到了!伴随着几朵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小孩子纷纷给长辈拜年,大人们也乐呵呵地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那些先拿到压岁钱的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没拿到的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他们。当然,压岁钱也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发完压岁钱,大家便躺到床上,沉沉的进入梦乡。第二天,大人们起了个一大早,拿着桶子去“抢新水”——用桶子去打井里的水。据说“水新”意味着“万事新”,预示着新的一年有新气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上山砍柴。因为“柴”和“财”谐音,新年砍柴,希望来年财源滚滚。这便是我的家乡独具特色的过年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四) 我的家乡是一座小城——老河口,地处鄂西北。我特别喜欢家乡的春节。 每个人都盼望着春节的到来,大家很早就在观察日历,看今年过年是阳历几月几日,尔后大家都盼望那一天的来临。老人们想:过春节在外面打工的儿女们就该回家了,孙子孙女们也要放假了!中年人想:过年就可以和家人团聚了!孩子们想:过年就可以有压岁钱了,还能痛痛快快地玩儿几天。 进入腊月,大街小巷笼罩着一片喜庆的气氛,到处都是中国红,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虽然大人们还在上班,上学的孩子们在紧张地准备着期末考试,但大人们会在闲暇之余购买年货,小孩子们也会抽空买些爆竹,店铺里也比平时热闹了许多。 日子过得很快,眨眼间就过小年了,过小年就像春节的彩排。此时,大人小孩儿更加忙碌了。大人们忙着购买还没有采购好的年货,小孩子们则要把寒假作业写完。商场里的人熙熙攘攘,人们忙着购买新装,脸上洋溢着过年的喜悦,个个都沉浸在迎接春节的快乐当中! 在大家的期盼中,除夕夜到了。在外面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尽可能地赶回家。我们一家都在外婆家里吃饺子。我和表弟、表妹们吃完饭,就欢喜地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礼花奔下楼去玩儿了。表弟用打火机一点,一束束美丽的五彩弧线在空中划过,这是我们对新年的祝福吧!春节联欢晚会开播了,我们匆忙上楼,我想此时全国人民大多都坐在电视机前, 说说 笑笑地迎接新年吧!快12点了,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身后传来一阵热闹的爆竹声。 常听外婆说一句俗语:“大人们盼农闲,小孩子望过年。”新的一年开始了,我又盼望着来年的春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 ,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 陇端节又称“陇端街”、“风流街”,是我的家乡富宁县壮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间择日举行。“陇端”系壮语“下田坎赶街”之意。举行陇端节的地点一般在宽阔的田坝中间,各村寨的壮族赶到现场,或对唱情歌,或演壮剧,或调换大牲畜,或交换农副产品,极为热闹。 富宁壮族农历一至四月间的陇端节又叫陇端街,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传陇端节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对壮族英雄侬智高的纪念活动。节日期间,人们盛装歌舞,热闹非凡,一台台壮戏连日连夜地表演,白天演武戏,夜里演文戏,俗话说:无戏不陇端。除了看戏对歌,年轻人在节日里异常活跃,他们通过对歌跳舞互相认识,加深情谊,并根据才貌人品等的比试,推荐本年度最佳“风流人”,所以,陇端节又被称为“赶风流歌会”有首古诗这样描绘陇端节盛况: 清明 前后足欢娱,博濑滩头记早趋。 翠盖如云来丽者,青衫雾毂走狂奴。 未知东首谁为主,不信罗敷自有夫。 翻笑江南逞游冶,杏花春雨太模糊。 “陇端”是壮语,原意为“下田坝赶街”。在远古,壮族先民依山傍水建村落,每逢开春,各地壮族聚集区自选吉日开市,以物易物,互换稻种、农具,形成了早期的集市贸易。