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11-11 04:55:18 编辑:莆仙君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物理学习,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 方法 、基本定律、基本实验等各项内容都要落实,且要落实到位。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 高一物理 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期末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 高一物理必修二期末知识点 质点的运动----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 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 Vot 4.竖直方向位移(Sy)=gt^2/2 5.运动时间t=(2S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gβ=Vy/V-=gt/Vo 7.合位移S=(S-^2+ Sy^2)1/2 ,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gα=Sy/S-=gt/2Vo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弧长(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频率(f):赫(Hz) 周期(T):秒(s) 转速(n):r/s 半径(R):米(m) 线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 g=GM/R^2 R:天体半径(m)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 V=(GM/R)1/2 ω=(GM/R^3)1/2 T=2π(R^3/GM)1/2 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7.9Km/s V2=11.2Km/s V3=16.7Km/s 6.地球同步卫星GMm/(R+h)^2=m-4π^2(R+h)/T^2 h≈3.6 km 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 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心=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 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 文章 : ★ 高一学年物理必修二的总知识点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期末必备)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公式篇) ★ 高一必修二物理知识点小结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万有引力) ★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高一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知识点归纳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8a6b92a28ca051cd1a9f6beca8dce12e";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与高一物理必修二相关的知识要点总结

调整自已的学习心态,从“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好学不如乐学,在学习中发现乐趣,才能学得更有兴趣,更轻松。在学习之余也要有适当的运动,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减轻学习压力。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与 高一物理 必修二相关的知识要点 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与高一物理必修二相关的知识要点总结1 牛顿运动三定律知识点总结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 ①它说明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惯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大小、运动状态无关). ②它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③它是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2、牛顿第二定律: 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 理解: ①瞬时性: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矢量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同体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是针对同一物体(同一研究对象) ④同一性:合外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单位统一用SI制主单位⑤相对性:加速度是相对于惯性参照系的。 3、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理解: ①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同种性质的力. 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4、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对于宏观物体低速的运动(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是成立的,但对于物体的高速运动(运动速度接近光速)和微观粒子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就不适用了,要用相对论观点、量子力学理论处理. 易错现象: (1)错误地认为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惯性越大,速度越小惯性越小;另外一种错误是认为惯性和力是同一个概念。 (2)不能正确地运用力和运动的关系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等参量的变化。 (3)不能把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其受到的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正确运用到轻绳、轻弹簧和轻杆等理想化模型上。 与高一物理必修二相关的知识要点总结2 一、力学的建立 力学的演变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而物理学的 其它 分支,直到近几个世纪才有了较大的发展,究其原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规律所决定的。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首先接触最多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称之为机械运动。由此我们注意到,力学建立的原动力就是源于人们对机械运动的研究,亦即力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了解了这些,可以对力学的主脉络有了一条清晰的线索,就是对于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首先要涉及到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和时间的关系,继而阐述张力之间的关系,然后从运动和力出发,推广并建成完整的力学理论。正是要达到上述目的,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就需要不断地引入新的物理概念和 方法 ,此间,由“物”及“理”的思维过程和严密的逻辑揄体系,逐步得以完善和体现。明确了以上观点,可以使我们在学习及复习过程,不会生硬地接受。机械地照搬,而是自然流畅地水到渠成。 让我们走入力学的大门看一看,它的殿堂是怎样的金碧辉煌。静力学研究了物体最简单的状态:简单的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并且阐述了解决力学问题最基本的方法,如受力情况的分析以及处理方式;力的合成。力的分解和正交分解法。应当认识到,这些方法是贯穿于整个力学的,是我们研究机械运动规律的不可缺少的手段。运动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物体的运动,但并不涉及其运动的原因。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即动力学。至此,从理论上讲各种运动都可以解决。然而,物体的运动毕竟有复杂的问题出现,诸如碰撞。打击以及变力作用等等,这类问题根本无法求解。力学大厦的建设者们,从新的角度对物体的运动规律做了全面的。深入的讨论,揭示了力与运动之间新的关系。如力对空间的积累-功,力对时间的积累-冲量,进而获得了解决力学问题的另外两个途径-功能关系和动量关系,它们与牛顿运动定律一起,在力学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力学概念的引入 前面曾经提到过,力学的研究对象是机械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为达此目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引入许多概念。以运动学部分为例,体会一下力学概念引入的动机及方法,这对力学的复习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让我们研究一下行驶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确定汽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为了能精确地确定汽车的位置,我们可将汽车看作一个点,这样,质点的概念随之引入。同时,参照物的引入则是水到渠成的,即在参照物上建立一个直线坐标,用一个带有正负号的数值,即可能精确描述汽车的位置。而后由于汽车位置要不断地发生变化,位置的改变-位移亦被引入,至于速度的引入在此就不再赘述。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这类问题可以说比比皆是。因此,只有搞清引入某一概念的真正意图,才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才能说真正地掌握了一个物理概念。而在物理中,引入概念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的研究手段,例如:用比值定义物理量。该方法在整个物理学中具有很典型的意义。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同学们清楚吗,不清楚的话,快来我这里瞧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曲线运动   1.