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汉中指的是哪里?
三国时的汉中就是现今的汉中地区。汉中,位于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之间的一块狭窄缓冲地,北靠秦岭山脉,南连大巴山脉。过去,这里依凭着几处坚固的关卡和地形凶险的山谷牵制各方,因而在群雄逐鹿的年代,就有“得汉中者可得天下”的说法。尤其在两汉三国时期,汉中的地理位置举足轻重。古阳平关自古就被视为“蜀之咽喉”“汉中门户”。《隋书》地理志对古阳平关的军事战略地位描述得十分详尽:“西控川蜀,北通秦陇,且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拱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蜀若得之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将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扩土地;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汉中最险无如阳平,因而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在三国时期,蜀、魏的帝王将相用尽谋略的争夺之战,更使古阳平关名扬四海。建安二十年,曹操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决定抢在刘备之前攻取益州门户——汉中,遂率兵10万,攻阳平关。汉中弹丸之地,怎与曹操大军抗衡?但曹操亲自察看了阳平关的地势和布防之后,却发现情况并不乐观:山势险峻,张鲁命其守将张卫、杨昂、杨任等人依山筑墙扎寨,居高临下,哪里是无法防守,分明是“无法进攻”。曹兵久攻不下,只好诈退,使阳平关守军放松警戒,然后趁机攻取阳平关,张鲁守军自乱,杨昂战死,曹操就此巧夺汉中。平定汉中后,曹操派夏侯渊、张郃等大将驻兵定军山等隘口,图谋西蜀。此时刘备趁曹操立足未定,率黄忠进兵汉中。夏侯渊的部队十分精锐,老将黄忠也不甘示弱,每每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全军金鼓震天,气势汹汹,撼动山谷,终于夺得了战略要地定军山,并斩杀了魏将夏侯渊,为刘备打开汉中盆地的西大门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诸葛亮把定军山作为北伐曹魏的基地。因为这场战役,定军山闻名于天下。定军山之战后,魏军大败,刘备遂得汉中,为了名正言顺讨伐曹操,平西将军马超等百来位文员武将上表汉帝,推举刘备为汉中王。史书有载:“设坛场,陈兵列众,群臣陪位,读奏讫,御王冠於先主。”在这次“汉中王”大典中,将士和百姓云集,广场上载歌载舞,数百面战鼓齐响,器乐齐鸣,声势浩荡,形成了后来传承千年的“定军战鼓”,刘备还当场宣读了一道他给汉献帝刘协的《奏章》,以表自己的态度和决心。受玺衔冠之后,刘备留英勇善战的魏延镇守汉中,自己率众回成都。人们在刘备称王设坛处立碑纪念,将所在地旧州铺称为“兴刘寨”。
三国时期的汉中是现在的哪里
还叫汉中市,陕西省地级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汉中市区)。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据汉中,仍设汉中郡。扩展资料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东周前期(约周平王二十至三十年间),褒国亡于庸,汉中地归庸国(建都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西南)。周匡王二年(前611),秦、楚、巴联合灭庸。《华阳国志·汉中志》:“(汉中郡治西城县)本附庸国,属蜀。”也就是说,汉中原本是庸国北部汉水南岸属地。今汉中春秋战国时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巴蜀、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