在壮乡春暖花开的集市上,青年男女以歌代言,三五成群地相邀对歌,寻情侣。老年人则在集市上寻亲访友,找老恋人叙旧情。当地汉族称“陇端街”为“花街”、“风流街”。我的家乡富宁县的“陇端节”实属壮族人的“情人节”,而广南、文山、西畴、砚山、麻栗坡等县的壮族,则将这一节日叫做“赫丹滇”、“赫嘎腻”,赶集形式和“陇端街”一样。 我的家乡富宁县归朝镇孟村的“陇端节”历史悠久,度节的人数或多或少,数百年来,从未中断。据说1979年的“陇端节”,到孟村的壮族青年有上万人,平时寂静的孟村很是热闹了一番。今年的“陇端节”,却是孟村有史以来最有意义的一天。 山潮、水潮不如人来潮。为了欢迎远方的客人,孟村美丽的壮族姑娘将乡亲们前几日赶制的糯米花、糯米年粑、糯米白酒端出来,敬献给各路宾客。美丽的姑娘让远来的壮族小伙情意绵绵,歌兴大发;醉人的酒歌令来宾开怀畅饮,翩翩起舞。 家乡的风俗作文(七) 在我的家乡桐乡有一个习俗——“抢糖糕”。每当有人家造好了新房子,就要在新房落成的某一个黄道吉日的清晨祭上梁菩萨,同时要准备很多东西,比如:糖糕、圆子、薯片、虾条,以及红包、一元硬币之类的,站在新造好的房子上把东西抛下去,让四周的邻居来抢,俗称“抢糖糕”,据说是为让新房子聚人气。 “嘿咻,嘿咻,嘿咻……”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前一天一起拖着几个笨重的袋子气喘吁吁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为“抢糖糕”做准备。这次我们村拆迁造新房,几十户人家一起“抢糖糕”,那可真是史无前例,那场面想想就叫人兴奋! 十月一日是个好日子,也是上梁大吉“抢糖糕”的日子。我们一家在早上四点钟就起床开始了拜上梁菩萨的仪式。家家里面红通通,灯火明亮;外面人声鼎沸,四处得到消息的人陆续赶来,兴高采烈。 我喜出望外,激动得睡不着觉,三点多就醒了,在新房子里窜进窜出,看什么都觉得新鲜。拜好菩萨以后,重头戏“抢糖糕”开始了。爸爸领着几个男亲戚(扔糖糕的人也有讲究,只能男人扔)“噼里啪啦”放了几个鞭炮,便开始撒东西了。我呢?早就把袋子顶在头上,准备接受“洗礼”。 满天的零食犹如雨点般向地面袭来。它们带着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呼呼地飞向人群,面包、糖果、糖糕……还有鸡腿!楼下的人一边欢呼,一边低着头,左右开工地在地上乱抓,有几个干脆顶着一个大筐在头上,看见东西往哪儿扔,就把筐子往哪儿移。 相比汹涌的人群,我太矮了,我那袋子也太软了。于是,我飞快地冲进家里,推出一个大纸箱,找准一块“风水宝地”,就仰着头朝爸爸他们大喊:“这里,这里!”果然,好东西像长了眼似的向我飞来,我不停地把落在身边的东西往纸箱里扔,满地都是五颜六色的东西,满眼都是伸来伸去的手和脚。 半个小时左右,“抢糖糕”结束了。人们拖着抢到的一袋袋“糖糕”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路边上,有几个老年妇女还在互相拉开了袋子,比一比谁抢到的东西好,谁抢到的多;在有些乱糟糟的场地上,还有几个人在细细搜索,不时从隐蔽处找到了一只巧克力元宝,一块贴着红心的一元硬币…… 家乡的风俗作文(八) 大年三十,一大清早,大人都起床开始忙活了。 洗漱后,顾不上吃早饭,外婆外公舅舅便开始准备下午的祭拜用品,其中猪头、鸡、"金元宝"是最马虎不得,也是最费时间的。 看,外公外婆一起将腊月腌制好的硕大猪头,放入铁锅中煮。妈妈说,这猪头是外公专门从安徽买来的,是过年祭祖最重要的,柴灶里要花半天时间才能煮熟。 在等的时候,晚辈们也陆续起床吃早饭。年纪稍大的糖糖姐姐和我,开始分工帮忙贴窗花、春联等事情,一边争论着"这样贴好看""不这样好看""这样""这样"……一片欢笑。 年纪小的三个妹妹不能帮忙,便可以看——杀鸡!这鸡非常不寻常,是用来祭祖的,必须是大公鸡才行!"杀鸡开——始——了——"只见外公左手提着菜刀,右手擒着大公鸡,气势汹汹地走到鸡的面前刀口对着鸡的脖子一抹,只见一缕鸡血滴到一个盘子里,几十秒后,将鸡扔到开水桶里。小朋友边烫着鸡,边使出全身力气拔毛。拔完后,外公把鸡放烧猪头的汤里烧3至5分钟左右,也可以不烧,再将鸡血浇上去。 猪头还没起锅。舅舅将锡箔纸放八仙桌上,折成一个个"金元宝",其实看上去像船,再将每3个"金元宝"塞入一个更大的、黄色烧纸(是上坟用的一种专用纸)折成的超大"金元宝"中。按需要祭拜的祖宗个数,舅舅做相应个数的超大"金元宝"。 鸡杀好了,"金元宝"折好了,猪头也起锅了。外婆将焟烛、香、猪头、鸡和超大"金元宝"放入篮子中,所有的祭拜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大家吃个午饭,便可以去祭拜了,但是婴儿和 儿童 只能待在家中。