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教后反思
《剪枝的学问》教后反思第一篇 本文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我们必须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给了读者回味揣摩的空间。 我上这一课时是抓住“我”的心理变化这条明线(即书后第四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感觉这样上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检查完字词掌握程度后,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生生、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探究。接着,在精读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体验,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促进学生在回味品析中领悟到课文内容中蕴含的道理;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考、发现和探索,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这篇课文在我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甚至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机”。在备课时我就比较为难到底把学生引领到哪一步,如果只讲课文中浮在表面的意思,那对学生是一种损失;讲得深一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大可能领悟得到,但是也许会触动他们的灵感。我也看了别人的设计,有的比较发散,放开来让学生谈谈从课文里受到了什么启发,这对学生来说要简单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答案是丰富的。但是我想了想,我们的教材中不乏启示学生要仔细观察,处处留心的课文,也不缺教导学生勇于探究的文章,但是像这样一篇,蕴含着“有‘舍’才有‘得’”的人生智慧的课文真是绝无仅有的,——至少在我教过的课文里是这样的。所以我决定在深度上拓展一下。于是我在学完课文后扩充了一个《“舍得”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中蕴含的哲理促进学生对课文中: “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的理解。结果也在预料之中,学生能有所感悟,但理解不够深刻。不过,我认为,对孩子们来说,现在还不能完全明白这个道理,但随着他们渐渐长大,人生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也许有一天,他们会想起我们曾经上过的这堂课,想起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在教学之前,由于不允许见学生,造成我对学生情况估计错误,有损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校学生本课早已授完,因此,我在试讲时学生驾轻就熟,对于文本的理解比较轻松,其中的道理和我设计的拓展内容的理解也比较到位。但是,在本节课授课前2分钟我见到要上课的学生后,我才发现他们不但没有学这一节课,而且没有预习,甚至连课文都没有读过,是一篇完全陌生的文章,因此我立刻调整了我的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舍弃了对一些心理方面的深挖环节。其实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感受王大伯是名不虚传的种桃能手”,从开头的“初闻大名”到“目睹剪枝”,最后他的话得以验证,“我”也心悦诚服,很多细节都与“王大伯是名不虚传的种桃能手”这句话暗合。在教学的分析过程中,我也注意了这条线的引导,但由于时间的关系,不是很明显,朗读的也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如何在文本与拓展之间协调,使二者互相融合,以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的研究。 《剪枝的学问》教后反思第二篇 《剪枝的学问》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我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我在备课时想起以前曾经教过这篇课文,当时书上在最后是有这句话——“减少”是为了“增加”的,但是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删掉了,开始我还以为是我记错了,后来在网上看到也有老师说起这回事,而且有的`版本里现在还有这句话。 我上这一课时是抓住“我”的心理变化这条明线(即书后第四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感觉这样上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朗读指导也比较到位。其实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感受王大伯是名不虚传的种桃能手”,从开头的“初闻大名”到“目睹剪枝”,最后他的话得以验证,“我”也心悦诚服,很多细节都与“王大伯是名不虚传的种桃能手”这句话暗合。这样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学生的感受也比较细腻、深刻。 这篇课文在我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甚至是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机”。在备课时我就比较为难到底把学生引领到哪一步,如果讲得深一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大可能领悟得到,但是也许会触动他们的灵感。我也看了别人的设计,有的比较发散,放开来让学生谈谈从课文里受到了什么启发,这对学生来说要简单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答案是丰富的。但是我想了想,我们的教材中不乏启示学生要仔细观察,处处留心的课文,也不缺教导学生勇于探究的文章,但是像这样一篇,蕴含着“有‘舍’才有‘得’”的人生智慧的课文真是绝无仅有的—至少在我教过的课文里是这样的。所以我决定在深度上拓展一下。结果也在预料之中,学生有点茫然。所以我最后说了一段话——“也许对你们来说,现在还不能完全明白这个道理,但随着你渐渐长大,人生的经历越来越丰富,也许有一天,你会想起我们上过的这堂课,想起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2、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知的深度。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感悟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影响和改变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学中教师通过文字信息“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去接收、挖掘、内化,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出文字的含义,品味出字里行间的意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那番话。