曲线运动的位移:平面直角坐标系 通常设位移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2.曲线运动的速度:   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速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可分解为水平速度Vx及竖直速度Vy,V2=Vx2+Vy2   3.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是矢量,方向或大小任一的改变都会造成速度的变化,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一定改变)   4.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二.平抛运动(曲线运动特例)   1.定义: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如果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这时的运动叫做抛体运动,抛体运动开始时的速度叫做初速度。如果初速度是沿水平方向的,这个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平抛运动的速度:①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V0即为Vx一直保持不变   ②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 Vy=gt   ③合速度:V2=Vx2+Vy2=V02+(gt)2 方向:与X轴的夹角为θ tanθ=Vy/V0=gt/V0   3.平抛运动的位移:①水平方向 X=V0t   ②竖直方向y=1/2gt2 ③合位移 S2=x2+y2=(V0t)2+(1/2gt2 )2 方向:与X轴夹角为α tanα=y/x=V0t/?gt2=2V0/gt   三.圆周运动   1.线速度V:①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物体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来量度 该比值即为线速度 ②V=Δs/Δt 单位:m/s③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线速度的大小处处相等(tips:方向时时改变)   2.角速度ω:①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它与圆心连线扫过角度的快慢来描述,即角速度 ② 公式 ω=Δθ/Δt (角度使用弧度制) ω的单位是rad/s   3.转速r: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圈数 单位:转每秒或转每分   4.周期T: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转过一周所用的时间 单位:秒S   5.关系式:V=ωr(r为半径) ω=2π/T   6.向心加速度①定义:任何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做向心加速度   ②表达式 a=V2/r=ω2r=(4π2/T2)r=4π2f2r=4π2n2r(n指转过的圈数)方向:指向圆心   7.向心力 F=mV2/r=mω2r=m(4π2/T2)r=4π2f2mr=4π2n2mr 方向:指向圆心   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①铁路的弯道:   ②拱形桥:(1)凹形:F向=FN-G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上 (2)凸形:F向=G-FN 向心加速度的方向竖直向下   ③航天器失重:航天员受到地球引力与飞船座舱的支持力,合力提供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所需的向心力 mg-FN=mv2/R v=√gR时FN=0 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④离心运动(逐渐远离圆心):(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总有沿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当向心力消失或不足时,即做离心运动   (2)应用:洗衣机脱水 加工无缝钢管(离心制管技术)   (3)危害:公路弯道不得超速 高速转动的砂轮 飞轮不得超速 否则会酿成事故   四.开普勒定律   1.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扫过相等的面积   3.开普勒第三定律:①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②a—椭圆轨道的半长轴 T—公转周期 则 a3/T2=k 对同一个行星来说,k为常量   五.万有引力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   2.公式:F=Gm1m2/r2 G为引力常量r的单位为米;m的单位为千克;F的单位为N   3.适用范围:自然界任意两个物体   4.引力常量 G=6.67×10-11N·m2/kg2 卡文迪许(英) 扭秤实验   5.应用①地球质量:(1)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地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所受的重力mg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即mg=GmM/R2 M=gR2/G R为地球半径 M为地球质量   ②计算天体质量:设M为某天体质量 r 为环绕星体的轨道半径 T为环绕周期   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可知 GMm/r2=(m4π2/T2)r 得出M=4π2r3/GT2   6.宇宙航行:①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7.9KM/s(超过该速度,脱离地球。最大的环绕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   ②第二宇宙速度:太阳系内 11.2KM/s   ③第三宇宙速度:脱离太阳系 17.9KM/s   7.经典力学具有局限性:适用于低速宏观   六.能量   1.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弹性势能,重力势能)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七.功(W)   1.物体做功的条件:①力 ②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公式:W=FLcosα F—力 L—位移 α—力与位移的夹角   3.单位: 焦耳 J 1J=1N·m 标量   4.正功与负功 ①α=π/2 不做功 ②α<π/2 正功 ③π/2 <α<=π 负功   5.当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时,这几个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各个力分别对物体所做功的代数和。   八.功率(P)   1.定义:做功的快慢   2.公式: P=W/t=Fv 单位 瓦特 简称瓦 符号:W 1W=1J/s   九.重力势能(Ep)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表达式:Ep=mgh   3.重力做的功(WG):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得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运动的路径无关 WG =mgh1-mgh2=Ep1-Ep2 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正功   4.重力势能的相对性: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做参考平面。在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取做零。   5.势能是系统共有的   十.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十一.动能定理   1.动能表达式:Ek=1/2mv2   2.动能定理:   ①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②表达式:W=Ek2-Ek1 (W指合外力做的功)   十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十三.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拓展阅读: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二)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两个平面互相平行的定义:空间两平面没有公共点   (2)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a、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交线平行。   b、相交   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esp.两平面垂直   两平面垂直的定义: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角是直二面角,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为⊥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高一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三)   棱锥   棱锥的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   棱锥的的性质:   (1)侧棱交于一点。侧面都是三角形   (2)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是相似的多边形。且其面积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远棱锥高的比的平方   正棱锥   正棱锥的定义:如果一个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内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正棱锥的性质:   (1)各侧棱交于一点且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斜高。   (3)多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   esp:   a、相邻两侧棱互相垂直的正三棱锥,由三垂线定理可得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b、四面体中有三对异面直线,若有两对互相垂直,则可得第三对也互相垂直。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底面三角形的垂心。

  • 上一篇:卢世璧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