听舅舅说,祭拜时,要先把祖先的坟前、周围打扫干净,把猪头、鸡摆好,焟烛点燃,再点香,每人需持三支香,将东南西北每个方向都拜一遍,然后将香给插上。最后将"金元宝"烧了,就大功告成,可以回家喽。 这,就是我的家乡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九)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 中国传统节日 之一。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又是农历的元月,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然而,我的家乡福州,在元宵节有着与别处不同的风俗,你且听我说说看。 清早,街道上行人络绎不绝。熟人打个照面,就互道声元宵快乐,吉祥如意。孩童们裹着棉袄,溜出家门,手拿几盒鞭炮,噼里啪啦迎元宵。家家都在灶台前忙碌,传出的味道香飘十里。四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正午,可少不得吃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用芝麻和甜馅,加以白糖调之,外用糯米粉搓成球状。状如白玉,吃起来软糯香甜,回味无穷。汤圆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美食,其意味着新的一年,阖家幸福,团团圆圆。 下午,街外忽得一阵儿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对人马浩浩荡荡朝村里走来。领头一人扛着一台琉璃花灯,后有人顶着孩儿弟、黑白无常、四大将军等的竹制扎骨神像。中夹锣鼓队奏乐。末端是人群抬轿接五显大帝出庙巡视,轿上挂着写有百子千孙的灯笼。大鼓大锣之声在村中回旋荡漾。百姓们夹道观看,伴着鞭炮、锣鼓乐声喝彩欢呼,妇女们捧着香炉在神像前接香。一时,场面盛况空前。游神是福州民间元宵节期间的一项风俗活动,把神像请进神轿里,抬出庙宇沿街巡游,接受民众们的香火膜拜。其寓意神明借神像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人们和一方水土平安。 傍晚,元宵节又迎来了一个高潮闹花灯。元宵夜灯市之壮观令人咂舌。街头巷尾,道路两旁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灯,从近看首望不到尾,从远看宛如长龙盘踞街巷。璀璨的灯光映着树影,蜿蜒而去。皓月当空,街道上行人接踵摩肩。细看,一盏宫灯上粘着条灯谜:老赵一走开,完全就变样(打一食品)。不及我细想,旁的孩童拊掌大笑:这可不简单!‘赵’繁体‘赵’,去走之底,剩‘肖’,可不变样!‘肖’谐音‘宵’,元宵!解出谜,他便得意洋洋的跑开。我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我脱口而出:‘牛’去掉二横下的竖,改为‘口’,告!也总算猜对了一个灯谜。 元宵已至尾声,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望仍得以留存。这,就是我的家乡福州,独有的元宵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十) 今天是农历大年初五,早上妈妈告诉我,民间有个习俗,在初五这天要接财神,捏“小人嘴”。听了这话,我一愣,这莫不是要捏我这个“小人”的嘴吧?于是感叹这习俗也太坑我们小朋友了吧!妈妈听罢大笑,告诉我人们会用包饺子寓意捏“小人嘴”。原来如此,本来我就特别想包饺子,现在借着这个习俗凑凑热闹岂不快哉!于是,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但是有个条件,我得一起捏,这正合我意,成交! 原来包饺子前的序曲是那么冗长。首先,我们和好了一盆面。在醒面的同时,我们把猪肉和牛肉分别绞成肉泥,把胡萝卜、大葱、酸菜分别切碎。然后将肉泥分别和各种蔬菜搅拌均匀,放好调料,三盆香喷喷的大葱猪肉馅、胡萝卜牛肉馅、酸菜猪肉馅就出炉了!闻到香味,我已经涎水流了三尺,想立马把它们包进面皮里,再扔进锅里、放进嘴里,吞下肚里。可是看着那一盆圆圆的面团,我止住了口水,叮嘱自己回到现实,“革命尚未成功”,我还得干活儿。 妈妈把面搓成长条,切出剂子,就准备开始擀皮儿了。都说擀饺子皮不容易,可我看着一个个面剂子在妈妈的擀面杖下几秒钟就变成了圆圆的薄薄的面皮,我觉得并不难呀,于是自告奋勇要求擀皮。擀了十分钟,我终于擀了四张皮,可是一看,三角形一张,梯形一张,长方形一张,“瓜子脸”一张,再看看妈妈之前擀的白白胖胖的大圆皮儿,我恨不得把我的揉成一团假装什么也没发生过。 