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时间:2024-11-21 00:48:57 编辑:莆仙君

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的简介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对机枪的机动性愈加重视,因而轻型机枪随之产生,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的勃朗宁自动步枪(M1918 BAR)。在此后的近30年间,各国都努力研制轻机枪,出现了捷克斯洛伐克ZB系列和前苏联DP系列等著名的机枪。德国首创了MG34通用机枪,并于1936首先应用于战场。通用机枪兼备轻机枪和重机枪的性能,所以二次大战后,新研制的机枪大多数是通用机枪,如比利时的FN MAG、西德MG3、美国的M60、M240、捷克斯洛伐克Vz59和前苏联的PK/PKM等。苏制DP轻机枪问世,经历了很曲折的过程。按照前苏联红军的战斗条令要求,陆军班用轻机枪必须像步枪一样可以卧姿、跪姿、立姿、行进间端枪或挟持等任何姿势射击,并可突然开火,以猛烈的点射或连续射击横扫敌人,这样就必须提高轻机枪的机动作战能力。根据该条令的要求,设计师杰格佳廖夫于1923年自告奋勇,开始了轻机枪的设计。但当时苏联总军械部对轻机枪的作用估计不足,他们认为,对于步兵而言,起主导作用的武器永远是重机枪,轻机枪注定会昙花一现。因此,他们对杰格佳廖夫的设计不以为然。幸亏有了以苏军著名将领古比雪夫将军为首的红军轻武器委员会的慧眼,在1924年7月22日对杰格佳廖夫轻机枪进行评审试验后,古比雪夫将军作出了如下评论:“杰格佳廖夫同志的新型轻机枪具有出色的独特设计思想,机构动作可靠,战斗射速高,便于操作特别简便。”在这一评价的鼓舞下,杰格佳廖夫通过关系,设法将苏联最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伏龙芝元帅请到兵工厂视察,伏龙芝元帅详细了解新式轻机枪的情况后,认为这正是红军需要的武器,并做出指示,尽快改善杰格佳廖夫新型轻机枪,确保满足设计师所提出的一切要求。伏龙芝元帅的批示立竿见影,过去一贯对轻机枪采取消极应付态度的苏联总军械部的态度立刻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提出立即建立一个管理机构,以便全神贯注地“在最短期限内完善杰格佳廖夫轻机枪”。这样,在1926年,杰格佳廖夫新型轻机枪的完善工作宣告完成。1927年12月21日,杰格佳廖夫轻机枪经过摄氏零下30度寒区的试验后,定为苏联红军的正式装备。新型轻机枪的型号简称DP(德普)意思是“杰格佳廖夫步兵用机枪”。1944年,经过改进的DP定名为DPM。此后,杰格佳廖夫又设计了一种新型的RPD,定型后装备苏军。DP轻机枪的优良战术技术性能,很快引起了欧美各国的注意。欧美的枪械发明家称这位天才的设计师为“俄国的马克沁”。托卡列夫-捷格加廖夫时代十月革命的胜利,俄罗斯彻底打碎了罗曼诺夫王朝和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但并不等于消除一切已取得的科技成就,尤其在军事领域更是如此。由于面对西方的封锁,苏俄乃至以后的苏联红军装备现代化不得不完全靠自身的力量来完成。在机枪方面的表现便是以马克沁为蓝本的新品种在苏联红军序列中呆了整整40年。1926年,苏联著名枪械大师托卡列夫根据马克沁重机枪,设计出了一挺轻机枪,口径为7.62毫米,采用枪管短后退原理,冷却方式为气冷式,该枪定名为7.62毫米托卡列夫-马克沁轻机枪,它是苏联红军在1941年前的制式装备。该枪通过250发装弹链供弹,枪管膛线右旋4条,缠距24毫米,枪全长为1300毫米,枪管长为721.7毫米,瞄准基线长为721.7毫米,枪全重为13公斤。该枪枪管外部有一套筒,套筒上有许多长方形的散热孔,其表尺为固定弧式,表尺分划为2-25,即200~2500米,初速为850米/秒,起伏式的准星两旁有护翼,轻机枪的两个前支脚不能伸缩,供弹具不是由弹匣而是采用弹链,枪托上有油壶,枪托尾端有很大的后坐复进簧,与许多批量生产的苏联枪械一样,该枪也未安装制造工艺复杂的消焰器。随着苏联红军机械化建设的稳步推进,过去只适合静态阵地战的重机枪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不方便,红军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托卡列夫-马克沁轻机枪仍让苏联步兵的携行感到非常吃力,同样在1926年,苏联工兵中将瓦西里-捷格加廖夫也设计出一种结构独特的轻机枪,1927年定型并开始制造,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装备的主要轻机枪,军队称号为DP机枪,国际轻武器界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DP轻机枪位于帕迪科沃的俄罗斯军事历史博物馆通过官方账号,发布了一则动态。展示了刚刚完善的DP机枪展台,纪念该型机枪被苏军采用95周年。1927年12月21日,DP轻机枪被苏联陆军采用,成为苏军装备的第一款轻机枪。随后,在该枪的基础上发展出了DT坦克机枪和DA航空机枪。DP机枪采用的是47发单排弹盘,射击时,弹盘中心会绕着轴心转动,因此得到了“转盘机枪”的绰号。该枪是苏联著名枪械设计师瓦西里·阿列克谢耶维奇·捷格加廖夫的得意之作,口径7.62×54mmR。研制这款机枪的重点就是顶部的47发弹盘,为了研制出这款划时代的武器,捷格加廖夫和设计团队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从枪身的散热孔可以看到枪管上的螺旋散热片,说明这是早期生产型。大尺寸的弹盘携带很不方便,为此还专门研制了携行装具。维修和清洁机枪的工具盒。一个多功能扳手可以更换DP机枪的枪管。工具盒的背包,充分考虑到了机枪手携带的需要。两种枪管的对比,可以互换使用。后期型枪管外表是光滑的,方便进行大批量生产。注意,枪口装置后方的加工平面,用来与多功能扳手配合。枪管根部是断螺设置,方便进行更换。不过枪管没有任何提把,因此无法进行快速更换。只能用多功能扳手卡住枪口装置后方的配合平面转动枪管,然后向前抽出。尽管这样的方式无法达到理想的快速更换能力,但相对于同时代多款更换枪管非常复杂的轻机枪而言,DP的设计可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DP机枪作为苏军第一款轻机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日战争初期,苏联还向中国提供了大量DP机枪。新中国成立后,再次获得大量DP机枪,主要装备在朝鲜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此后,大量DP机枪作为民兵的主要装备,又服役了数十年。

  • 上一篇:首站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