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3.去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明白生活处处皆学问。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2. 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哲理,并融会贯通领会生活中的许多小事例中蕴涵哲理。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情导课 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剪枝的学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一共几次进桃园?各在什么季节?(“我”一共三次进桃园,分别在“冬季”、“春天”、“夏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桃园,走进王大伯,走进剪枝的学问。 明确目标: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王大伯说的话。 2、通过描写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理解课文内容。 3.品读文中人物的对话,细细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预期效果:谁能说几个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本课就是以我的心里变化为线索,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抓住本课中我的心理变化的词语,结合文中人物语言、景物等描写,圆满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民主导学: 任务一: 1任务呈现:“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用横线画下来并把整个句子好好读读。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勾画。 3展示交流: (1)第一次比较复杂,课文中哪些词语表示“我”的心情?(板书: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2)第二次进桃园呢?(盼望) 老师启发:如果我们也跟上面一致,该在“盼望”前边加上一个什么词?(板书:热切盼望) (3)我第三次进桃园呢?(板书:又惊又喜) 任务二:我三次进桃园,心情各有不同,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感受心情变化的原因。 策略:抓住描写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自主学习:边读边思 边读边品 可小组,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展示交流 (一 )师生共同探究“满怀好奇”。 (1)“我”进桃园为什么好奇呢?(评价。小作者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结合词语理解“远近闻名” (2)还能从哪里也能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二)共同探究“一脸疑惑”。 (1)“我”满怀好奇地进入桃园,为什么转眼间“一脸疑惑”了呢?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样子?请学生表演,帮助理解词义。 (2)指导朗读。谁来把“我”的一脸疑惑读出来?试一试,读出来。(出示句子,评价:1、好像不怎么着急。2、嗯,有点着急了。3、老师听到到你真的很着急。4、不仅读出了着急,还读出了疑惑。) (三)探究讨论“将信将疑”。 (1)对于“我”的.一脸疑惑,着急发问,王大伯是怎么做的?(王大伯给我讲了剪枝的学问) (2)出示王大伯的话,指导理解:从王大伯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剪掉了什么样的枝条?为什么剪掉它? (3)体会“疯长”的意思。思考:枝条疯长了会有什么后果?这些粗壮的枝条该不该剪?疯长是怎样长,王大伯他们剪掉的什么,留下的又是什么?(剪掉的是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的枝条,这种枝条不剪掉就会影响其他枝条的开花结果。) (4)对留下的枝条王大伯是怎样的态度,他又是怎么认为的呢?(抚摸。充满信心。读,信心不够。真是信心十足啊。) (5)对王大伯的话,我“将信将疑”。换词理解,也就是(半信半疑)。 用句式说话:我相信王大伯的话是因为() 不相信王大伯的话是因为() 对王大伯的话我又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是“将信将疑”。减少了枝条,来年桃子真的能增加吗?(板书:减少 增加) (6)分角色练习朗读,要让我们听了之后都相信你剪枝剪得有学问。 (四)探究学习“热切盼望、又惊又喜”。 (1)学生朗读段落,并思考:第二次进桃园,“我”看到了什么?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春天的美丽。 (2)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边读边感受桃园的美丽吧!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 (3)是呀!春华秋实,一朵花谢了,就会结出一个桃子。这红云片片的桃园会结出多少桃子呀!你的心情怎样?引读盼望一句。(语气轻松、愉快、盼望) (4)盼望着,盼望着,夏天终于来了,当“我”第三次走进桃园时,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赶紧去瞧一瞧。朗读第五自然段。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又惊又喜”。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份又惊又喜的心情表达出来?先自己读读。(出示句子) 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王大伯桃园里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里看出来? (啊,惊讶。“挂满”桃子多。“光鲜红润”颜色鲜艳,长得好。“胖娃娃的脸蛋”水灵、鲜嫩、可爱) 谁来读(啊,语气词。光鲜红润,多可爱、多诱人。真是又惊又喜啊) 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为什么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是什么?(惊的是王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然实现了丰收。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桃子。) (5)我又惊又喜,不禁又想起王大伯剪枝时的那番话,(出示王大伯的话)看来王大伯剪枝剪得确实有道理啊!有什么样的道理?你现在有了新的理解了吗? 冬天剪去无用的枝条,保证有用枝的营养,减少了枝条却增加了产量。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小作者从王大伯的话里懂得了道理,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有舍才有得。