妈妈说,有些事情看似简单做时难,得仔细观察,小心模仿,勤奋练习。于是,我紧紧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先把面剂子压扁压圆,然后左手大拇指握着面皮中心,右手用擀面杖沿面皮边滚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擀面杖滚压的同时,左手剩下的四个指头要以大拇指为中心迅速旋转面皮,使它均匀受压,才能擀成圆形。仔细观察一番后,我开始摸索着按照妈妈的动作慢慢擀起来了,终于擀出了一张“椭圆形”,我想,我再把相对短的两边再擀擀,不就是圆了吗?“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我的第一张圆圆的饺子皮作品成功面世啦! 不一会儿,我们包了好几盘饺子,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饺子,真像被捏扁的“小人嘴儿”,人们的 想象力 还真是丰富呀!就这样,初五的晚上,我享受了一大盆“小人嘴”,自己捏的就别提有多好吃啦!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相关 文章 : ★ 家乡的春节风俗作文500字10篇 ★ 家乡风俗作文500字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 ★ 春节的家乡风俗作文(精选10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10篇 ★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500字左右10篇 ★ 家乡的风俗500字作文10篇 ★ 家乡的风俗作文500字左右5篇 ★ 家乡春节风俗作文600字10篇 ★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作文500字10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cb1587ad6f9e6358c6ab363586b8af79";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家乡的风俗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1 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传说,是说从前有一个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庄里为非作歹,被一家门口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了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了“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三个弱点。所以人们过春节的时候就再也不会看到“年”了。 三十儿晚上吃完饭以后,我们就一起去姥姥家楼下放鞭炮。记得当时爸爸给我们买了很多,有在地上开的,有在天上开的,还有儿童鞭炮等……记得当时我和表妹一人拿了两根粉色的仙女棒她把自己当成小公主一样,却遭到我的吐槽说她太幼稚,我的弟弟和表弟一人拿了一根蓝色的仙女棒跑来跑去,把自己当英雄一样在打怪兽。当时妈妈问我们:“你们知道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吗?”我们四个都用最快的速度说出了答案:“是因为要吓走‘年’这个怪兽!”妈妈笑着点头说我们聪明。这时,买鞭炮的爸爸说道:“放鞭炮啊,有着辞旧迎新之说,寓意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我们几个在那里津津有味地听着。也都明白了这些知识。 通过这次放鞭炮,我们都明白了很多知识,希望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有成! 家乡的风俗作文2 春节是一个美好的日子,在这一天里,亲朋好友。都尽量从外地赶回来吃团圆饭,全家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当然,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摆满了菜,丰盛的菜,还没开始吃,弟弟妹妹早已忍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有哪些菜呢?