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幕后制作
制片人罗异在采访中说,《长城》项目筹备了接近三年,传奇影业是最大的投资方,同时也是开发方和制片方,日常的制片管理、拍摄和创作管理都是我们在做。环球影业是第二大的投资方,它也是全球的发行商,中国之外地区的所有的发行及宣传工作都是环球来负责。国内是中影和乐视联手做,他们也是投资、发行和宣传方。总之,传奇影业负责剧本开发、制片、投资;环球影业负责投资和全球发行,乐视和中影负责投资和国内的发行宣传。中影和乐视是这部影片重要的投资方,也是非常深度的合作伙伴,这回他们的投入,也许是全球发行的电影里中方占比最大的一次。我们大部分的拍摄是在中影的怀柔基地,以及青岛的东方影都和其他地方的外景。《长城》在三月底开机,应该会拍到八月份。可以确定的是,这部电影的每一个镜头是在中国拍摄,因为它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故事。我们想把《长城》拍成一个全球观众都能接受的电影,虽然中国元素特别浓厚,但希望国外观众和国内观众都爱看。它要符合中国的国情,也必须符合全球的大片的商业标准。 《长城》的剧本是好多人联手推动的,传奇影业的老板托马斯·图尔,同时也是制片人之一,他有次偶然坐飞机看到长城,觉得是个特别了不起的建筑,应该可以变成一个不错的故事,于是他和知名编剧马克斯·布鲁克斯先写了一个故事梗概。差不多两年前我和另外一个制片人乔·贾希尼第一次跟张艺谋接触,他也对剧本做了特别大的贡献。我们和导演以及编剧,大约从2013年10月2014年3月,终于做出了第一稿剧本。2014年3月第一稿剧本完成后,演托尼·吉尔罗伊帮我们写了第二稿剧本,也形成了故事框架,这稿剧本出来以后,项目就变得很成熟了,把电影的框架搭起来了。从剧本开发到导演的进入,到剧本完善,到最后投资方都进入,是大概有三年的时间。《长城》进展都非常顺利,能有这么多好的创作人员和投资伙伴进入,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件事情。 罗异说表示,张艺谋最开始打动我的是他对剧本的一些看法,我们在聊剧本的过程中,他提了几个特别好的点,是原剧本没有的,这些点到都还在剧本里边。虽然剧本改了很多回,但是他第一次接触提这些想法,都是特别重要的环节。影片筹备初期,传奇影业的高层也问过我,张艺谋有没有拍过这么大的片?我说有啊,他说哪部戏,我说奥运会啊.奥运会比任何电影都大,筹备了几年,有好几千人。我觉得如果导演能掌控奥运会开幕式这么大的活动,拍好《长城》应该没什么大问题,老板也同意了这个观点。还有,张艺谋从一开始思想就特别开放,他很愿意跟这些优秀的主创人员合作,而且他也想拍些和过去不太一样的电影。这次电影的主创人员是中外混和,特效团队、曾参与过《阿凡达》和《魔兽世界》的服装设计师、剧本团队等等都是外国人,所以我们要做很多的沟通工作。我们工作人员每次要把英文剧本翻译成中文,导演在中文剧本上做修改,然后把导演的修改翻译成英文,然后给编剧,然后编剧又改,又翻回中文。这些都是很辛苦的工作,但是还是很有效的。 罗异表示《长城》预计定在2016年的11月23号在北美上映,主要是因为商业和票房上的考虑,那个周末是美国感恩节。因为这是一个合拍片,也希望它能够在中国12月份上映。《长城》真正的对手不是国产的大片,真正的对手是全球的巨制电影,所以我们需要好好选择档期。我们希望这样一部有深厚中国题材和众多华语演员的合拍电影,不只是走出中国、面向全球,更能够和世界上最好的大片们竞争。 环球与传奇影业宣布张艺谋的魔幻新片《长城》将在美国延期上映,原定2016年11月23日亮相的《长城》改为2017年2月17日公映,时间上推迟了3个月。原定的感恩节档期十分拥挤,前有《神奇动物在哪里》,后有《圣诞坏公公2》与迪士尼动画音乐剧《莫阿娜》,整体而言显得有些凌乱,改档或许是明智的抉择。 北京时间(2015年)7月2日,由张艺谋执导的,投资高达1.5亿美元的魔幻巨制《长城》在京举行发布会。张艺谋携好莱坞巨星马特·达蒙,佩德罗·帕斯卡、刘德华、景甜、张涵予、鹿晗、王俊凯、林更新、余心恬、刘琼、出席。 近10位一线大腕出席的发布会,现场安保自然非常严格,不仅请来了武警守卫,连记者进入场地也要凭身份证。那么,作为一部如此大阵仗的电影,这部片子究竟讲了什么?张艺谋在不剧透的情况下,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悬念:长城上打的是什么样的怪兽?怎么打?怪兽和人类是什么关系?人类和他们打了多少年?人类在打怪兽这么多年之间,彼此建立了什么样的感情?他们怎么牺牲?怎么战斗?故事就是一步一步进入这些问题。这部电影不同于以往的怪兽片,它非常让人意外。”作为电影里最受关注的鹿晗,他到底演什么?现场,我们得到剧透:鹿晗演一个士兵,每天用四米长矛打怪兽。
科幻大片《掠食城市》有着浓浓的末日气息,真是下一部“指环王”吗?
