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生活网
当前位置: 莆仙生活网 > 知识库 >

东晋孝武帝

时间:2024-11-10 13:00:38 编辑:莆仙君

东晋孝文帝历史简介

东晋没有孝文帝,只有孝武帝。北魏才有孝文帝。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62—396),字昌明,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逝,他继位,当时才11岁。第二年立年号为宁康。一开始由太后摄政。14岁时开始亲政,改年号为太元。当年他改革收税的方法,放弃以田地多少来收税的方法,改为王公以下每人收米三斛,在役的人不交税。此外他在他在位期间试图加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383年前秦进攻晋,试图灭晋,在淝水之战中晋军大胜。晋孝武帝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但是谢安死后司马道子当国,以及晋孝武帝嗜酒成性,优柔寡断,导致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晋孝武帝由于对他当时宠信的张贵人开玩笑,说要废弃她,导致当晚张贵人一怒之下杀了他,时年36岁。死后葬于今江苏南京的隆平陵。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东晋孝文帝历史简介

东晋没有孝文帝,只有孝武帝。 北魏才有孝文帝。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362—396),字昌明,晋简文帝司马昱第六子,李陵容所生,372年至396年在位,东晋的第九任皇帝。 司马曜四岁时被封为会稽王,372年被立为太子,同年晋简文帝逝,他继位,当时才11岁。 第二年立年号为宁康。 一开始由太后摄政。 14岁时开始亲政,改年号为太元。 当年他改革收税的方法,放弃以田地多少来收税的方法,改为王公以下每人收米三斛,在役的人不交税。 此外他在他在位期间试图加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383年前秦进攻晋,试图灭晋,在淝水之战中晋军大胜。 晋孝武帝即位时期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但是谢安死后司马道子当国,以及晋孝武帝嗜酒成性,优柔寡断,导致东晋政局再度陷入混乱。 晋孝武帝由于对他当时宠信的张贵人开玩笑,说要废弃她,导致当晚张贵人一怒之下杀了他,时年36岁。 死后葬于今江苏南京的隆平陵。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为元宏。 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 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 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 *** 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 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历史上的孝文帝是谁?

历史上的孝文帝是拓跋宏。拓跋宏是北魏第七位皇帝,他的“太和改制”影响深远,如今中国很多中文姓氏都是那个时候鲜卑姓改汉姓来的。拓跋宏做过的最有名的一件事情就是迁都,这次迁都是拓跋宏自导自演的一场大戏,他凭借着影帝级的表演,忽悠了全国人民,奉献了一场无懈可击的完美演出。孝文帝的功绩:孝文帝深知,如果不改变整个民族的本质,那么鲜卑永远会是关外的蛮族。就算是有过一段时间的辉煌,也不过是一瞬。因为民族没有文化和灵魂,比没有战斗力更加可怕。所以孝文帝一个人承受了所有的非议,并且强制自己的国民和汉族进行相融。首先是通婚问题,众所周知,当时的汉人地位非常低,但是孝文帝让鲜卑族内的上层人物率先和汉族进行联姻。这样一来,底层的民众自然会模仿。然后他又开始从根本上将鲜卑和汉族进行融合,就是从文化上。包括文字,语言,服饰等等能够代表民族的东西。所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改革,鲜卑已经和汉族融为一体,而孝文帝的功绩也是功在千秋。

北魏孝文帝生平简介

魏孝文帝拓跋宏(公元467年10月13日-公元499年4月26日),是献文帝拓跋弘的长子,北魏王朝的第七位皇帝,初姓拓跋,后改姓元。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后又改鲜卑姓氏为汉姓,藉以改变鲜卑风俗、语言、服饰。此外,鼓励鲜卑和汉族通婚;评定士族门第,加强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的联合统治;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各族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