油煎的两面金黄的水饺,还有白花花捞的水饺,鸡鸭鱼肉都有,色香味俱全,看起来很超级好吃,大人们叫我们吃,我们就像几天没吃东西似的,大口大口的吃起来。 最开心的是收到压岁钱了,看着大笔大笔的钱在我们手上,十分开心,自然会想到怎么花。我猜想,每一个小孩收到了压岁钱,此时他们应该也是开心的吧。 大过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简单的鞭炮是就是摔倒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响,而且声音很大,趁别人不注意摔别人脚下,看到别人吓了—跳,特别搞笑。还有烟花称仙女棒,可好玩了,点燃了就像仙女的魔法棒。五彩缤纷,星光四射,五彩斑斓。 新年就是快乐的,人们对新年充满了憧憬,寄托着新的希望,让我们平平安安更上一层楼。 家乡的风俗作文3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 当新年来临的时候,人们会打扮得漂漂亮亮,出去拜访亲戚。你知道孩子们应该如何在我的家乡过新年吗?我们度过了一段非常快乐的时光. 孩子们会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服,裹得又胖又胖,害怕感冒。孩子们会很快吃完饺子,但他们会装满一大碗。这是怎么回事?那是因为我们要把它给我们的长辈。我们不是跟着父母去分娩,而是带着这个大碗去分娩。走到老人家门口,他礼貌地说:“新年好,我来给你送饺子。”长老们会立刻把孩子带回房子,给他一个红包,当孩子说“谢谢”后,他会拿着空碗跑回家,再添一碗,然后继续敲下一位长老家的门。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情,我们整个上午都会很忙,但我们不会说累,只是感到快乐。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我喜欢这个习俗。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它让我在新年快乐。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我永远不会忘记。 家乡的风俗作文4 春节的时候,有的人在家里吃着团圆饭,有的人在忙着门上贴对联,有的人趴在窗户上正贴着窗花……而我最期盼的就是放烟花。 我在外婆家过年,等去了外婆家,和那边哥哥一碰头,便急着去了外边买了一点点的`烟花,出去放。 等到天一黑,烟花便一簇接着一簇地从地方飞到天上去了。烟花在天空中非常灿烂,天空也被映得是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其实在春节这一天放烟花,还有一种开门炮仗的说法。说是每一户人,到了过春节这一日,第一件事情就是放鞭炮,许个在新的一年里以旧换新,过得更好的心愿。 放完烟花后,我们就来到了外婆家里,坐等着吃年夜饭了,每年的除夕夜里,家里面的桌子上总会少不了摆上猪肉、鱼肉、鸡鸭等等,所有好吃的,这一日都放在了桌子的中间。 映着窗外的次第盛开的烟花,吃着桌上美味丰富的吃食,就这样,一年的春节便这么过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5 皎洁的明月镶嵌在湛蓝色的天幕中,宁静而又悠远的气息,融入家人团聚的气氛中。每年的中秋节八景人纷纷约上亲朋好友,一同赏月、吃月饼。而说起月饼,谁不是垂涎三尺呢? 八景人过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许许多多的东西,大人们会准备好一桌好菜:鸡鸭鱼肉,各式各样的海鲜、形形色色的蔬菜…… 老人们会准备祭拜的香和月饼。孩子们最兴奋了!三五成群的提着用柚子皮做的灯笼满御街跑,脸上的喜悦显而易见。 中秋节的高潮在晚上。月亮如同一个白玉盘挂在空中,月光洒满大地。此时就到了中秋节的“重头戏”。八景人、会拿出节前准备好的食物,祭拜“月娘”。孩子们都不会在跑到大街上了,因为家中的月饼早已将他们的眼球牢牢吸住。在祭拜过后,孩子们即可开始吃月饼。我也同大多数孩子一样,喜欢吃月饼。妈妈拿出我最爱吃的五仁月饼,让我吃个够。用刀将月饼分成几块用叉子轻轻叉起,放入口中。一股甜而不腻的香味充盈齿间,月饼入口即化,我忍不住再吃一块。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八景中秋的味道是月饼的味道,更是与家人团聚的热闹。 