多不一定比少好。。。。。。) 学了这篇文章,你还有什么感受?(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检测导结 目标检测: 1、将词语补充完整 将( )将( ) 又( )又( ) 远近( )( ) 满怀()() ( )天( )地 一脸( )( ) 2、词语填空(写出我心里变化的词语)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 )的走进王大伯的桃园,见他和几个叔叔忙着剪枝,我( ),大伯告诉我,长得粗壮的枝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剩下的枝条来年能结出更多更大的桃子,我(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桃园,只见树上挂满了光鲜红润,又多又大的桃子,我( ),觉得王大伯的话很有道理。 3、选择最佳答案(单选) 《剪枝的学问》我们明白了( ) A、种树的时候要剪掉枝条。 B、减少是为了增多,生活处处皆学问,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C、要想学到知识,就得多到果园里去玩。 结果反馈 集体订正,同桌互批,给错误的学生留出改正的时间。 反思总结: 生活中有哪些事也隐含这样的道理呢? 例:兵不在多,而在精。 减少大量练习写的时间,增加了锻炼身体和看课外书的时间,强健了体魄,拓宽了视野。 作业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现象,这样的事物中隐含着这样的道理,请大家多多去观察思考,将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以——的学问为题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 ! 减少 增多 《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一、复习导 入 1、默写生词。请一生上黑板写。集体修改订正。 2、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二、感知课文 1、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枝的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四个描写作者心理活动的词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出含有这几个词语的句子好好读一读,并用直线划下来。 2、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师点出这几个词语。 三、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句子。 2、我为什么满怀好奇呢? (1)“总是”是什么意思?(一直、去年、今年相信明年也是这样) (2)王大伯是个怎样的人?还有从哪里也可以看出王大伯是个种桃能手? (3)谁能把这一段话的意思读给大家听。 师:下面的三句句子,请同学们像了;老师一样围绕这个词语给他提一个问题,并且找一找问题的答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提一个问题。 2、谁来做一做“一脸疑惑”的动作。(指名做) 你这样做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想不通) 我对什么想不通?(好好的枝条为什么都剪了) 3、个答案就在我说的话里,谁来读? 我的问话里有两个??(板书“?”“?”) 你们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来?(问、疑惑) 4、指导朗读。 五、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谁来说说“将信将疑”是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3、作者“疑”的是什么呢? (1)(板书“?”) (2)指名说:“按一般推断,枝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3)指导朗读 4、他“信”的理由又是什么?联系上下文理解。 (1)“远近闻名”。还有什么原因?(可以在第三自然段里找)“充满信心、笑了笑” (2)指导朗读。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指名提问题。 2、“惊”的是什么? (1)惊:大伯的话居然一点没错,他的“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他的预料完全变成了现实! (2)指导朗读。 3、“喜”的又是什么? (1)喜: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2)指导朗读。 4、其实在春天的时候已经给我们预示,请一个同学给我们把当时的情景朗读一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指名美读第四节。 (2)交流。(桃园美丽的景色、小朋友们嬉戏的情景、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3)齐读,再次体会当时热闹欢快的场面。 七、总结课文 1、课文学到这里,你现在知道什么是“剪枝的学问”了吗?谁能用上自己的话或者书上的话来说一说。 2、齐读全文。感受王大伯丰富的种桃经验。 3、为了推广王大伯的种桃经验,请同学们把我们今天学到的本领回家教给你的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样说。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 4、总结: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是学问,我们要向课文中的“我”一样,不仅从书本上学知识,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成功。
课文[剪枝的学问]
本文《26《剪枝的学问》》关键词:教案
26《剪枝的学问》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 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 远近 闻名 疯长 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 远近 闻名 挥舞 养分 吸收 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26《剪枝的学问》》
《剪枝的学问》优秀教案设计
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俺"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原因,启示俺们"减少"是为了"增加";生活处处有学问,俺们要做有心人。全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第二,三自然段写"俺"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第四自然段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俺"盼望花儿早日结果。第五自然段写桃子丰收了,俺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课文的重难点是掌握俺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近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近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剪枝的学问减少——枝条——不利的因素 增加——产量——进步和成功
