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小麦吸浆虫

时间:2024-11-13 09:29:47 编辑:莆仙君

小麦吸浆虫是常见的虫害,小麦吸浆虫怎么防治?

小麦吸浆虫防治有3个关键时期:1、种麦整地时选用杀虫剂进行土壤处理;2、孕穗打苞期撒杀虫剂,然后成分混土;3、齐穗期打药控制。并把卵生产在还未扬花的麦穗上。幼虫孵出后从颖壳缝隙钻入,在子房或刚灌浆的麦粒里为害半个月左右。期间蜕皮三次,最后钻出颖壳回到地面,通过土地缝隙钻入地下结茧越冬或越夏。今年小麦吸浆虫属中度发生,局部地块偏重发生,虽然虫口密度比较低,但发生面积较大,由于我县水浇条件及土壤条件较好。有利于吸浆虫的发生。而且小麦吸浆虫在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发生迅速小麦孕穗期,那时冬眠后的虫卵开始破茧出土,生长出幼虫,由于虫体小隐密性强,如果不加以防治,后期对小麦生长会造成极大的影响。麦红吸浆虫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和越夏,第二年春季由土层深处上升到表土层,到孕穗期幼虫陆续化蛹。小麦抽穗期成虫大量羽化产卵繁殖。小麦开始扬花灌浆,幼虫侵入危害根据小麦吸浆虫隐蔽性的发生特点,“地下害虫地上治”是上策。即在幼虫上升土表层化蛹的阶段,施药于土表,不仅可以杀灭土表层的蛹、幼虫,还可杀灭刚羽化在地面爬行的成虫。此期浇水有弊端,籽粒灌浆完成趋于成熟,麦子头重脚轻,浇灌时或浇灌后,如遇到风天极易倒伏,易出现病害,会影响到小麦的成熟和质量。也增加收割机作业麻烦,收割费用增加。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时期,其主要病害有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等,主要的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小麦吸浆虫,及黏虫要勤观察进行防治,防止发生流行,也是保粒增重的主要关键措施。

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治时期

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治时期是灌浆中期和抽穗至开花前。小麦吸浆虫可以在抽穗前至扬花期打药,并且打药的时间以黄昏前后为宜,最佳的防治时间在灌浆中期。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治时间在小麦抽穗期,小麦吸浆虫一生中在4月下旬至五月初时抗药性最低,是小麦吸浆虫最薄弱的时期,即蛹期防治的最佳时期。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治时间在扬花期,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治时期为小麦抽穗至开花前,防治小麦吸浆虫主要还是加强田间观察,发现虫害及时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治期为小麦抽穗至开花前。防治小麦吸浆虫可以在抽穗前至扬花期打药,并且打药的时间以黄昏前后为宜。小麦吸浆虫会潜伏在颖壳内吸食麦粒的汁液,使小麦籽粒出现秕粒、空壳等情况,而且其幼虫还会为害花器、籽实,当小麦受到危害后由于其麦粒已经被吸空,因此麦秆看起来具有直立不倒的长势,同时还会表现出贪青晚熟的情况。小麦吸浆虫的注意事项1、我们预测的防治适期是我县大部分小麦吸浆虫的防治适期,农民朋友要根据自己小麦物候期进行防治,蛹期防治要在打苞末期、抽穗前3-5天进行,成虫期防治要在抽穗达70-80%时进行,抽穗早的早治,抽穗晚的晚治。2、毒土一定要撒的均匀,并且要将麦叶上的毒土抖落到地面。3、撒毒土后能浇水的一定要浇水,以提高防治效果。4、撒毒土要在上午9点以后、麦叶上无露水时进行,并确保用药量,以保证防治效果。5、要连续防治3-5年,撒毒土虽然麻烦但防治效果很好。

小麦吸浆虫什么时候打药最好

防治小麦吸浆虫最好在抽穗至扬花前(一般田间有80%抽穗就可以用药)用药防治是最好的。对于吸浆虫发生严重的麦田,最好与棉花、油菜等其它作物进行轮作,以避开虫源。药剂防治可采取“一撒加一喷”的方法:在小麦拔节到孕穗前,亩用50%辛硫磷0.5-1公斤拌细沙15-20公斤均匀撒施(撒药后浇水),以杀死刚羽化成虫、幼虫和蛹。在小麦抽穗后到扬花前的期间,再用4.5%氯氰菊脂等菊脂农药加40.7%乐斯本800倍混合液(每喷雾器各20毫升)、或“邯科140”1500倍液(每喷雾器10毫升“单打一”),可有效杀灭吸浆虫的成虫和卵,而且可同时兼治麦蚜、红蜘蛛,一喷多治,防治效果显著。小麦吸浆虫影响因素1、温度幼虫耐低温不耐高温,越冬死亡率低于越夏。越冬幼虫在10厘米土温7℃时破茧活动,小麦吸浆虫12℃-15℃化蛹,20℃-23℃羽化成虫,温度上升30℃以上时,幼虫即恢复休眠。2、湿度在越冬幼虫破茧活动与上升化蛹期间,雨水多(或灌溉)羽化率就高。湿度高时,不仅卵的孵化率高,且初孵幼虫活动力强,容易侵入咬害。小麦扬花前后雨水多、湿度大、气温适宜常会引起吸浆虫的大发生。天气干旱、土壤湿度小则对其发生不利。3、土壤壤土的土质疏松、保水力强利于发生。粘土对其生活不利,砂土更不适宜其生活。红吸浆虫幼虫喜碱性土壤,黄吸浆吸虫喜较酸性的土壤。

小麦吸浆虫几月几号打

小麦吸浆虫4月23-28日打。小麦孕穗期4月23-28日,小麦吸浆虫的最佳防治时间在小麦抽穗期,小麦吸浆虫一生中在4月下旬至五月初时抗药性最低,是小麦吸浆虫最薄弱的时期,即蛹期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吸浆虫最佳时间,最好是晴天,无风,黄昏前后最理想,因为此时吸浆虫最活跃,飞翔于麦穗间产卵,易于着药。上午l0时后,下午4时前多隐蔽于麦株中下部,不易着药。用联苯菊酯或高效氯氟氰菊酯喷雾防治。另外防治蚜虫,可以加噻虫嗪和吡虫啉喷雾防治。小麦吸浆虫化蛹盛期,该虫大都位于地表且多为裸蛹,对杀虫剂敏感,用药防治效果较好。特别是撒施毒土后降雨,增加了药剂和吸浆虫接触的机会,使防效提高。小麦吸浆虫介绍小麦吸浆虫又名麦蛆,分为麦红吸浆虫、麦黄吸浆虫两种,河南以麦红吸浆虫为主,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豫西等高山地带和某些特殊生态条件地区。小麦吸浆虫为世界性害虫,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主要小麦栽培国家。国内的小麦吸浆虫亦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产麦区,我国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即红吸浆虫和黄吸浆虫。小麦红吸浆虫主要发生于平原地区的渡河两岸,而小麦黄吸浆虫主要发生在高原地区和高山地带。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为害,造成小麦籽粒秕粒、空壳,幼虫还能为害花器、籽实。小麦受害后由于麦粒被吸空,麦秆表现为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长势,田间表现为贪青晚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