家乡的风俗作文6 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他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都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大街上放鞭竹那场面。格外的热闹呢!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是大年初一了,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不能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的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啊,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都领着自己的小孩子去。别人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都会发红包的,这些红包。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都可以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买点文具啦,对了,这一天大家还会放鞭炮呢,有。去人们还可以在家里看电视。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15,小孩子可以买元宵,到了晚上煮元宵吃哦对。正月15这一天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了,屋子里还有大门口都点上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都是办喜事一样。 15过后到了16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7 我们家乡每逢正月初一就要“闹新房”,全镇的人汇集在一起,个个面带微笑,敲锣打鼓的声音连两公里外的西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闹新房”风俗是妈妈告诉我的。“闹新房”寓意是在锣鼓喧天的喜庆氛围中,忘却去年的烦心事,感受今年的收获,同时展望来年的丰收。 “闹新房”的这一天,盖新房的主人要把鞭炮从门口一直铺到后门,寓意今年从正月到腊月红红火火一整年。敲锣打鼓也是有讲究的,一般都是大人,因为这可是一个体力活,只要新房建完不超三年的,或者正在建的房子,就连翻修的也算。从头到尾闹下来最少得三个小时,我亲身经历过,真的是很累的。 早早8点就要出门,提罗拿鼓跟着大部队。边走边敲,“咚锵、咚锵、咚咚锵!”锣鼓喧天,人群都沸腾了起来。大家唱着歌,敲着锣,打着鼓。鞭炮好像也被大家的热情燃了起来,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伴随着鞭炮声,无数的“大红花”从空中翩然落下来,热情的主人给我们孩儿的怀里塞进了一个个圆鼓鼓的大红包。孩子们的脸上都笑出了花。锣鼓声停下了,紧接着是村民们的笑声回荡在山岭之中,大伙的脸是红得像个大苹果,笑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这就是我美丽的故乡,这就是我故乡那热闹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8 春节到了,我们全村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欢庆活动——扒猪头。 扒猪头是我们村年前祈福的习俗,为了祈祷来年会更好。大人们在扒猪头前要先摆上祭祀物品,首先就是一个大大的猪头,还有一只大公鸡和一条活鱼放在一个大盆里,桌子上还摆上了酒、香、蜡烛、水果、元宝……人们进行祭祀大礼,放完鞭炮,把鱼放生,这时大家一拥而上,扒起了猪头。 小朋友们直喊:“我要鸡腿!我要猪耳朵!……”大人们则徒手上阵,用有力的大手精准地“庖丁解牛”,为我们分割,送到小朋友的手上,当然上阵之前他们已经好好把手洗干净了。等小朋友们都满足了,大人们则拿起酒杯,一边喝着酒,一边吃着猪头肉,庆祝新年快乐。 我喜欢吃鸡翅,于是我也加入了撕肉的队伍中,我扒下一个诱人的大鸡翅大快朵颐地吃了起来。最后大家把肉都吃光了,就发起了微信红包,抢完红包大家在欢声笑语中一起庆祝着新年快乐!这时忽然有人喊道:“下一家要开始扒猪头啦!”于是我也跟着大部队来到了下一家,开始又一轮地扒猪头,一直到了十点多才结束,大家互道晚安各自回家,我也跟着家人一起回家了。 扒猪头,是一年里我最喜欢的活动了,真希望明年快点到来,这样就能再一次扒猪头了。 