《掠食城市》当然不会是下一部《指环王》,甚至是这部电影在欧美的先导评论当中,已经完全扑街掉了。《掠食城市》导演是有“彼得大帝”之称的彼得杰克逊,彼得杰克逊也是一名神奇的导演,在拍摄《指环王》系列前,拍摄的几部小成本电影,只有一部b级丧尸片《群尸玩过界》,玩出了花来。谁也没有想到,彼得杰克逊改编奇幻鼻祖《魔戒》系列,结果拍出了世界奇幻电影的标杆《指环王》系列。在此之后,彼得杰克逊翻拍了还不错的《金刚》,然后是各方面都 平平的《可爱的骨头》,再然后是前传《霍比特人》三部曲。这部《掠食城市》,是彼得杰克逊继《霍比特人》过后,再次出手的科幻特效大片。但彼得杰克逊只是制片人,并不是导演,导演是的《指环王》和《金刚》担任特效指导的克里斯蒂安·瑞沃斯。所以,《掠食城市:致命引擎》是指环王导演新作,实际情况有些出入。这部电影彼得杰克逊只是监制,并不是导演,相当于扶持自己团队的青年人俊。那么《掠食城市》的结果怎么样呢?答案是不太妙,这部电影本身改编自世界著名科幻作家菲利普·雷夫的小说,原著是一部蒸汽朋克类型的科幻小说。电影的故事也很简单,就是核战毁掉多数人类社会文明,未来世界资源枯竭。人类将一座座城市,建立成流浪地球的掠食者,不断抢食其他弱小的小城市。确实有点真人版《哈儿的移动城堡》的意思。这个设定不管科学不科学,但想想确实还是很带感。但《掠食城市》的质量口碑,确实已经崩盘了,至少从已经上映的欧美来看。2018年12月,本片在北美就已经上映,但媒体口碑极差。烂番茄的新鲜度不到30%(均分5.0/10)。烂番茄影评人“《致命引擎》虽然具备抓人眼球的视觉效果,但是缺乏足够的叙事材料,无法充分点燃观众的观影热情。”影片在美国著名平民电影网站CinemaScore观众调查,同样仅得到“B-”,观众爆米花指数(相当于中国猫眼),低至达到了61%。影片提前一周登陆海外市场,查过全球累计票房,仅有5000万美元左右。这部投资上亿美元的电影,在欧美明显扑街掉了,指望中国收回成本困难。从本片主创来看,结合欧美前期口碑,《掠食城市》因为导演不是彼得杰克森,导演是团队的视效指导。伯光猜测,本片最终重视特效水平,但轻了故事剧本。既然是新导演,电影节奏和角色塑造,也产生了较大的问题。说白了,这片特效肯定不错,但故事剧情和角色塑造稀烂,只看特效大片的观众,肯定值回票价,但想动脑看到一部蒸汽朋克《指环王》的观众,肯定会非常的失望。更多关于《掠食城市》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