小学三年级语文《剪枝的学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 #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以下是 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剪枝的学问》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剪枝的学问》原文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去年冬季的一天,我满怀好奇地走进桃园,只见王大伯和几位叔叔正忙着剪枝。“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我着急地问:“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嬉戏着。看着满树的桃花,我盼望着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 暑假里,我又一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剪枝的学问》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谁看过别人培养花草树木? 2、他们是不是经常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3、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揭示课题29剪枝的学问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的,不理解的生字。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剪枝远近闻名疯长挥舞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疯长远近闻名挥舞养分吸收营养 (2)指名读一读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领会部分词语的意思。 (4)指导书写生字:嚓疯靠注意间架结构难写的生字。 3、自由轻声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相机指点。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5节,出示“减少是为了增加,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我”认为什么里面还真有道理? “减少”是为了“增加”是从哪个事情中得知的? 齐读第5节 2、学习1、2节 (1)“我”是不是一开始就这样认为? (2)什么原因使我不解? (3)自由读一读1、2节 (4)读了射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王大伯剪得多,从哪里可以看出? 剪掉这么多的枝条,我非常不理解,我是怎样问王大伯的?这两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的不解之情?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1、2两节。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读 (2)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3)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这是为什么? (4)我听了王大伯的解释,有什么表现? (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 (3)指导朗读这几句。 (4)在桃园里和小伙伴们嬉戏的我盼望什么? (5)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3、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读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4)那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读最后一句。 (5)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6)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是什么?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剪枝的学问》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以“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为线索,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娓娓道来。最后,“我”的感悟写得含蓄蕴藉,虽未一语道破,但读者心中自明。在教学过程中,我在揭示课题后,就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我”的心理变化来进行探究性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通过边读边想,主要让学生明白:王大伯为什么要剪枝?重点理解王大伯的话,同时还要从王大伯的剪枝动作中体会他确实是种桃能手。 这一部分学完之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种桃能手王大伯话中所蕴涵的道理。第四自然段不是重点,也非难点,但写得很美,于是我就让学生用多读练背。学习第五自然段,我先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形式体会桃子丰收的景象。最后一句话与王大伯剪枝时说的话遥相呼应,进一步印证了王大伯所说的话有道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剪枝里的学问可真大呀!在课文教学之后,告诉学生:我们要随时留心周围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多学多问,向一切有经验的人学习。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让孩子体验了心理变化的过程,怎么样是满怀好奇?又怎么样是一脸疑惑?怎么样是将信将疑?怎么样是又惊又喜?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一心理变化的感觉,在课堂最后,进行了拓展思考的练习,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文中“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其实,在教学中,我觉得单纯的要引导孩子去留心日常发生的一些事情是很难的,而这样的现象也方便了我在教学中怎样引导这种思想这样一个难题,可以说,不用我去说,孩子们的生活阅历已经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他们也在做有心人,留心着生活中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