家乡的风俗作文9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家乡的风俗! 每当过年的时候,人们就会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出门串亲戚。那你知道我的家乡过年时,小孩子们该怎么过吗?我们过得非常愉快,那就是…… 小孩子们会早早的起床,穿上自己的新衣服,裹得圆圆胖胖的,生怕冻病了。小孩子们会快速地吃完饺子,却又盛了一大碗,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是因为我们这是要给长辈们的。我们可不是跟着家长去送,而是自己端着这一大碗走街串巷的送啊!走到长辈家门口,有礼貌的说:“新年好,我来送饺子给您了。”长辈会立刻把孩子接回屋里掏红包送给孩子,而孩子说完“谢谢”便端的空碗往家跑,再盛一碗,继续去敲下一家长辈家的大门。说着同样的话,做着同样的事,就这样我们会忙活一上午呢,但我们并不喊累,只觉得开心快乐。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我爱这个风俗。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使我过年时开心不已的风俗。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使我最难忘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作文10 每逢新年,广东,就分外热闹。 每年年三十那天晚上,姥姥都会做出大盘大盘晶莹剔透的饺子;弟弟都会搬个小板凳,踩在上面贴春联;姐姐和我都会往那一幅幅对联上涂浆糊;爸爸总会泡一杯茶坐在电视前悠哉游哉;而妈妈则张罗着亲戚……而当姥姥走出厨房,喊一嗓子“开饭了”时,所有人都会围坐在饭桌前,大人们杯子里盛着红酒、白酒。而我们总是趁妈妈不注意从冰箱里偷着掖着拿出饮料……而餐桌上只有饺子似乎单调了些,“叮咚”,打开门,是叔叔来了!跟着叔叔来的是一只大盆,特别特别大,比我家里任何一口锅都要大,扣着盖子,但我们都清楚,盖子下面藏的是什么。叔叔将盆放到桌子中间空着的位置上,揭开盖子,内里果有乾坤:鲜美多汁的鲍鱼、咸甜适中的萝卜香菇、甘脆爽口鱿鱼、质嫩可口鸡鸭、麻辣鲜香的大虾……应有尽有,各色各样的美食整整齐齐的排成了一座小山,且越是在盆深处的菜,味道越是鲜美。一家人从盆中夹出合自己胃口的菜,其乐融融,这就是吃盆菜的乐趣! 吃完晚饭,窗外响起阵阵烟花声,我们站在阳台上,望着那一道道划开黑夜的烟火,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美满的笑容,迎接新的一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11 我的家乡在无锡,那里有山有水风景秀丽,也有着各种传统节日,而我参与最多的是无锡的清明节 每年的四月份春暖花开是无锡最美丽的季节,在那个时候所有的花儿都绽放起来,那些树郁郁葱葱,绿油油的草地上花儿都显得格外美丽。可是往往在这个美丽而又寂静的时候,总会迎来我们那悲伤的节日——清明节。 记得每次清明假期,我家的国外亲戚都会来到上海一起开车到无锡去扫墓,看一下已去世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和一些已过世的亲戚。我们会上山去烧香祭拜,我总会见到那些大人都会拿着花,在那儿默默地祈祷。扫完墓后我们还总是会去参观以前曾祖父和曾祖母住的老房子,爷爷奶奶们也会回忆起他们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每次听着他们的述说,我都会幻想起老人们的童年,让我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他们的年代。看好老房子后我们会在一起聚餐聊着闲话,每次清明节的聚餐都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总是在这个时候,他们都忘记了刚才的忧伤,都会谈论着各自的将来。 这就是我家乡无锡的清明节,有悲伤、又有欢乐,又有童年的回忆,又有丰盛的美食,这些点点滴滴都构成了我们每次回家乡的常态。 家乡的风俗作文12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说起我家乡的风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就拿春节来说吧。 