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兵马俑是怎么回事
秦始皇兵马俑是通过泥塑造成兵马的形状而焙烧形成的殉葬品。秦兵马俑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史记》载:秦始皇陵由丞相李斯依惯例开始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9年之久,兵马俑是修筑秦陵的同时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等史籍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兵马俑在这场浩劫中也损毁严重。考古发掘情况表明,一号俑坑和二号俑坑有黑色木炭遗迹,说明一、二号俑坑的塌陷都是因为被火焚烧后造成的。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陵东1.5千米的地方打井时,发现几个破碎的用泥土烧制的与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经陕西省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重见天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一兵马俑介绍?
兵马俑(Terracotta Army;Terra-cotta Figures;soldier and horse figures),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用陶土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1974年3月11日,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先后已有200多位国家领导人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4年7月15日,省文物局派出了秦俑考古队开赴发掘现场。随后,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师生也前来支援,他们在965平方米的试掘方内清理出与真人真马相仿的陶俑500余件,陶马24匹,木质战车6乘和大批青铜兵器、车马器。通过试掘和钻探,一号兵马俑坑总面积14260平方米,内含陶俑、陶马约6000件。1978年,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目前已挖掘出3个俑坑。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为什么会有秦始皇兵马俑?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是古代有殉葬的制度,奴隶主死后会有陪葬的物品和殉葬的人畜,凸显生前墓主人的尊贵地位。
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形状的殉葬品。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级的高低,这些武土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铠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帝陵的陪葬俑坑,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有君主死后奴隶活人殉葬的制度,秦始皇在建立自己的陵墓是丞相李斯认为活人殉葬过于残酷,劝其改为陶俑殉葬,这表示了我国古代人们“视死如视生的”观念。
秦始皇生前统帅六军死后也要庞大的军队来保驾护航,这就是“秦始皇兵马俑”的来历。
在兵马俑中,为什么每个秦军的肚子都微微鼓起来了?
因为古代的审美方式和现在不一样,因为将军这一种官职在古代地位是很高的,而且古代又是推崇肥胖的,连女性都是越胖越好,更别说是男性了,因为将军的地位高,所以日子过得自然也不会差,肚子大的话给人感觉也是出场威风凛凛的,在军中的地位比较高,并且也能震慑住敌人,如果你个子又小又瘦,岂不是没有什么震慑力了,而且在秦朝时期,一般的士兵打仗之前也会喝一点酒,这样子就可以更加勇敢地进行战斗了。都知道西安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座古都,也是一座旅游城市,每年都吸引了很多人来到西安游览观光,来到西安以后,兵马俑是必须要去看的,不过很多游客来到秦始皇兵马俑景区以后,会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秦始皇兵马俑里面的造型不仅仅个个都是啤酒肚,而且他们还不佩戴头盔,所以让人们感到很奇怪,毕竟在很多古装电视剧当中的武将,如果在战场上是一定要佩戴盔甲和头盔的,不然很容易就会受伤,而且他们个个都是啤酒肚,在现在大多数人眼中如果当将军的,不应该是身材比例协调,然后有肌肉才对。其实秦始皇兵马俑之所以设计成这个样子,这个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首先秦始皇兵马俑每一个肚子都是鼓起来的,给人感觉就像现在40多岁的大叔一样,中年以后发福的感觉,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当士兵的人,因为在古代,人们不仅不排斥啤酒肚,反而还很推崇,因为古时候一般的人是吃不饱饭的,啤酒肚的人往往都是社会地位比较高的,家里条件比较好的才能吃得成这么胖,同样啤酒肚的将军一出场这种气场就可以震慑住敌人,如果派一个瘦骨如柴的人,也会被敌方给笑话的。毕竟在古代将军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一般来说生活质量都不会太差,在秦朝时期,一般的将士在打仗之前都会选择喝酒,因为喝了酒以后他们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这样子就可以更有效的杀敌了,所以把每一位士兵和将军刻画成啤酒肚的样子也是很正常的,都在寓意着秦军的士兵雄心勃勃,朝气满满,而不是每一位都吃不饱饭,至于头盔看不到,是因为秦人打仗不喜欢用头盔,他们民风彪悍,喜欢不戴头盔上阵打仗,行动会更灵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