春节被誉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拥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可能各个地方的过年习惯都会有所不同。 随着大年初一前天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迎来了最开心的日子——大年初一。因为在这天可以收到很多的压岁钱。也表示前辈对晚辈的关爱。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年”的怪兽,会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出来逞凶作恶,直到残杀人们到大年初一的早上。所以人们会在大年二十九的晚上来燃放烟花爆竹来驱逐这位名为“年”的怪物,还要防止自己家的孩子被“年”抓走,会在大年初一发压岁钱来驱邪。我们这边的特别之处就要莫属于拜年了。 由于我在初一会起得比较晚,所以家人们都会早早地把我叫起来,换身新衣服,表示辞旧迎新。而这天的早上还会煮很多的饺子 家乡的风俗作文13 大家都知道春节是干什么的吧?我们中国的习俗:发红包、放鞭炮、贴对联,这些习俗也像东西一样有一个由来、历史、特点。它们的由来: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柱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李,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会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须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 夜晚时分,”年“兽进了村看见了火红的对联,听见了一声声巨响,又看见了火光,吓得浑身一抖,怪叫一声,便逃了回去。 从此以后,年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放鞭炮等习俗来吓跑”年“兽。 家乡的风俗作文14 我们平时在家过的风俗大多是包饺子、吃年夜饭、守岁、贴春联儿、走亲访友,今天我不是介绍往常的风俗,而是几句家乡的风俗。 我妈的家乡我的老家,江苏一个城市—海安。每到该贺喜的日子都会请一支舞队来跳这种舞,叫海安花鼓。 海安花鼓”在海安的流传,可以追溯到明代的嘉靖年间。《明斋真识·广陵韵事》有“花鼓传来三十年,而变者屡矣,始以男、继以女,始以日、继以夜,始以乡野、继以镇市,始以村俗民氓、继以纨裤子弟”的记载。在我小时候一有表演,妈妈就会提起这句话,使它印在我的脑子里。 海安花鼓”和苏北地区的“牵驴花鼓”、苏南地区的“渔篮花鼓”、“洛子花鼓”一样,在明代以前,都属于歌舞戏曲表演。 一次亲戚60岁的宴席上请来一只舞队,正跳着火热时,大嗓门的姨姥姥拍了拍我的肩:“你是不是在学舞蹈吗,来一段。”声音迅速地传到了亲戚们的耳朵中。各个儿都在那里起哄,我被逼无奈上了台。左手拿着鼓,我右手拿着鼓槌,跟着音乐的旋律舞动着。 我家乡的风俗是我心中缺一不可的文化。 家乡的风俗作文15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处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节日风俗多种多样,我最喜欢的就是过春节了。 在旧年的最后一天,格外热闹。在外地工作的亲人,这天一定会赶回老家。一家人团团围坐在烤桌边嗑嗑瓜子,唠唠嗑,好一幅悠闲谈话图。在这天的夜晚,电视不会再被顽皮的小孩占领了,人们都会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亲耳听一听跨年倒计时,亲眼见证跨年时刻才会睡觉。 新年的第一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大人们早早就把孩子叫醒,新年新气象,不可以赖床。起床后,亲朋好友就会给孩子们递红包,并祝福其在新年里学业有成,而孩子们也会笑脸盈盈地收下红包,并祝福其在新年里升职加薪。 到了晚上,烟花隆重登场。随着几声“咻咻咻”的声响,街坊邻居们全被吸引了过来。起初烟花很小,突然,烟花在空中“爆炸”了,好似一个火红的烈阳在扑撒阳光,一圈一圈慢慢扩散开来的金色,覆盖了房子之上、院子之上的天空,绚烂而持久! 春节里还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它值得我们细细体味,因为,这都是中华民族自古留下来的瑰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